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在這個焦慮的世界裡,我們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

在這個焦慮的世界裡,我們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

在這個焦慮的世界裡,我們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

人類社會由農耕為主進化到以工業化為主之後,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面臨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多。人類經濟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入商品經濟之後,在整體大環境中,人們的慾望都在擴大,攀比之風盛行。

在這個焦慮的世界裡,我們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

人們在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裡,不知不覺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不清楚什麼樣的價值觀是正確的?不明白自己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焦慮。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活出不焦慮的人生呢?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1)莊子的「畏影惡跡」的故事

莊子在《漁文》篇記錄的事例:


有一位膽子特別小的人,大晴天走在馬路上,偶然間低頭看見了自己的足跡及身體的影子,就認為碰見了魔鬼,內心很是懼怕。他總是設法逃脫那些非常可怕的影子,被迫急促跑起來。可是,事與願違,跑得越快,身影追隨得越緊,腳步越著急,足跡反而越多。於是,他更加懼怕,還認為跑得太慢了,便拚命的奔跑起來,最終因為精疲力盡、能量消耗而亡。

這是非常典型的因心理焦慮而導致了自亂陣腳、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2)游泳運動的啟發

游泳教練教別人游泳的時候,經常會強調一個常識:人一旦溺水了,正確的做法並不是胡亂掙扎,更不是大聲呼救,這樣身體反而加速下沉;正確的做法是頭腦不能慌張,什麼都不要去想,儘可能心無雜念,身體放鬆。只要全身心放鬆,就能夠自然而然的浮上來。

在這個焦慮的世界裡,我們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

人們遇到了突發的溺水,往往不是因為死於溺水本身,而是死於自己過於強烈的求生欲,身心靈亂了章法。越是在惡劣的環境中,焦慮而急躁的慾望就越會成為人們的負擔,它會拖著人一步步沉淪。

所以,當焦慮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不是想著如何去對抗它,而是需要先接納它,覺察並與焦慮情緒相處。焦慮情緒猶如滔滔的洪水,需要像大禹治水一樣,改變「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以疏代堵,越緊張就越焦慮,越放鬆則焦慮反而會遠去。

啟迪多元思維

森田療法是根源於傳統思想及東方文化背景的心理治療方法,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門關於人生的學問。

森田療法對待焦慮的基本治療準則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就是接受事物運行的客觀規律,它能最終打破焦慮者的精神交互作用。

而要做到順其自然就要求焦慮者在這一種態度的引領下正視消極體驗,接受各種癥狀的出現,把心思放在應該去做的事情上,即活在當下。這樣,焦慮者心裡的衝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減輕了。

正心正舉

《道德經》有云:「絕學無憂。」

人們需要學習,需要更新自我的知識去充實自己的大腦。學習的根本目的不是讓自己變成全知全能的人才,而是使人們不用懼怕未知。擴大自己的已知圈,已知圈越大,則收集的信息與能量越多;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多維度的看問題,用「全觀、全息、全程」的思維去思考,會發現人文與科學是在一起的,人文中有科學、科學中有人文,即人文引領科學,科學彰顯人文。

「絕學」的含義為「窮盡學問」。老子主張人們需要多加學習,並且倡導虛心請教、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即「專註造就卓越」,人們在某一個領域裡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去學習及做事,才能夠更深入的去認識事物及改造事物。只有足夠的深入學習及做事情,才能夠做成「獨到」的境界,成就自己的智慧人生。一個人擁有了智慧,便告別了焦慮。所以,「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專註的學習及做事情,可以讓我們遠離焦慮。

撥迷見智

回歸體驗生命過程的本真,過不焦慮的人生。

開啟自在之門

《道德經》有曰:「有無相生。」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因為一個存在,而另一個就相應的出現。人的心靈也遵循著同樣的規律,任何一個人的心靈,只要有平靜的時光,必然也就會有焦慮的時光。

在這個焦慮的世界裡,我們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

同時我們的內心情緒亦如太極圖,任何的平靜之中也一定包含著一定程度的焦慮,任何焦慮之中也一定包含著一定程度的平靜。關鍵是情緒中焦慮的度有多少,需要適度焦慮而不是過度焦慮,需要在平靜與焦慮之間保持動態平衡的點。

「適度焦慮」人的內心世界:退一萬步說,即使事情確實是預期的那麼糟糕透頂,幸好天也不會塌下來,我還是可以承受的。

「過度焦慮」人的內心世界:過度擔心未來尚未發生的結果,並擔心那個結果是最糟糕的,糟糕到無法承受。

所以,面對焦慮情緒,我們需要在接納的心態基礎上,多去學習認知這個世界,用求知慾探索這個世界,與這個世界更好的相處;順其自然,按照情緒的發生、發展、消亡的客觀規律疏導出來,把握焦慮的度,活出不焦慮的人生。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