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紡聯服務創新又開先河,山東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與中紡聯立體對接會在京舉行
1月17日,山東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與中紡聯立體對接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會長孫瑞哲,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徐迎新、陳大鵬、李陵申、孫淮濱,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楊峻、李進才以及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李莎,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劉建國,濱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曹玉斌,新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斌,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山東如意時尚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邱亞夫等有關領導和嘉賓,各專業協會負責人,山東各地方政府、產業集群、專業市場和企業負責人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
會議由夏令敏、李陵申、陳大鵬主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致辭時表示,此次會議是全面系統深入推動山東紡織服裝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啟動大會,必將成為山東產業乃至中國紡織服裝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提及山東紡織服裝產業的主要特點,孫瑞哲用「力道與味道」來形容。其中,「力道」主要表現為:紡織服裝產業作為山東省5個萬億級的產業之一,在全國紡織工業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產業門類多、產業體系較為完善,特別是產業鏈上游環節尤為突出,是全國紡紗規模最大的省份。終端產業發展有特色,三大終端產業佔到全行業比重1/3。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大」,不僅總體規模大,還有一批規模和實力很強、產業鏈較全面的綜合性紡織服裝企業。此外,產業集群分布較廣。截止2018年底,山東省內與中紡聯建立集群試點的紡織產業地區共有26個,集群數量在各省區中位居第四。「味道」主要表現為:科技創新成果突出,獲得的科技成果獎勵、工業大獎、質量大獎等重要獎項數量位居行業前列;在芳綸、碳纖維、殼聚糖纖維、石墨烯纖維等新型纖維材料方面擁有全國領先企業。管理創新方面,先後有22家山東紡織服裝企業獲得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山東紡織服裝企業在管理創新工作在全國處於較高水平。
「當前,紡織工業進入全面推進『科技、時尚、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對此,我們要圍繞山東紡織服裝產業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痛點、難點、疑點、堵點,對症下藥,因病施策,通過集中度、協同度、創新度來形成山東紡織服裝高質量發展的比較優勢。」他強調,今後山東紡織服裝產業要勇於擔當,打頭陣,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率先一步,為促進山東省和全國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積極貢獻,為建設紡織強國貢獻山東經驗、山東模式。「要率先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地區、園區、市場);把製造做到極致,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兩化融合、軍民融合、產融結合基礎上的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製造;向時尚、品牌進軍,將綠色發展、責任發展進行到底。」
對此,他建議:一要強化優勢,夯實基礎,強化山東紡織裝龍頭企業優勢突出、骨幹企業創新能力突出的優勢,進一步提升龍頭骨幹企業的行業引領力、價值創造力。二要重點突出、系統推進。以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標誌性的活動與項目為核心,抓好重點,形成示範效應。三要務求實效、持續深入。要以此為起點,以問題為導向,把工作落到實處,持續深入地推進,作出實效。四要加強組織,有序推進。建立組織領導機構,形成工作運行制,形成合力,發揮乘數效應。
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劉建國在致辭時表示,紡織服裝產業是山東「五大」萬億級重點支柱產業之一,主營業務收入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收入的9%左右。「十二五」期間,山東紡織服裝產業以年均11.9%的速度高速增長。進入「十三五」後,山東行業發展中一些長期以來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逐步暴露,結構調整陣痛、動能轉換攻堅、高質量發展緊迫,行業發展面臨著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行業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等問題。當前,加快推動行業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目標任務愈發艱巨迫切。
他表示當前影響山東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的主要問題主要有: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截止2018年10月,全省規模以上3700家紡織服裝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下降5.33%,行業經濟持續下行態勢明顯;結構調整徘徊不前,「產業鏈前端同質過剩、產業鏈中間發展滯後、產業鏈終端有效供給不足」的結構矛盾,是制約山東紡織服裝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質量效益亟待提升,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型發展的任務極為迫切;製造方式亟待轉變,很多中小企業的製造模式尚停留在傳統的方式,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加快實現生產模式的柔性化、智能化轉變,亟待加強;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目前這些龍頭企業與本地中小企業的關聯度都比較低,中小紡織服裝企業未能受益;科技成果亟待轉化,「由於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因此尚未形成科技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品牌效應亟待形成,品牌建設能力和水平與全國先進地區差距巨大;產業集群發展緩慢,主要以棉紡織產業集群為代表的產業鏈前端為主,終端產業集群數量不到全省總數的三分之一;協同發展意識亟待加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在致辭時對本次活動的舉辦給予高度評價,對中紡聯所做的服務創新給予肯定。她表示,山東紡織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規模大、創新能力強、龍頭企業多,在很多專業領域起著引領作用。
針對當前紡織行業紡織形勢,她表示,今後低速增長將成為常態,2019年行業下行壓力加大。對此,全行業要借鑒發達國家低速度高盈利的模式,加快結構調整,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質量品牌競爭力,培育產業新增長點,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她強調,當前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因素還很多,紡織經濟發展韌性強,產業配套體系完善,市場潛力大的優勢還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產業形成的新動能對行業支撐作用將逐步增強。而且國家層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製造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如減稅降費、重視創新、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工程,推廣技改綜合獎補政策等,都將有力推動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圍繞工業部消費品司推動紡織發展具體工作,她介紹,今後工信部將繼續推進行業創新能力建設;加強創意設計能力和品牌培育;培育擴大功能性中高端產品供給;深化推進智能製造;推進行業綠色發展;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戰略研究;培育先進位造業集群;配合實施好新一輪技術改造等,和中紡聯一道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做好服務工作。
山東如意時尚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邱亞夫在致辭時表示,如意集團發展到今天,在科技製造、毛紡棉紡方面,沿著「一帶一路」在過去一年實現了較高的發展,毛棉纖維全產業鏈基本搭建完畢,具備國際化基礎。通過近三年的一系列努力,形成了服裝品牌國際化。2018年實現200多億元銷售收入,15億元凈利潤,已經基本達到時尚品牌的國際化水平發展。
他表示,本次會議開拓了新思路,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擺在如意麵前的重要課題。首先,如意在紡紗面料全產業鏈圍繞高質量、高品質、精品化進行全方位的規劃,希望通過未來五年的努力,如意一直能夠以高端精品定位謀發展。其次,在服裝高端品牌設計,在先進的國外設計中心的帶動下,中國市場和品牌能實現較大的發展。最後,能夠形成高收益、高利潤、高現金流,未來一年將負債率控制在40%以下,現金流突破100億元,實現如意的高質量發展布局。希望山東作為紡織大省,形成世界的山東特色,如意願意為實現紡織業的新征程和新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威海迪尚集團董事長朱立華在致辭時表示,在品牌效益這方面,山東錯過了一個高峰期,現在的品牌發展難度比較大。公司原來主要做紡織服裝產業供應鏈,從2010年進入品牌發展的階段,每年投入3-5千萬,已相繼投入了3億元左右。2018年公司銷售收入增長30%,利稅增長50%,這主要在供應鏈上加強設計力量建設的結果。和法國、西班牙、日本、美國設計力量融合,跟國內設計結合起來。在新技術應用、供應鏈平台、3D設計方面,和海外大型集團、品牌公司進行全方位合作,打造企業新形象。企業現在做的模塊化建設,從產品設計、產品製造、產品服務、平台建設等方面如果打通各模塊,公司在5-10年內可以更大規模發展。2019年,公司會建立技術中心和創新中心,更專註於企業品牌提升。他強調,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專長,不能盲目發展,不僅要打造紡織品牌,更著重打造企業品牌。
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馮德虎就山東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現狀以及今後發展方向進行了介紹。近兩年多來,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與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對全省行業企業發展情況作了全面調研,並針對部分重點地區和企業作了產業發展規劃。目前產業主要以紡紗和服裝為主,產業結構變化不大。行業利潤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僅有機織、產業用紡織品兩個產業的利潤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布局較為集中,濱州、濰坊、菏澤依舊是紡織產業規模最大的三個地市,但運行水平差距較大,提升濱州、濰坊兩地的紡織產業運行水平是山東紡織產業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此外,印染和新材料產業發展較快。
重點區域產業特點主要表現為:濰坊產業規模大,結構均衡;濱州紡紗主導,家紡和產業用是亮點;菏澤紡紗產業富有活力,服裝加工崛起;濟寧服裝和棉紡為主,擁有豐富的新材料資源;德州多纖混合實現高增長,毛紡、產業用為特色;青島圍繞時尚創意做大服裝產業,堅持「針織、童裝」特色;泰安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多,智能製造效果顯著;煙台服裝是產業主體,毛衫、印染是亮點。
針對今後山東紡織服裝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他建議,要重視產業用紡織品產業;發展高水平印染;深入研究濱州、濰坊、菏澤三地產業;增強市場與產業的互動;打造全產業鏈的協同。
下午,為了更好地準確把脈山東紡織服裝行業發展,找出行業發展存在的痛點、難點、疑點、堵點,合力助推山東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與會專家、企業代表紛紛結合行業、企業的發展實際,進行了深入交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表示,希望今後能在更多的合作空間和領域加強合作,雙方可以加強行業、地方經濟運行分析,合力開發監測行業運行景氣指數的工具;在綠色發展、節能環保和標準制定方面展開深度合作;進一步開展廢舊紡織品循環資源再利用的合作,發展循環經濟;在非遺方面,進一步加強深度合作,提升山東文化自信,提升品牌文化效應。
濱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曹玉斌表示,紡織服裝產業作為濱州的支柱產業,2020年產值有望達到1500億元,湧現出了魏橋、華紡、愉悅家紡、亞光毛巾等一大批龍頭企業。雖然濱州紡織服裝產業總體規模很大,但是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是大企業帶動當地產業的能力不強,缺乏專業市場以及產業鏈附加值比較低。今後政府將加大出台產業扶持政策,提升服務質量,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他建議,今後中紡聯要加大對濱州紡織服裝產業的指導和規劃,企業要抱團發展,優勢互補。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楊峻表示,山東要建設世界級的產業集群,要有一個標準,需要深入研究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未來雙方可加強交流。集群工作主要與各地方政府對接,新時期如何發揮政府作用非常關鍵,對助力產業升級很關鍵。在企業管理方面,山東的企業家有思想有格局,已有20多家企業獲得管理創新獎,但多數企業的管理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希望今後能建立一個新的交流平台,能夠把管理的效力充分挖掘出來。
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表示,青島大學紡織服裝行業的學科建設布局完善,擁有國內唯一國家級特色專業,院士領銜的多個研究院系,可以進行校企合作。下一步將以高品質功能纖維,產業用紡織品研發為主攻方向,以纖維材料與智能製造為突破,破解重大共性關鍵技術。期待與山東紡織企業融合發展,為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紡織行業價值再造,為山東及全國紡織高質量發展貢獻「智力」支撐。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表示,山東是文化大省卻不是時尚大省,是產業大省卻不是品牌強省。目前,紡織服裝產業時尚設計力量薄弱,知名設計師少,大品牌欠缺,產業結構有待完善。他建議,今後山東要加快轉變思維,把技術、產品優勢轉化為藝術、品牌優勢;重點扶持一批企業加快建設設計中心,地方加快建設時尚中心和創意時尚園區;加強國內外知名設計師的交流與合作;加快新銳設計師的培養和時尚平台建設。
山東岱銀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煥臣表示,近年來公司紗線產量保持穩定增長外,旗下的「雷諾」品牌通過跨境電商,找到了新零售的路徑,成為了在美國銷售成功的中國品牌。但企業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主要原因是區域供應鏈的薄弱、兩化融合水平不高,特別是在設計研發方面有很多提升空間。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比較突出,影響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他希望未來協會能給予更大的幫助,一是深化集群服務,加強產業上下游的互動;二是引導企業關鍵技術創新研發與產業化,引導企業智能製造升級;三是支持企業多途徑融資,將更多社會資本引入紡織行業,打造融資平台;四是積極引導企業走出去,搭建好的平台,加強走出去的風險保障,積極應對海外投資的風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信息化部主任翟燕駒指出,山東紡織服裝產業工業互聯網創新工程的意義和重要性在於,落實國家深化「互聯網 先進位造業」的戰略部署,滿足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增強山東省對紡織服裝企業的服務能力,提升山東省紡織服裝企業的競爭力,建設內容包括山東省紡織服裝產業工業互聯網發展研究、建設紡織服裝產業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紡織服裝產業大數據服務平台,組建紡織服裝行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進行區域紡織服裝產業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試點,今後要加快該項目的系統性建設。
青島鳳凰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守華介紹,圍繞高質量發展,公司通過淘汰落後產能,淘汰全部老的印花機,引進先進設備,加快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市場競爭力。特別是通過一系列的節能環保措施,進行源頭控制,不僅使廢水治理成本從過去的20元一噸降低到現在的8塊錢一噸,更為企業的綠色發展帶來了新活力,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市場部主任梁鵬程表示,在中紡聯舉辦的服裝、面輔料、家紡、產業用國內國外的各個展會上,山東參展企業除了家紡和和產業用兩個行業能夠佔到10%,其餘展會山東省的參展企業數量並不算多,排在第五名之外,與山東的紡織服裝大省地位相比不符,希望未來山東紡織服裝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展會這一平台,推介自己,將企業和產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中紡聯推動的「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方面,山東企業表現不錯,希望未來能夠繼續利用好這些平台,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路徑,提效升級。
華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力民表示,華紡40年來一直注重產品研發和創新,從2011年進行轉型,做智能工廠的概念,以現代化智能手段改造傳統產業,打通了全產業鏈發展,成為了智能製造的試點示範單位。他建議,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需要開放思維方式,山東企業長於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短於市場拓展、運營和品牌化,應以製造業為基礎,加大人才團隊的培養,加快轉型升級。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總經濟師魏啟雄表示,目前行業轉型升級加快,質效提升,實現了高質量發展;主動適應和引導消費升級,注重時尚和健康,「大家居」模式初見成效。2018年1-11月,規上1861家家紡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30.32億元,同比增長3.78%;家紡製成品出口同比增長6.8%;實現利潤總額105.76億元,同比增長11.80%,增速達到近五年來的最高值。山東是家紡大省,全國最大的、也是世界最大的家紡生產企業都在山東。愉悅家紡在科學睡眠研究方面走在了行業的前列,山東家紡行業在很多方面優勢明顯,這為建設世界級家用紡織品產業集群先行區打下了堅實基礎。
德州恆豐集團理事長蘇建軍表示,因為生產成本本,企業近幾年做了一些在外地投資建廠的嘗試,他呼籲政府多關注山東紡織服裝行業,因為其中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成本高、貸款難的問題依然存在。恆豐2018年產能增加了30%,但是貸款額度卻下降了,他希望紡織企業也能受到公平對待。他表示,山東很多企業家都是老紡織人,對紡織行業有著很深的情結,希望未來能加強上下游的協同合作,抱團發展,合力把產業做大做強。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葉戩春表示,山東棉紡的產能和產品都是大而全,代表了全國棉紡,山東的問題也是全國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行業招工難。技術工人短缺,一線產業工人老化,技術、管理人員也相對老化,智能化發展潛力巨大。二,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改,但融資難、融資貴導致許多優秀紡織企業因為缺少資金,難以進行。三,創新能力不足,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四,棉紡面臨兩極分化嚴重,東南亞進口紗會給山東棉紡企業帶來很大衝擊。今後棉企應加大產品差別化發展,加強品牌建設,更加緊密地進行產融合作。
青島市即墨區政府副區長王振表示,即墨的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其中一個就是紡織服裝業,也誕生了很多優秀的服裝企業,比如第一家過百億的就是即發集團。面對新舊動能轉換,即墨下一步的關鍵是推動紡織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希望能得到協會的指導和幫助,2019年希望引進更多的服裝設計大師,培育當地服裝品牌;進一步加強技術交流合作,合力開發更多新工藝新面料;繼續加強市場的宣傳和推廣。
青島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邵明東表示,山東很多紡織服裝企業都是領軍企業,品質不錯,但整體帶動能力較弱。此外紡紗技術人才不足,這與企業家意識有關係,希望以後能給技術人才一定的空間,鼓勵他們進行更多的創新嘗試。當前,新產品成熟度越來越好,企業應加大設備淘汰率,加大力度在發展機遇期進行更大規模的轉型升級。他說道,和福建、浙江相比,山東企業在採購供應鏈、技術創新上的抱團不足,希望未來能加以改善。
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區管委會主任李福斌介紹,作為深度融合發展樣板區、靠前綜合保障示範區、陸海統籌特色海軍城,古鎮口軍民融合示範區以軍民結合產業為主導,著力建設軍地科研院所優勢集聚,已建立了7大創新中心,有效保障了軍民科技成果轉化。針對軍民融合,他建議今後中紡聯要加強引導,形成產業自上而下的創新體系,統籌資源,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和創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副主任王玉萍表示,科技發展部在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行業創新的體系建設,希望通過山東省新舊功能轉換的機遇,雙方在軍民融合、高端製造、生態多元化以及產品開發等方面展開合作。她建議,今後山東要加快製造業創新能力的建設,比如印染的創新中心建設,江蘇省已成功落地,希望山東也爭取儘快開展此項申請工作;其次是智能製造方面,希望山東省能打造出一個高品質的樣本。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趙洪表示,針織在未來紡織業發展當中要發揮更大作用,首先更多要提高質量和品質,通過針織雲、針織智能製造平台,讓企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其次要加大增品種的空間,產業用、家紡空間很大,但很少提紡織家紡,實際上歐洲專門有兒童家紡,企業可以主打針織兒童家紡產品的床上用品系列品牌,這將一個發展方向。此外,要加大與山東針織產業集群的規劃對接。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李進才表示,近年來山東紡織服裝產業不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調整產業結構,實現了高質量發展。今後中紡聯產業部將進一步加強與山東紡織服裝行業的深度對接,引導行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產業園區工作辦公室將不斷提升服務,加強區域合作,加強園區上下游協同合作,助力山東世界級家用紡織品、童裝產業集群先行區的建設以及康平納「1 7」智能綠色染色園區的產業布局。
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琳表示,康平納是紡織界典型的跨界合作創新成果的企業,10年間相繼投入4億元科研經費,並在2014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目標是做大全國最大的色紗供應商,做全國最大的色紗印染平台,做高質量的發展的踐行者,聯合企業上下游,抱團發展,用筒子紗印染平台,將山東的產業鏈平台進行延伸,解決紡織行業前頭重、中間輕、下游弱的局面。「1 7」印染平台建成後,可有效解決印染紗線的短板。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生產力促進部創新平台處處長周長年就中國紡織信息中心、面料產品發展中心的工作和產業對接方面進行介紹,其中中國紡織面料流行趨勢聯盟,目前已經有五家山東企業參與。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產品高質量發展。今後,生產力促進部將大力對接山東紡織服裝業多元化合作,包括開展行業研究,搭建多層次專業交流對接平台,發揮行業質量技術平台優勢,促進行業品質提升和融合發展。
魯普耐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明介紹,公司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對標國際,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產品類別最齊全、技術研發實力最強的繩網研製商,產品涵蓋繩、網、線、帶四大類,廣泛應用於工農漁以及消防救援、軍事裝備、航空航天等領域,產品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針對小產業的發展,他建議今後中紡聯要加強產業指導,不斷完善產業配套,加強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和創新。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表示,山東有好多代表性的產業用產業集群,如陵縣、惠民等地,包括芳綸、海藻、石墨烯、殼聚糖等代表企業在行業內處於龍頭地位,但也存在諸多問題,重要原因在於山東的下游企業很少,產業用領域很寬,16個大類其中山東涉及7-8個門類,各類的發展思路都不一樣,造成管理與發展上的一些困難。他建議,今後山東在做好產業中長期規劃的同時,政府的各項政策要儘快落地。此外,山東的創新資源較為有限,需要政府來搭建平台幫助產業快速發展。
青島百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效華表示,隨著消費升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綠色、自然的健康紡織品需求越來越高,對此公司不斷加大對綠色天然功能纖維和植物功能生態紡織品的研發,廣泛應用與家紡、內衣、孕嬰、運動、衛材以及濾材等領域。目前公司已獲得5項國際發明專利,30多項國家級發明專利和20多項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
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周一奇結合服裝協會開展的活動的情況,梳理了六個方面的對接內容,其中品牌合作方面,合力打造即墨世界級童裝集群;技術進步和智能製造方面,提升山東企業智能製造水平,打造山東省中國服裝示範創新基地;物聯網應用方面,依託中國服裝物聯生態聯盟進行跨界合作;設計共享方面,幫助山東企業進行時尚設計研發、時尚設計共享;質量提升方面,進行相關質量檢測、標準化制定與推廣;品牌建設方面,加強山東企業與國內外品牌的對接與交流。
會上,為了更精準的「賦能山東紡織,共謀高質發展」,中紡聯有關部門及各專業協會與山東紡織服裝產業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深度對接,多方簽約了一系列協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與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簽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服裝協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汶上縣人民政府簽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新泰市省級經濟開發區、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簽約「國家新型工業化智慧化紡織產業示範園區合作共建協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流通分會、即墨國際商貿城、濰坊星河國際輕紡城、濟南濼口服裝城簽約「共建山東紡織服裝產業流通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紡織產品開發中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山東岱銀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共建「國家牛仔竹節紗產品開發基地」、共建「中國牛仔紗線流行趨勢研究中心」 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簽約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濱州市人民政府聯合簽約「共建世界級家用紡織品產業集群先行區」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進行了授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聯合簽約「共建世界級童裝產業集群先行區」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進行了授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區管委會聯合簽約「中國紡織軍民融合創新研發基地(青島)」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進行了授牌。
聽了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的發言後,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李莎表示,看到如此高規格組織會議為山東紡織服裝發展把脈指路,她非常感動。她表示,此次會議行業專家、省內紡織服裝大企業悉數到場,規格很高,對山東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的痛點、難點把握很准;理清了行業下一步的發展思路;達成了抱團取暖共識。
對於山東紡織服裝行業高質量發展,她強調,首先要做好全省的產業發展總規劃,邀請中紡聯對山東紡織服裝產業把脈並制定具體的發展規劃;其次是要與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共同抓好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打造行業企業發展高端平台;儘快出台專項獎勵政策,對有助於提升產業鏈配套率的企業進行獎勵,合力促進全省紡織服裝全產業鏈集成創新協同發展,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在總結時表示,此次會議是一次創新的會,是中紡聯與省級行業協會、地方產業第一次開展的專業的、立體對接的深度合作會議。山東紡織服裝產業在我國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是大省強省,企業也大而強,但在發展中還存在不充分不平衡,前道強後道弱,時尚設計力量薄弱,終端缺失、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近年來,中紡聯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在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創新。在製造業領域率先推出產業集群試點,推行社會責任,開展循環資源再利用、生態文明建設、產融合作以及行業精準扶貧,成立軍民融合委員會等,得到了國家和社會、行業和企業的一致好評和肯定。此次交流與合作,必將能幫助山東紡織服裝產業找准產業發展的痛點、堵點,依託雙方各自優勢形成互補,使山東紡織服裝產業儘快補齊短板,在不斷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的同時,實現抱團取暖,合力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高勇強調,當前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已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此次會議的召開,為中紡聯服務創新開了一個先河。今後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一方面積極落實協議、理清思路,助力山東紡織服裝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儘快補齊短板;另一方面也要總結經驗,積極探索中紡聯行業服務新模式,深度對接其它紡織大省,在全國推廣。


※山東如何建設紡織服裝強省,聽過這次大會就都明白了
※新時代,如何全方位打造品牌實力?2018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大會即將召開
TAG:紡織服裝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