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啥是佩奇》:一場城市精英主義對鄉村的虛假想像

《啥是佩奇》:一場城市精英主義對鄉村的虛假想像

一大早就被《啥是佩奇》的短片刷屏了。在我的朋友圈裡,至少有三位表示感動。我認真看了一遍,很遺憾,這部片子並沒有感動我。

原因大概在於,我對《小豬佩奇》並不熟悉,只是兩年前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了解過,而我又對短片中那個假設的北方農村場景太熟悉了。

從敘事的角度看,這個短片還是非常精巧的。在鄉村的老頭盼望兒子帶著孫子一起回家過年,電話中他問兒子,孫子想要什麼樣的禮物,答案是 " 佩奇 ",這可難壞了這位農村老大爺,他不知道佩奇為何物,於是,就開始了 " 尋找佩奇 " 的過程。

這個敘事的基礎,建立在城鄉鴻溝和信息鴻溝的基礎之上。

一、短片誇大了城鄉鴻溝

農村老人不知道城市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這其實很符合邏輯。即使在城市,如果不是陪伴孩子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小豬佩奇。

但是,城裡人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行搜索,很快找到這個答案。農村老人的另一個 " 落後 " 之處,是可能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所以,短片中的老人,和自己的兒子、孫子之間,存在一種雙重的隔膜。

這個邏輯是大致成立的,但是問題在於,為了突齣戲劇效果,短片把這種鴻溝嚴重誇大了。

現實是,智能手機在農村已經非常普及,在我老家(同樣的河南農村)的村子裡,儘管也有老年人不會用智能手機,但是 60 歲以下的人,使用智能手機已經相當普遍。

村裡有一個微信群,人們在這裡搶紅包和發表情包的勁頭,和城裡的白領沒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微信群里既有不少在村裡生活的人,也有一些在外打工者,移動互聯網的進步在這裡得到充分體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

如果一個不上網的老年人,想搞清楚 " 啥是佩奇 ",並不需要費那麼大波折,他只要向稍微年輕一點的人詢問就行。

二、這樣的 " 鄉村 " 並不具備普遍性

《啥是佩奇》的一個問題,就是假設農村中已經沒有 " 稍微年輕的人 ",所以片子里出現的,都是牲畜、柴火、炊煙和老年人,以及要對大家進行智能手機培訓的高音喇叭,這個場景是相當荒誕的。

這完全是一種假想。既然老人的兒子可以開車回到村裡,別的車也一定可以。短片中那輛汽車,車牌是 " 豫 F" 開頭,顯示地點是在河南鶴壁。鶴壁在河南是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它有山,過去也產煤。

但是鶴壁又是非常小的城市,恰恰缺乏 " 城鄉對比 ",從鶴壁市區到下面的農村,其實相當方便,那裡的 " 山村 " 並不是這種隔絕狀態。

在短片的導演看來,鄉村既是全方位落後的,也是與世隔絕的。所以,在那個老頭心中,在城裡當過保姆的就會成為一個權威。

因為保姆去過城市,就意味著見多識廣。這樣的狀況,可能在一些真正偏遠的山村存在,在 " 北方農村 " 卻並不具備普遍性。

城鄉之間,尤其是鄉村和小城市之間的互動,是真實存在的,小城市都在忽悠農民進城買房,哪裡還存在真正的 " 隔絕 "。

三、《啥是佩奇》塑造了一個喪失話語、始終沉默的鄉村

城鄉差別,當然也會有隔膜,但是卻不是這種表面的、無理性的隔絕。

事實上可能相反,鄉村往往表現出對城市時時刻刻地模仿。比如跳廣場舞以及對微信紅包的熟練運用。

而此前媒體有報道過鄉村的環境污染問題,塑料袋這種工業社會才有的垃圾,在鄉村處處可見。被城市驅逐的污染強的小作坊,也早已慢慢轉移到鄉村。

這才是鄉村的真實情況:它不是與世隔絕的,事實上存在一種 " 單向的流通 ",城裡淘汰的東西,會進入鄉村;城裡出現的隱疾,在鄉村會被放大。

鄉村的問題,並不在於它是和城市對立的 " 另一個世界 ",而在於它可能常常處在城鄉關係中沉默的、喪失話語權的一方。

《啥是佩奇》對鄉村的想像,是刻板而簡陋的,也是忸怩作態的。最後那一句,讓農村人都跑到城裡去看 " 佩奇 ",其實倒隱含著對鄉村的文化 " 霸權 ":農村什麼都沒有了,連真正的豬,也變得沒有意義。

來源:新京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曾獲艾美獎提名,VR短片《Dear Angelica》登陸Oculus Go
「絕命毒師」:你今年一半的虧損都跟他有關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