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易經屯卦「乘馬班如」千年來的誤解,此為娶親的景象,非盤桓不進

易經屯卦「乘馬班如」千年來的誤解,此為娶親的景象,非盤桓不進

「屯」是繼乾坤而來的第三卦;乾坤兩卦是陰陽分,天地開,人存天地分男女;屯卦為開天闢地之後陰陽始交而萬物生,陰陽交則男女合(男女婚媾);故屯卦爻辭講的是婚姻、男女婚媾;之後蒙卦則講婚媾之後生子的教育問題,《周易·易傳·序卦傳》:「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物之稚也。」

在《周易·易經》屯卦的爻辭中「乘馬班如」先後出現三次(六二、六四、上六爻),自孔子作《易傳》解釋為「乘馬盤桓不進、徘徊不前」之義後,千年以來都照此解屯卦的爻辭,直到近代才有儒學學者解釋為「搶親」的景象,並以流傳至今的一些少數民族搶親的婚俗作為例證。

我個人認為近代學者解釋為「搶親」的婚俗也不準確。要了解「乘馬班如」的本義,我們需清楚西周建立之初的社會風貌和社會禮法制度,才可以準確的理解《周易·易經》的卦爻辭的本義,我在講「訟卦」時講到《周易·易經》的卦爻辭除本身是占卜、預測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周公(周公旦)的治國思想、治國理念。

一、周公之禮,婚義七禮。

西周初年,世風日下,民間婚俗混亂不堪。為明德新民,整飭民風,周公親自製定禮儀教民。周公格外重視婚禮,從婚禮入手,把男女從說親到嫁娶成婚,分為了七個環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敦倫七個環節,並且對每個環節都進行了細化,作了具體細緻的規定,這些合稱「婚義七禮」或「士婚義七禮」。

春秋時期,孔子重修禮典,將「敦倫」一節刪掉,成為現今我們熟知的中國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六禮」。「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PS:下文會介紹「三書六禮」的詳細內容及過程,此處暫不詳述。)

二、西周時期兵制,乘馬制度。

西周的兵制採用兵農合一,軍政合一,寓兵於農的形式,即「乘馬制度」。「每乘馬」有車一乘,馬四匹,牛十二頭,人一百。(PS:下文會介紹「乘馬制度」的詳細內容,此處暫不詳述。)

三、漢字的演化歷史。

漢字經過漫長的演化歷史(我在我以前的文章講到過演化歷史的過程,此處不再作介紹),每個演化過程又賦予漢字新的含義,故我們要弄懂易經卦爻辭的本義,對應漢字的含義我們要限定在西周及之前,即春秋戰國以前的字義,此後賦予「字」的新的字義不取。舉例:講「否卦」時我講到「羞」字。「羞」在春秋前寫作「羊」 「手」,義為「進獻」,進獻羊之義;「羊」古人認為是吉祥之物且美味,故又引申為「美味」、「珍味」之義;春秋時及之後寫作「羊」 「丑」,除具有以前的字義外,又賦予了新的字義,「恥辱」、「羞恥」之義;故解爻辭時我們應該只取「進獻」和「美味」之義。爻辭中的「匪」也是,下文會詳細介紹。(PS:下文會詳細介紹爻辭中每個字的字義,此處暫不詳述。)

了解以上內容後我們來看看屯卦中「乘馬班如」的含義。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此爻講的是:屯難就是前方艱難,掉轉方向回來。一大隊人馬整齊排列行進,這不是強寇,而是去取親的;女子(女方娘家)貞正守禮遵禮(禮:婚義七禮),不許嫁(男方夫家沒有按照禮儀進行「納采、問名、納吉」等,男方夫家不守禮),(男方夫家遵禮)經過長時間齊全準備後,(女方娘家)才許嫁(男方夫家)。(PS:此爻講的是聘書及之前環節。)

PS:「大有卦」時我講過,西周時期車有「大車」「小車」兩大類,「大車」拉的車,用以載物拉貨。「小車」拉的車,用以載人、坐人,分別有一匹馬、兩匹馬、四匹馬拉的車之分(下文會詳細介紹,此處暫不詳述。)。

《詩經》關於婚嫁的詩中幾乎都提到「馬」。《國風·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之子于歸,言秣其駒。」大意為: 有朝「游女」來嫁我,先把馬兒喂餵飽;「游女」有朝來嫁我,餵飽駒兒把車拉;《國風·豳風·東山》「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大意為:女子出嫁時,黃白色花馬去迎娶;等等還有其他詩句。關於求親、迎親都與馬有關,那是因為要顯示男方夫家的重視程度以及實力、財力。求親、迎親不可能走路去,也不可能作牛車去(牛車是載物拉貨的),故只能用馬車,馬車分一匹、兩匹、四匹馬拉的車,乘車是四匹馬拉的車,用乘車可以顯示出男方的實力、財力。《詩經》中描寫諸侯娶親、嫁女用的都是四匹毛色相同的駿馬拉車;《國風·衛風·碩人》「四牡有驕,朱幩鑣鑣。」描述的是衛庄公娶齊莊公的女兒庄姜的場景,大意為:看那四馬多雄健,紅綢系在馬嚼上。即使現今娶親迎親的時候,有的用加長的林肯車迎親,最起碼也用寶馬、賓士、奧迪等高端車去接親、迎新娘。古往今來,蓋莫如是。

乘馬班如:講的是一大隊人馬整齊排列行進的樣子,形容的是「求親、迎親」聲勢浩大的情景。

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講的是取親婚媾要遵守周禮的婚義七禮,男女婚媾必須雙方父母同意且要有媒婆說親,按照納采、問名、納吉等禮儀規定進行。《詩經》也有描述,《國風·齊風·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國風·衛風·氓》「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國風·豳風·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此爻講的是:一大隊人馬整齊排列行進,這是(男方夫家)前往(女方娘家)請求婚媾(定親),(因為男方夫家是按照婚義七禮的納徵、請期之禮進行的,故)前往,吉,沒有什麼不利的。(PS:此爻講的是禮書及之後環節。)

此爻講的是男方夫家前往女方娘家送聘禮,並請求定下迎親的日期,這是定親的場景。《詩經》也有描述男方送聘禮的場景。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此爻有進行省略,此爻的全文應該是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匪寇,婚媾。講的是:一大隊人馬整齊排列行進,(女子與女方娘家)無聲痛苦、淚流不斷地景象,這不是強寇,而是(男方夫家)迎親,(女方娘家)送親、哭嫁的場景。(PS:此爻講的是迎書及之後環節。)

此爻講的是男方夫家前往女方娘家迎親、接新娘,女方娘家送親,女子與家人拜別、哭泣的場景,哭嫁也是婚媾中的一環。 《詩經》中也有描寫女方娘家送親,哭泣的場景;《國風·邶風·燕燕》「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大意為: 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見人影,淚流紛如雨降。妹子今日遠嫁,相送不嫌路長;瞻望不見人影,佇立滿面淚淌。即便現今女方嫁女在一些地區或少數民族還有女子出嫁時的哭嫁習俗;即使沒有哭嫁的習俗,女子在離別父母,前往夫家時,也會與父母哭別,以感謝、答謝父母養育之恩等。

邅【zhān】,本義:轉,改變方向。屈原《九歌·湘君》「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意思是:駕起龍舟向北航行,掉轉船頭抵達洞庭。

乘馬,講的是一大隊人馬。長久以來一直解釋為「騎馬」,我個人認為這是不了解西周時期的社會制度。「乘(shèng)馬」是西周以及後來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制,即「乘馬」制度。春秋時期的千乘之國,指擁有許多兵馬的國家,即諸侯國。我在講「訟卦」時講到西周的兵制採用兵農合一,軍政合一,寓兵於農的形式。國人當兵打仗,野人供應糧草和提供運輸,常備兵很少。關於「乘馬」制度《周禮》中略有涉及。西周時期的「乘馬」制度: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馬一匹,牛三頭。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馬四匹,兵車一乘,牛十二頭,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具備,是謂乘馬之法。(PS:戰時,會有二十五個野人提供運輸任務;總共一百人。)

班,本義:分割玉。金文字形:中間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說文解字》:「班,分瑞玉。」就是說:把一塊美玉分成兩半就叫「班」。進而引申為「分發」;《尚書?舜典》「班瑞於群後。」大意是:把(作為憑證的)玉分發給諸侯。諸侯爵位有大小,由此進一步引申為「等級」、「排列」;現在所說的「班級」中的「班」就是從「排列」之義引申出來的。《後漢書?志?五行一》「車班班,入河間。」大意是:言上(漢桓帝)將崩,乘輿班班入河間迎靈帝也。班班:絡繹不絕貌,盛多貌;也是從「排列」之義引申出來的。

匪:假借為「非」,表示否定 。匪,直到明清時期才有現今大家熟知的「強盜,搶劫財物的壞人」之義;之前是沒有此義的。

婚媾,結婚。婚,因為古時黃昏迎親,故「昏」亦兼表字義;本義:婦家。《說文解字》:「婚,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婚,婦家也。」(王筠句讀:「下文:姻,婿家也。」)。媾,本義:交互為婚姻,親上結親。

貞:正、貞正。意為貞正守禮。易經中「貞」有三種字義:1、占、卜,問卦;2、正、正道、貞正;3、定、固、安定、固定、貞定、貞固。因《易經》本身便是占卜、預測之書,故「貞」在卦爻辭中不會再有「占、卜,問卦」之義。根據卦象,卦爻辭內容確定「貞」屬第二種或第三種意涵。

字,本義:生孩子。引申為:女子許嫁或嫁人。字人(女子嫁人);待字閨中。

十年:虛數,表示時間長久,準備齊全。十:表示多,久,齊全,完備。《詩經·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年:泛指時間。

求:請求,謀求,追求。

往:前往。

泣血:無聲痛哭,淚如血涌。《禮記·檀弓上》「高子皋之執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未嘗見齒,君子以為難。」東漢·鄭玄註:「言泣無聲如血出。」

漣:淚流不斷的樣子。《詩經·魏風·氓》「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PS1:先秦時期車,大體可以分為「大車」「小車」兩大類,「大車」系指用牛駕駛的車,車廂大,主要是拉物品用,普通百姓也偶爾坐坐。「小車」是指由馬駕駛的車,和用牛駕的大車相比車廂較小,兩匹馬或者四匹馬拉動著快速行進。同時,馬脖子上的鈴鐺還不住的發出有節奏的響聲,很是氣派。這種車除貴族們乘坐外,還用於戰爭,所以也稱「戎車」( 同人卦:九三,伏戎於莽;戎指的就是戎車)。春秋戰國時期,戰車數量的多少成為一個國家強弱的標誌。

東漢末年起,由於馬匹奇缺,並且與馬車相比牛車車廂較大,坐牛車既有車篷,又對車廂加以圍擋,人坐在裡面,別人看不見,可以自由坐卧。於是一改以前對牛車的輕視,牛車逐漸成為官員、貴族乃至皇帝的代步工具。

PS2:三書六禮:《儀禮》載:「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由此可見,這傳統婚俗始創於西周時期。

三書」是結婚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可以說是古時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記錄。分別指:

聘書即訂親之文書。在納吉(男女訂立婚約)時,男家交予女家之書柬。

禮書即在過大禮時所用的文書,列明過大禮的物品和數量。

迎書即迎娶新娘之文書。是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男方送給女方的文書。

六禮」是結婚過程的六個禮法,分別指:

納采:「六禮中的第一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親,送禮求婚。得到應允後,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採擇之禮」。初議後,若女方有意,則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並攜帶一定禮物,故稱納采。

問名:「六禮」中第二禮。男家行納采禮後即女方家長接納提親後,女家將女兒的年庚八字帶返男家,以便男家卜問,決定成婚與否,吉凶如何。

納吉(又稱過文定):「六禮」中第三禮。當接收庚帖後,便會將庚帖置於神前或祖先案上請示吉凶,以肯定雙方年庚八字沒有相衝相剋。當得知雙方並沒有相衝相剋之徵象後,婚事已初步議定。

納徵(又稱過大禮):「六禮」中第四禮,亦稱「納成」。即男家納吉往女家送聘禮,經此儀禮婚約完全成立。男家把聘書、聘金、禮書、禮金送到女方家中;此時,女家需回禮。

請期(又稱乞日):「六禮」中第五禮。即男家擇定合婚的良辰吉日,並徵求女家的同意。

親迎(或迎親):「六禮」中第六禮。在結婚吉日,穿著禮服的新郎會偕同媒人、親友親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廟行拜見禮,之後才將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儀式後,便送入洞房。

《周易》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蘊含著周朝統治者的治國理念,因此我們在讀《周易》卦爻時如果結合西周時期的社會制度、禮法制度和歷史事實,才可以真正的理解《周易》卦爻辭的本義。

過幾天發布易經-屯卦完整的卦爻辭釋義,有興趣的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梓歸 的精彩文章:

《易經》中的五類人——帝、王、大人、君子、小人
《易經》的問卜用語——吉、凶、悔、吝 等

TAG:梓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