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4萬大軍戰3萬弱軍,弱軍三戰三捷,居然大敗強軍!

14萬大軍戰3萬弱軍,弱軍三戰三捷,居然大敗強軍!

1947年2月,胡宗南親率15個旅14萬大軍,兵分兩路以鉗形攻勢撲向延安。3月16日,彭德懷上任西北野戰兵團司令員,率部約3萬人,受命保衛陝甘寧邊區。

3月19日,胡宗南佔領延安,大吹「陝北大捷」。與此同時,彭德懷一面以一小部兵力同敵人保持接觸,一面將主力隱蔽在延安東北方向待機殲敵。

胡宗南果然上當。

他見解放軍在延安西北方向頻繁出擊,邊戰邊退,以為是解放軍主力,正被大軍追擊得步步撤退,於是集中第1軍第1師、第90師共10個旅的兵力,火速向西北方向挺進,尋機與解放軍主力決戰。

為保證大軍主力的側翼安全,胡宗南又下令整編第27師第31旅向延安東北的青化砭前進,建立據點。

不料,彭德懷卻瞄向了青化砭之敵,下令兵團主力隱蔽集結,準備前去殲滅敵第31旅。

25日上午,敵31旅毫無知覺地進入了彭德懷布下的伏擊圈。

西北野戰兵團立即以排山倒悔之勢,猛烈夾擊,迅速將敵兵壓在長不到7公里,寬只有二三百米的公路兩側。經過1個多小時激戰,31旅2000餘人全部被殲,旅長李紀雲被俘。

胡宗南當頭就挨了一記悶棍。

隨後,胡宗南總結教訓,認為是自己兵力太分散,於是實行「方形戰術」——採取寬正面集團式「濃筒式」前進,以避免各部分散被殲,並繼續尋機與西北野戰兵團決戰。

青化砭戰鬥後,胡宗南斷定解放軍主力不是在延安西北,而是在東北,又下令11個旅掉轉方向,從西北向東北方向挺進。在短短几天中,先後佔領延川、清澗、瓦窯堡等城,但處處撲空。隨後,大軍在陝北的千山萬壑中轉了12天,「武裝大遊行"400餘里,卻不知解放軍主力在何處,決戰更是奢談。

找不到彭德懷的主力,4月12日,胡宗南又下令8個旅由青化砭轉向西北方向行動,並調在瓦窯堡的第135旅南下,與主力會合。結果,此舉又被彭德懷抓住了一個戰機。

彭德懷下令2個旅採取運動防禦戰術,將敵8個旅引向西側與東側,以餘下的4個旅北上,到羊馬河設伏。14日上午,敵135旅在解放軍小分隊的引誘下,全部進入了羊馬河的伏擊圈。

解放軍4個旅四面出擊,以一擊四。

胡宗南的另外8個旅正在延安西北尋找解放軍主力,不料突然得知第135旅被圍,發現又上了當,馬上掉轉方向,急速快趕,企圖去與135旅會師。但是,他們馬上遭到解放軍2個旅的猛烈阻擊。

當日下午1時,敵135旅1400餘人被解放軍全殲,代旅長袁宗禹被俘。

彭德懷此舉被人稱為「虎口奪食」。

胡宗南吃了敗仗,惱羞成怒,隨後通過空軍偵察,又發現解放軍多路小部隊向綏德方向前進,馬上斷定彭德懷主力又在向綏德集中,於是下令主力繼續向北推進,又令駐榆林的第22軍南下米脂等縣,進行南北夾擊。

彭德懷將計就計,命359旅一部扮作主力,節節抗敵。官兵們沿途故意丟棄一些部隊的臂章、符號、破舊鞋襪和不要的衣物,誘敵北上。西北野戰軍主力則隱蔽在敵軍北上道路側旁的幾個大山溝里。

胡宗南大軍呼啦啦地從大山溝里走過,與彭德懷埋伏的主力相距只有1000米左右。敵大軍過去後,彭德懷從凳子上一躍而下,說:「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敵人向北,我們向南。」

他率領主力向南進發,直逼蟠龍鎮。

蟠龍鎮是胡宗南部的一個戰略樞紐,為前方補給基地。胡宗南每次「武裝大遊行」之後,就到這裡進行補給。蟠龍鎮的守敵是第167旅,是蔣介石嫡系整編第1師的主力旅,裝備精良,火力強,兵力近7000人。蟠龍是個小盆地,群山環抱,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第167旅修築了許多大小地堡,挖有寬、深各六七米的外壕。

5月2日,西北野戰軍突然打響了進攻蟠龍的戰鬥。

蟠龍鎮的敵軍做夢也沒想到解放軍會突然南下,尤如天兵從天而降,一時措手不及。

蟠龍鎮的槍聲一響,胡宗南又拍大腿:「又上當了,又中計了!」

可是,此時他的主力已經遠遠北上,要想回援蟠龍鎮,至少需要4天的時間。

結果,戰後在黃昏發起,當晚23時全部結束,又一個速戰速決。敵第167旅全部被殲,旅長李昆崗活捉。解放軍繳獲軍服4萬套,麵粉1萬餘袋,子彈1130餘萬發,還有上萬斤的食鹽。在陝甘寧的解放軍,每人發一套軍裝,還有餘。糧彈無憂了。

5月9日,當胡宗南的主力疲憊不堪從綏德趕回蟠龍時,街上已經空無一人,物資倉庫也空空如也。

西北野戰軍三戰三捷,彭德懷指揮3萬人打敗了胡宗南的14萬大軍,從根本上扭轉了胡宗南攻佔延安以來的被動局面,穩定了陝北的戰局,並且為戰略反攻奠定了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冠任 的精彩文章:

抗美援朝中,黨中央下令由此人全權負責彭德懷的安全
陰差陽錯!飛行員一個失誤,竟然嚇退敵人一個裝甲師

TAG:陳冠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