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基因與「一切」有關?30篇論文提供「確鑿證據」

基因與「一切」有關?30篇論文提供「確鑿證據」

近日,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因「基因導致了黑人白人智商不同」這一言論備受爭議。

除了種族歧視,「智商基因決定論」也引發了激烈討論。

維基百科稱,基因是能夠編碼功能分子(如蛋白質)的DNA或RNA序列。(圖片來源:Own work)

「智商基因」真的存在?

那麼,基因究竟是否導致了人類之間的智商差異呢?

圖片來源:Molecular Psychiatry

2014年,一個由英法德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在Nature子刊上發表論文(上圖)稱,他們首次確認了一個特定基因,該基因變異會影響到大腦皮質的厚度,進而對智力造成影響。

圖片來源:Nature Genetics

而來自荷蘭的科學家們也於2017年5月宣布,他們發現了52個與人類智力相關的基因,其中有40個基因是首次被鑒定為此類基因。

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這項研究證實,新一批的「聰明基因」對IQ測試結果的差異起到了20%的決定作用。

不過,科學家們強調,對於智力來說,有成千上萬個基因與它相關。即便他們能夠繪製出所有的聰明基因圖譜,也不足以預測一個人的IQ,更不用說預測一個人在生活中成功與否。

如果一個擁有強大基因天賦的人選擇在學習上不付出任何努力,那麼,肯定會降低他取得成就的機會。

基因與「一切」有關?

事實上,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基因有關。

除了「聰明還是笨」,生活中,很多人經常調侃,胖還是廋、高還是矮、愛不愛運動、愛不愛熬夜、愛吃辣還是愛吃甜……這些都是由基因決定的。

而一些研究也證實,儘管基因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特徵、生活習慣、愛好等,但確實對很多方面都有影響。

這些成果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著名雜誌上。

頭髮、身高、面部特徵、胖與瘦

首先分享與人體特徵相關的研究:

頭髮的顏色和曲直

論文一:Genome-wide association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s of European ancestry identifies new loci explaining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hair color variation and heritability

論文二:Genome-wide study of hair colour in UK Biobank explains most of the SNP heritability

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論文一」發現,影響人類頭髮顏色的基因超100個,打破了「人類頭髮顏色主要由幾個已知的基因決定」的原有認知。

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論文二」進一步確定了近200個與發色相關的基因差異。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基因的遺傳變異還與頭髮質地、卷直有關。

身高

Rare and low-frequency coding variants alter human adult height

發表在Nature上的這篇論文揭示了83個影響身高的新遺傳變異。研究證實,這些低頻、罕見的基因變異會顯著影響身高,且程度超過2厘米。

面部特徵

Genome-wide mapping of global-to-local genetic effects on human facial shape

發表在Nature Genetics的這篇論文確定了15個與面部特徵有關的基因。

論文一: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ADCY3 cause monogenic severe obesity

論文二: Cell-autonomous adiposity through increased cell surface GLUT4 due to ankyrin-B deficiency

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論文一」發現了與肥胖相關的基因突變ADCY3。

發表在PNAS上的「論文二」稱,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攜帶的變異基因ankyrin-B可能是這些人容易發胖的原因。

Post-transcriptional Stabilization of Ucp1 mRNA Protects Mice from Diet-Induced Obesity

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的論文發現,缺乏Cnot7和Tob這兩個基因的小鼠,即使進食高脂飲食,也能保持苗條身材。

飲食習慣、喝酒、喝咖啡

接著是與吃吃喝喝相關的研究:

飲食習慣

Behavior related genes, dietary preferences and anthropometric traits

發表在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Scientific Sessions上研究發現,基因確實對一個人的食物選擇和飲食習慣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某些基因與鹽和脂肪的攝入相關。

喝酒

KLB is associated with alcohol drinking, and its gene product β-Klotho is necessary for FGF21 regulation of alcohol preference

這項發表在PNAS上的研究發現,編碼β-Klotho的基因發生突變與酒精消耗量有關。

喝咖啡

論文一: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bitter taste perception in coffee, tea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through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論文二:Non-additiv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can reveals a new gene associated with habitual coffee consumption

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的「論文一」稱,對咖啡因的苦味越敏感的人卻越愛喝咖啡,而這是由基因決定的。

發表在同一期刊上的「論文二」證實,PDSS2基因變異的人喝咖啡更少。

運動與睡覺

再來談談與「動和睡」相關的研究:

運動

GWAS identifies 14 loci for device-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leep duration

運動能力到底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培養?在這篇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中,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我們運動、睡覺以及坐著的時間部分取決於基因。研究揭示了14個與活動相關的遺傳區域。

睡眠

論文一:DEC2 modulates orexin expression and regulates sleep

論文二: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insomnia complaints identifies risk genes and genetic overlap with psychiatric and metabolic traits

論文三:Mutation of the Human Circadian Clock Gene CRY1 in Familial 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

論文四:Normal sleep requires the astrocyte brain-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FABP7

論文一:這篇發表在PNAS上的論文揭示了DEC2基因的錯義突變是如何讓短睡者靠僅僅幾小時的睡眠就能存活下來,並茁壯成長的。

論文二:這篇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論文首次找到了與失眠風險有關的7條基因。

論文三:這篇Cell論文證實,攜帶 「夜貓子」突變(CRY1基因突變)可使人保持清醒的時間推遲。

論文四:這篇Science Advance論文在果蠅、小鼠和人類大腦中發現了1個特殊的睡眠基因——FABP7,並證實該基因突變會導致睡眠質量變差。

做夢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Chrm1 and Chrm3 Are Essential for REM Sleep

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的這項研究發現,做夢這件事歸功於Chrm1和Chrm3這兩個關鍵基因。

學習能力和收入

還有一些研究發現,基因與學習和收入有關:

學外語

Brain white matter structure and COMT gene are linked to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in adults

這篇PNAS論文證實,COMT基因的遺傳差異與成年人的第二語言學習有關。

教育程度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74 loci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al attainment

這篇Nature論文鑒別出了與個體受教育程度有關的74個遺傳變異。

收入

How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al Attainment Relate to Life-Course Development

發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這項研究發現,那些具有較高「多基因得分」的人不僅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到38歲時,他們在事業上的聲譽和收入更高。

幸福與否、心情好壞

最讓人想不到的是,基因還與幸福感和心情有關:

幸福

論文一:A Genetic Component to National Differences in Happiness

論文二: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neuroticism identified through genome-wide analyses

發表在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的「論文一」發現,那些認為自己最幸福的國家的公民顯示一個特定的遺傳特徵:他們的DNA更可能包含涉及感官愉悅和痛苦減少的特定等位基因。

發表在Nature上的「論文二」首次確定了與幸福相關的基因變異。

心情

A PERIOD3 variant causes a circadian phenotyp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seasonal mood trait

這篇PNAS論文稱,PER3基因突變會影響情緒的波動。

壽命

最後,既然基因對人的影響這麼廣泛,那我們的壽命究竟多大程度是由基因決定的?

壽命

論文一: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pulation-scale family trees with millions of relatives

論文二:Estimates of the Heritability of Human Longevity Are Substantially Inflated due to Assortative Mating

發表在Science上的「論文一」給出的答案是:只有16%。

而發表在Genetics的「論文二」稱,壽命的遺傳力可能不超過7%,甚至更低。

部分其它相關研究

寫在最後

測序等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對自己的基因信息及一些特定基因的作用越來越了解。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基因≠命運。舉例來說,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NEJM上的論文證實,即便在遺傳風險很高的人中,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夠讓心臟病或相似事件發生的概率降低一半。

因此,隨著基因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要理性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基因信息

責編:探索君

End

參考資料:1)Gene

2)科學家首次確認與智力有關的基因

3)吃貨福音:苗條基因被發現!

4)Nature:基因決定初潮的時間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李峻岭教授:延長生存期!腫瘤免疫治療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新選擇
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在生育治療中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為時過早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