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一篇草稿,字形扭曲,30多處塗改,但依然成為「天下第二行書」

一篇草稿,字形扭曲,30多處塗改,但依然成為「天下第二行書」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留下璀璨的書法文化,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誕生了,不少優秀的書法作品。這些書法大師嘔心瀝血,用盡一生奉獻書法事業。

在眾多的書法字帖中,有這樣一件很特別,這一件書法本來就是一件草稿,全篇中很多字形扭曲,有30多次塗抹和修改的地方,到處都是黑圈圈,但是它依然被奉為「天下第二行書」。這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一件行書作品,這樣一件草稿怎麼就成為了「天下第二行書"l了呢?

顏真卿是唐朝的楷書大家,字清臣,被奉為魯君公,人稱顏魯公。琅琊臨沂人,開元22年進士,歷任監察御史、殿中御史,後來得罪了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安史之亂爆發之後,顏真卿起兵平亂,但是,當時的權貴按兵不動,顏真卿的哥哥和侄子都戰死了,連屍骨也沒有找全。顏真卿悲痛萬分,再後來給侄子寫祭文的時候,回憶起跟侄子的點點滴滴,更是悲痛難忍。我們看到《祭侄文稿》的開頭的字還是清楚的、可以辨認的。但是,到了後面,字連著字,加上塗抹修改,很難辨認。最後就完全是草書。

這樣的情境下,以這樣的心情,寫出的書法,到底具有什麼特點呢?《祭侄文稿》具有3條獨特的美。第一是節奏美,顏真卿寫全文的時候,受到情緒的影響以及腦海中需要構思,所以,書寫的節奏是時快時慢的,變化很大,從作品看,隨性自然,生動多變。第二是疏密關係美,全篇氣脈貫通,一瀉千里,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字與字上下牽連,線條似斷非斷,富有層次感。第三是情感美,至親離世,屍骨未全,顏真卿在書寫祭文時回憶起侄子的點點滴滴,那種傷心欲絕的心情與書法完美結合,至悲矣,一瀉汪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司馬記千年史 的精彩文章:

「字如其人」是真的嗎?為蔡京、秦檜正名,他們不是壞書法家!
「麵條書法」很值錢,300次爭議,專家:你不懂它的文化底蘊!

TAG:司馬記千年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