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千年,正確的解讀是……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千年,正確的解讀是……

很多人都聽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話,它被認為是孔子的飲食之道,備受後人推崇,後人是怎麼理解?


一、後人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理解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千年,正確的解讀是……

後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多是「食物精製細做才養人」,所以很多人只吃精米白面,并力求各種精緻做法。

而美食界更是把這句話踐行到了極致,一道菜從選材、搭配、刀工、火候、調味、擺盤都追求極致,做道菜費個半天一天的功夫都很正常。

後人的這種理解,對嗎?往下看文章吧。


二、食學家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解讀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千年,正確的解讀是……

深入研究儒家文化和孔府飲食生活30餘年,現為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所長、亞洲食學論壇主席的趙榮光教授在接受紀錄片《天下魯菜》採訪時卻說,我們都理解錯了這句話。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意思是說米一定要放石臼里搗,去掉所有殼,還能保證米粒都是飽滿的、完整的;即使切肉的工具不那麼鋒利,可是也要努力把肉切的薄而均勻。

這是孔子對祭祀祖先或神仙祭品的要求,以表示對祖先或神仙的虔誠,而並非是孔子對日常膳食和烹調的要求。


三、營養師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解讀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千年,正確的解讀是……

營養師覺得即使「食不厭精、肉不厭細」是孔子對日常膳食和烹調的要求,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也很值得推薦,但是大眾過度理解的意思卻偏離了營養學的原則。

1.去殼又完整的穀粒很營養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千年,正確的解讀是……

用石臼給穀粒脫殼還能保持穀粒的飽滿和完整,這不就是我們講的全穀物嗎?

全穀物跟精米白面比起來,能更好的保留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各種生物活性成分。

研究發現,全穀物不僅能降低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結直腸癌的風險,還能減少體重增加的風險。

我們現代人吃的過於精細了,就該增加點全穀物。所以中國營養學會也建議每天全穀物和雜豆吃到50~150克。

2.肉切的薄而均勻也很營養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千年,正確的解讀是……

為什麼這樣講呢?

一是因為肉切的薄而均勻熟的快,營養損失也就少。美食家動則一個菜烹調半天到一天,追求的更是豐富的味道。

比如富含蛋白的肉長時間煲的過程中就能分解出各種呈鮮味的物質如雞酐、氨基酸等,湯的滋味的確更豐富,但這不等於更營養。

因為烹調時間越長一些怕熱的營養素損失就越多,急火快炒、沸水焯後涼拌或直接涼拌才是營養上更推薦的烹調方式。

二是因為很多人肉吃的量都超了,如果烹調時切成大塊,吃的人更容易吃超,如果切成肉片、肉絲再烹調,吃的人就能主動掌握攝入量,這對控制肉量更有幫助。

所以科學解讀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營養上很推崇,但是過度解讀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營養上則不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谷傳玲註冊營養師 的精彩文章:

年紀輕輕就閉經,都是減肥惹的禍!養回姨媽你得這樣吃

TAG:谷傳玲註冊營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