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女星伊能靜疑似宣傳邪教?何以「大師」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女星伊能靜疑似宣傳邪教?何以「大師」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文/聖玄法師

前幾日,一位女藝人發布了一條微博,宣傳她在印度所經歷的一個「心靈課程」:「十年前,在生命最混屯的時刻,我去了印度,見到了智慧尊者阿瑪巴關老師」,從而「看見了自己」。

不久「中國反邪教」官方微博就轉發了她的這條微博,並進行批評:在很多人眼裡,印度這個國家,似乎從來不缺少「大師」。在諸多網友的善意提醒之下,她刪掉了微博。

但大家從她的字裡行間,可以讀出她的誠懇與善意,顯然她真的對「智慧尊者阿瑪巴關老師」仰慕有加。然而,在網友的眼中,這個宣傳充滿了邪教和洗腦的既視感。

回溯到過去,大眾對王林、李一等「大師」的調侃中,不乏他們與娛樂圈明星們、商業大亨們的合影。不禁讓人慨嘆,為何近年來精英們都有了信仰,特別是當這種信仰充滿了神秘感,似乎整個人表現得都「脫胎換骨、羅襪生塵」一般。

提問

何以這些「大師」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呢?

你上了「神秘感」的當

「神秘感」恐怕是最好的推手。

這名女星雖然宣稱此課程與任何信仰無關,但她的導師「室利·巴關」卻曾在1989年聲稱自己是迦樂季(毗濕奴第十個化身),當然他現在不太使用這個聖名了。

在俗世的人,往往需要一些「靈性」來凈化自己的身心,或者以此炫耀自己與紅塵的不同。精神導師的神秘感比他自身的修為或許更有打動人的能力。

儘管我們中華文明素來號稱是以人文的精神為主體,但尋諸史料,往往讓決策者傾心的,並不是在義理上辯論的勝利一方,而是顯現出神通能力的人。

這一心理被心照不宣地繼承了下來,現代人一方面追尋神秘感帶來的刺激與傲慢,一方面又以「自我凈化」和「生命覺醒」自詡,在這兩種狀態的穿梭中無縫銜接,你上了「自欺欺人」的當。

且看佛教的最高經典《金剛經》描述佛陀的生活:「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他有著種種超乎常人的智能,卻以最為簡單的乞食、吃飯、洗腳、禪坐為最究竟的示現。

這又是怎樣一種境界呢?

有人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師曰:「飢來吃飯,困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而這位巴關,卻宣稱「人的頭腦就像是將人神隔開的一堵牆。合一靈能的電流能在這道牆上打一個洞。一旦成功了,人、神便能同心協力。」

他的信徒也堅信,「合一經驗」和任何人類感官的光覺、色覺和聲覺一樣真實,但卻是透過不同的腦神經處理迴路來傳導。

其實,這種種的境界,《金剛經》一句話就道盡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真正的修行,不在於這些花里胡哨的表相,否則在「神秘感」的加持下,很容易產生「自欺欺人」的自我催眠,趕著趟往這種「超自然」的力量去尋求救贖,自然而然「易受群邪」。

而自我專註力、覺察力、離執力的培養,並不需要花上三天幾十萬的課程費,也不需要漂洋過海,只需要誠實面對自己,「如實知自心」,就有足夠讓人寧靜和覺醒的力量。

你的焦慮來自於不夠自信

但是,眾多明星與商人對神秘感與「大師」的追逐折射出社會各個階層的焦慮,他們之中的許多人並不是只會標榜「一套以素食、念經和朝聖為代表的生活方式」而已,這位不遠萬里去拜訪「世外高人」的女星,也的確顯示出了對精神世界的渴求。

只不過,許多人並沒有「擇法眼」,才走了這麼多彎路。而他們內心的焦慮,卻很容易引發同情,特別是許多人一邊匍匐在朝聖的路上,一邊不忘盯著手機等待商機的「天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為普遍的心理,現世富貴與出世解脫二者皆不可拋。

究其根源,「擇法」的誤區,還是發心的問題。許多假大師的盛行,都不難逃離龐大的信仰市場。

巴關所建造的合一大殿,建造成本估計有7500萬美元,據說內有亞洲最大的內部無柱式靜心殿,他和種種大師一樣,能抓住各色人等的心,倒不如說是這些「求仙訪道」人士心裡幽微的貪婪讓人有機可乘。

——許多求仙訪道的人心中仍舊保持著對自我極強的貪執和對「捷徑」的僥倖心理,這樣想不「願者上鉤」都難,即使得遇明師,亦會當面錯過。

不過,這一切也並不必去嘲諷,希求現世豐饒和後世富貴皆是人之常情,正如在佛教里,只要依據因果法則如法求取,依然是正信的行為,也會如願以償。

只不過,我們或多或少有些不自信,對自己生命缺少把握,這驅使我們中的許多人一面通過囤積財富、聲名來增加生存的安全感,一面又寄希望於大道的高渺或者構築起「生活在別處」的心靈世界,這中「不安」驅使我們輕易地被環境所左右,被表相所裹挾。

可嘆的是,大多數人都只是憑著印象與潮流去想像佛道神仙的存在,很少有人去真正了解它,走近它,更難以發現,道的真實面目簡單而直截。

唐代大梅法常參馬祖道一禪師,問:「如何是佛?」

馬祖說:「即心是佛。」

法常禪師當下大悟,遂到大梅山隱居。

過了一段時間,有位僧人問他:「得到什麼好處,便在此住山?」

他說:「馬大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這裡住。」

僧說:「大師近日佛法又別,說『非心非佛』。」

法常禪師卻說:「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這裡只管『即心即佛』。」

後來僧人將這段對話告訴馬祖,馬祖卻讚歎有加:「梅子熟也!」也就是說大梅法常禪師的見地純熟了。

經中說,大地眾生都像如來那樣,人人本具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但信自心是佛,具有覺悟一切圓滿功德的能力,直下承當,「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即出無量功德,有何矯飾!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和文殊菩薩一起發願,過好新年每一天!
之所以會煩惱,是因為我們畫地為牢!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