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Ta們說「有個孩子才有家」,但ta們沒說高危生育能死人

Ta們說「有個孩子才有家」,但ta們沒說高危生育能死人

文/談性說愛編輯部 羔朝

高危產婦、高齡產婦生育

除了「母愛」的偉大

我們還應該知道什麼?

一部豆瓣評分的9.5分又把高危產婦這個名詞拉到了台前。

「我認為人生要是圓滿,就是有個孩子。」

「有個孩子你才有個家啊。」

「已經有兩個女兒了,也想要再有一個兒子。」

圖片來源:《人間世》

成為母親、有一個「人丁興旺」的家庭或許是很多女性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血緣的羈絆對很多人來說或許重要過一切。

但是你活著才有家庭你在才可能有羈絆

對於嚴重心臟病患者和患有其它致命性疾病的群體,懷孕生子的風險性這裡就不贅述,今天小愛更想和大家聊的是「偉大」的高齡產婦們。

要知道,生孩子沒有這麼簡單

圖片來源:giphy

41歲的董卿、46歲朱麗倩,47歲林青霞、47歲的伊能靜……我們看慣了高齡明星平安產子的消息,以為生個孩子並沒有生命危險,卻忽略了公眾人物和普通人的財力、保障區別。

更何況徐若瑄40歲懷孕,做宮頸縫合術,卧床五個月;大S41歲懷孕不幸流產……在能夠享受頂尖醫療條件的人群中,高齡生育尚且如此困難,更不要說沒有如此保障的普通人了。

今天小愛就想和大家講講高齡生育的風險。

這真的很危險

圖片來源:giphy

一、受孕難度增加

醫學上將年齡≥35歲的孕產婦稱為高齡產婦。

因為女性在35歲之後,身體各項機能處於下滑狀態,各種生育風險將顯著增加。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卵細胞的質和量下降,加上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減退,造成妊娠率降低,35歲女性的生育能力僅為25歲時的50%,到40歲的時又下降到35歲的50%,不孕症的發生率逐漸增加。

同時,男性最佳生育年齡大約在 25~35 歲,隨著年齡增長,男性的精子數量和質量也都在不斷下滑,不良生活習慣如煙酒等都會成為精子「殺手」。

父母雙方年齡越大,受孕難度就越大。

紀錄片中,兒子因公殉職的母親應賢梅嘗試了四次試管,全部失敗。

圖片來源:《人間世》

雖然在第五次成功,但在過程中面臨的財力、精力的損耗是巨大的。這個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我們要知道,不是每個故事都可以美好。

圖片來源:《人間世》

二、懷孕後的風險也增加。

由於身體各項機能的減退,高齡產婦在妊娠期各種併發症的發生率也會升高。

高齡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會高於年輕產婦,這可能與胎盤形成不良有關。另外高齡產婦工作和心理壓力較大,也會對血壓有影響。

妊娠期的糖代謝發生變化,胎盤分泌的激素具有拮抗胰島素的作用,年齡越大,胰島素的敏感性越低,越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同時高齡者較多發生肥胖,而肥胖本身就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孕期保持黃阿麗這樣的活力

圖片來源:giphy

在精神上,由於對生育機會加倍珍惜的同時又面臨著較高的妊娠風險,很多高齡產婦會對生育信心不足,進而產生焦慮不安恐懼等情緒。

產婦的精神過度緊張還會加重妊娠期高血壓、產後出血等風險。

另外懷孕可能成為一些疾病發作的誘因,而且因為孕期用藥的限制,讓疾病在孕期的發作會更難熬。

應賢梅在孕期腎結石發作

圖片來源:《人間世》

三、生產時的風險增加

以紀錄片中的林琴為例,由於前兩胎都是女兒,重男輕女的觀念讓38歲的她冒險第三次懷孕。

圖片來源:《人間世》

而她前兩次,都是剖腹產

剖腹產會導致瘢痕子宮,而瘢痕子宮的婦女再生育顯然比完整子宮者更具複雜性和危險性。孕囊若著床在子宮疤痕處,可形成瘢痕妊娠,可能導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子宮破裂。

如果剖宮產切口處瘢痕癒合不良、子宮內膜受損,再次懷孕時易形成兇險性前置胎盤及胎盤植入,可致無法預見的大出血、甚至需要切除子宮

片中的林琴就是一個非常危重的案例。

胎盤長到了子宮肌層里

素材來源:《人間世》

圖片來源:網路

這場手術,她一共失血10000毫升。

10000毫升的出血量

素材來源:《人間世》

圖片來源:網路

並最終切除子宮。

圖片來源:《人間世》

而手術室外的家屬,面臨要切除子宮的情況,糾結的卻是「真的沒辦法了嗎?」。

圖片來源:《人間世》

不知這一切,對林琴來說,是否值得。

四、影響胎兒健康

隨著孕婦年齡增加,卵子更易出現染色體數目異常,胎兒發生唐氏綜合症等染色體疾病的幾率也隨之增加。

此外,高齡孕產婦出現早產、胎兒生長受限、新生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的比率均明顯高於非高齡產婦。

唐氏綜合征患兒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Denis Kuvaev

五、產後抑鬱風險高

產後6周內由於內分泌的變化,加上軀體、社會等各種因素,是產後抑鬱症的高發期。

或許是為了「香火」、或許是為了傳承、又或者是家庭的「完整性」,高齡產婦面臨的身心壓力遠高於適齡產婦。再加上高齡產婦的胎兒更容易面對如胎兒畸形、有先天性疾病的情況,產婦身體狀況遠不如適齡產婦。

這都增加了產後抑鬱的風險。

對紀錄片中的林琴來說,就是如此。2015年她生育第二胎,激素的變化加上沒有如願生兒子的苦惱,讓她心情低落,感覺自己似乎得了抑鬱症。

圖片來源:《人間世》

對於高危、高齡產婦來說,生於一個孩子需要極大的決心,很可能有生命危險。可是一些女性,不顧多方勸阻,還是要生孩子。

主治醫生林建華在片中說了這兩段話:

圖片來源:《人間世》

圖片來源:《人間世》

這麼多女性不顧生命危險只為一個孩子,小愛不禁開始思考這背後的一切是什麼。

是因為有了孩子家庭才完整嗎?是因為「大無畏的母愛」嗎?

可是為了一個孩子,冒著讓父母失去女兒、讓丈夫失去妻子、讓新生兒失去母親的風險,這真的值得嗎?這種「母愛」是不是有點自私,甚至有點偏執?

又或者,這種表面上的「自願」或許是社會對女性的裹挾

我們聽了無數次沒「有孩子的女人不完整」的論調,被灌輸了無數次沒有孩子會「老公出軌」、「夫妻失和」、「被婆婆穿小鞋」……

這時的「自願」,還真的是「自願」嗎?

為了避免一次又一次的悲劇,除了像片中醫生說的那樣更努力勸阻高危產婦生子,可能也要從改變觀念開始。

對每一個女人來說,讓她完整的終究是她自己,是她的快樂與憂愁、成就與失敗,更重要的,是她的生命本身

小愛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再看到為了「讓自己完整」而失去自己生命的女性,我們能看到更多因自己而充實、因自己而自信、因自己而完整的女性。

一個新生兒的降生或許對一些人來說很重要,能帶來無盡的歡樂。但真的,能比生命重要嗎?

本文來自談性說愛中文網謝絕未授權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Shaoshuai.Qiu@rnw.org

商務合作請聯繫:Chao.Wang@rnw.or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性說愛Lovematters 的精彩文章:

2018,你最喜歡的5個圖解
大力不一定會出奇蹟,但可能會大出血

TAG:談性說愛Lovemat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