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丹道大家,西派初祖李涵虛真人註解的《赤文洞古經》,與眾不同

丹道大家,西派初祖李涵虛真人註解的《赤文洞古經》,與眾不同

《赤文洞古經》,乃是道教經典之書,全文一卷,字數不多,卻言簡意賅。尋常多見在《太上赤文洞古經注》,此乃金末元初全真道士長筌子所注。對於《赤文洞古經》作了自己的見解,並被後世錄入於《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之中。

丹道大家,西派初祖李涵虛真人註解的《赤文洞古經》,與眾不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但是世人少知道,西派初祖李涵虛真人也做過註解,稱之為《赤文洞古經約解 》。

李涵虛本身著述盛豐,行世的有《太上十三經注釋》、《無根樹二注》、《道竅談》、《三車秘旨》、《文終經》、《後天串述》等,其中大多都成為丹道修者奉為盛典的書籍,或許,從他對於《赤文洞古經》註解中,我們可以看出什麼不一樣的端倪,下附此文:

丹道大家,西派初祖李涵虛真人註解的《赤文洞古經》,與眾不同

一、操真章

原文:有動之動,出於不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

約解: 有動之動,陽氣也。寂靜中生來,故曰:「出於不動。」有為之為,返還也。清凈中行持,故曰:「出於無為。」

原文: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寂。不動則氣泯,氣泯則萬物生。

約解:無為則神歸,神好清也。神歸則物寂,清則凈矣。不動則氣泯,氣入亥也。氣泯則物生,亥又子矣。

原文:神神相守,物物相資,厥本歸根。

約解: 相守者,以無合無。相資者,以有還有。如是則後天返先天,而根本固矣。

原文:默而悟之,我自識之,入乎無間。

約解: 默而悟者,杳冥生恍惚也。我自識者,一靈獨覺也。如此則深入玄通,而無間隔矣。不死不生,與天地為一。操真之道得矣。

丹道大家,西派初祖李涵虛真人註解的《赤文洞古經》,與眾不同

二、入聖章

原文: 忘於目則光溢無極,忘於耳則心識常淵。兩機俱忘,絕眾妙之門。

約解:目機靜,則慧光自生。耳機靜,則心地自澄。無欲觀妙,正在此時。得此一妙,則空絕眾妙矣。

原文:純純全全,合乎大方。溟溟涬涬,合乎無倫。天地之大,我之所維。萬物之眾,我之所持。曷有窮終,以語其弊哉?

約解: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大無方體,高無等倫。天地萬物,皆我維持。雖有善言者,亦不能尋究其弊,以其無盡也。世間有盡者,即有弊端可語。道無窮終,安有弊之可語哉?

丹道大家,西派初祖李涵虛真人註解的《赤文洞古經》,與眾不同

三、住世章

原文:養其無象,象故常存。守其無體,體故全真。全真相濟,可以長久。天得其真故長,地得其真故久,人得其真故壽。世人所以不能長久者,為喪其無象,散其無體,不能使九竅百骸,與真體並存,故死矣。

約解:無象者,氣也。無體者,神也。以神合氣,丹道自成,故曰:「全真相濟,可以長久。」下九句,明顯易知,茲不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井夫子 的精彩文章:

與《道德經》號稱道學雙璧的《陰符經》,裡面的道理你知道嗎?
教你胎息,先後天的分水嶺,掌握丹道的關竅

TAG:井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