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16歲讀北京大學,26歲拿到博士學位,90後學霸的家庭教育!

16歲讀北京大學,26歲拿到博士學位,90後學霸的家庭教育!

孩子對於家長來說,不僅代表著生命的延續,更是家庭未來的希望,他們承載著父母的殷切期待,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受到父母各方面的影響,從而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抉擇;而每一位家長,也會儘可能的,為孩子的教育與成長提供便利。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家基本耳熟能詳,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父母的榜樣作用,帶著孩子去提升、去發展,對於許多家長來說,依舊是一個懵懂的概念,面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困惑,父母們依然會手足無措,顯得很盲目。

隨著時間的推移,90後這一代,逐漸走出大學校園,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之一;當然,還有許多90後的同學,還在為提升自己而不懈地努力著。其中,有一位美女學霸,以其傲人的學業,向大家證明著,她們不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能夠挑起社會發展大梁的中堅力量。

這位美女學霸,名字叫做戴韻,在她人生16歲的時候,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當她迎來人生26歲的時候,已經順利拿到了兩個學士學位、兩個碩士學位,還有一個博士的學位。不得不說,她用自己的學習經歷,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學霸的開掛人生。

在我國的教育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的天才少女、天才少年,比如說12歲考入浙江大學的陳舒音、14歲就被清華大學錄取的何碧玉,13歲就讀研究生、16歲就讀博士生的張炘煬等;每一個天才的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惴惴教誨,其實都在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而當談及個人成功的經驗時,戴韻把自己學業上的成就歸功於自身的家庭教育之上,在父母的影響之下,才讓她意識到,遇事不用顧慮太多,順其自然就好;用她的話來說,在早年的家庭教育中,讓她學會了,凡事順勢而為,做真實的自己!

1、童年時期的「圖書管理員」

從戴韻的童年生活來看,她在4歲之前,沒有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跟著外婆一起長大的;直到4歲的時候,她才開始正式的家庭教育,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家庭教育即使起步較晚,也能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而當戴韻和父母正式生活在一起後,她依舊是處於被「散養的狀態」,爸媽不會主動干涉她的舉動,甚至在家庭生活中,很少刻意用自己的舉止,去影響她的行為習慣,他們只是做真實的自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她的成長。

看到父母喜歡看書,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讀書來消磨時間,戴韻逐漸養成閱讀的習慣;因為家中藏書較多,她甚至主動充當起「圖書管理員」的角色來。而閱讀給她帶來許多的好處,開拓了眼界、增長了智慧,也給戴韻的童年帶來許多的樂趣。

2、閱讀讓生活更充實

在戴韻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的閱讀,因而讓她不會因為空閑而倍感無聊,反而能夠讓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在閱讀中增長見識,進一步激發好奇心,讓她不斷的閱讀下去。

廣泛的閱讀之下,不僅從間接的角度上,豐富了戴韻的閱歷,同時也讓她具備更加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深刻地理解所學的文化知識,同時,用更加豐富的理論知識,來指導著自己日常的學習生活。

當談及閱讀習慣的養成時,戴韻不無感慨的說,要感謝自己的父母,沒有強迫自己去讀書,而是營造學習的家庭氛圍,讓自己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去讀書,最終才會有今日的成就。

3、人生沒有預設的態度

從北京大學,一直讀到美國的加州大學,戴韻拿到了雙學士、雙碩士,還有一個博士的學位,在外人看來,在人生26歲的時候,能夠達到這樣的成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對於她自己來說,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也曾猶豫過、徘徊過,最終依舊堅定不移地選擇了這條道路。

「人生不應該有預設」,這是戴韻的學習態度,在她看來,自己的一生,不應該在某個年齡、某個階段就此定型,否則,這樣的人生就沒有實質性的意義;所以,她不會給自己定最終的目標,而是一路積極進取,不斷提升自己,攀登一個又一個的學業高峰。

而這種人生態度的養成,對她來說,也是來自於家庭教育之中;在童年的時候,受到媽媽的影響,在困惑和挑戰面前,保持順其自然的心態,凡事儘力而為、不留遺憾,才是最好的學習態度。


今日話題:關於家庭教育,你見過哪些成功的案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小書童 的精彩文章:

「鷹式」教育,讓孩子接受磨礪,但也不能少了溫情!
僅靠努力還不夠,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多有這5種學習習慣!

TAG:布衣小書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