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北宋名僧仲殊《京口懷古》詩詞賞析

北宋名僧仲殊《京口懷古》詩詞賞析

北宋名僧仲殊《京口懷古》詩詞賞析

枯木

《京口懷古》其二

【宋】仲殊

一昨丹陽王氣銷,盡將豪侈謝塵囂。

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

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

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

僧仲殊,俗名張揮,字師利,法號仲殊,又稱僧揮,北宋安州(今湖北安陸)人。生卒年不詳,曾舉進士,住蘇州承天寺、杭州吳山寶月寺。據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七記載,仲殊為人放蕩不羈,其妻與人有私,懼為所覺,便投毒羹內,仲殊幾死,啖蜜而解。醫言復食肉則毒發不可復療,遂棄家為浮屠。崇寧年間,仲殊在寺廟自縊而死。

仲殊作品

仲殊文思敏捷,才華橫溢,其詩多涉及懷古、詠物,詞風奇麗清婉,蘇軾曾與之交往,《東坡志林》卷二記載:「蘇州仲殊師利和尚,能文,善詞及歌詞,皆操筆立成,不點竄一字。」,稱讚:「此僧胸中無一毫髮事,故與之游。」。范成大《吳郡志》稱:「其長短句間有奇作,非世俗詩僧比也。」。有詩集《寶月集》失傳。

仲殊擅長詞,尤其是小令最佳,「篇篇奇麗,字字清婉,高處不減唐人風致也。」,代表作有《訴衷情·寶月山作》、《訴衷情·寒食》、《南柯子·憶舊》、《夏雲峰·傷春》、《柳梢青·吳中》等。仲殊的詩作頗有唐風,代表作有《京口懷古》、《潤州》等詩。這首《京口懷古》就是其詩作代表,雄放洒脫,凝練雋永,淡泊空明,不弱唐人。

「京口」是江蘇鎮江的古稱,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春秋時屬於朱方邑,後朱方改谷陽;秦始皇時巡會稽,途經京峴山見有王者氣,命三千赭衣徒鑿斷龍脈,以敗王氣,故改命丹徒縣;漢代屬於吳王劉濞封地,稱吳國,東漢稱吳郡,南北朝時京口置南徐州,故又有「南徐」之稱;三國時孫權在京峴山東築城,其城憑山臨江,故習稱京口;隋代開皇十五年置潤州;唐代天寶元年(742年),改潤州為丹陽郡,乾元元年(758年),複名潤州,治京口;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潤州為鎮江府,鎮江得名始於此。

「一昨丹陽王氣銷,盡將豪侈謝塵囂。」,「一昨」指「以前」。「丹陽」指江蘇鎮江,唐代京口為丹陽郡。詩人登臨京口,追思以前京口為戰略要地,王氣非凡,孫權在此建立霸業,劉裕北伐氣吞胡虜,如今已經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感慨萬千。開篇直抒,丹陽郡的王氣黯然消沉,以往的豪華奢侈,興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謝,變成荒丘,成為塵埃。

「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當地的衣冠服飾已經不再是追尋唐朝的式樣,然而父老鄉親們,依然可以津津樂道東晉時期的典故事迹。

「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萬歲樓」「千秋橋」都是京口的古建築,東晉平北將軍刺史王恭鎮守京口,在山上建了一座萬歲樓,下有千秋橋,寓意「千秋萬歲」,並建有樓閣式石牌坊,石拱橋橫跨漕河之上。此樓很出名,引來無數騷人墨客,成為感懷時事、去國還鄉的極佳去處。大意是:萬歲樓邊誰在伴月吟唱,千秋橋上有人自在的吹簫。

「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世間興衰,物是人非,然而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唯一不變的是,青山依然巍峨聳立,垂楊花開葉落,江水潮起潮落,靜靜注視著人間的興衰變遷。

詩人登臨京口,登高望遠,撫今追昔,感慨良多。憶昔過往,孫吳開國建都,安邦定國,王恭建樓修橋,兵強將勇,鼎盛繁華,一派奢華;如今卻繁華不再,英雄作古,一切豪華奢侈都化為塵埃,唯余殘垣斷壁,父老鄉親們提起往事,記憶猶新,然而服飾連相近的唐代都不一樣,橋上樓邊有人吟唱吹簫,似乎在訴說著無奈,世間的滄桑變幻,令人惆悵,而唯只有青山綠樹和潮水,不管人間興衰,日復一日,相伴與共。

《京口懷古》敘述了歷史變遷,抒發詩人的人生感慨,豪放而含蓄,雄渾而深沉,空明洒脫,凝練雋永,意蘊深遠,回味無窮,古今對比,藝術感染力極其強烈,頗有唐詩遺風,堪稱懷古佳作。

2019/1/18榆木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張耒《臘月書事》詩詞賞析
首例基因兒誕生,不是成果是罪過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