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皇帝三次御駕親征,直接打垮一個大帝國,到乾隆時才將其吞併

康熙皇帝三次御駕親征,直接打垮一個大帝國,到乾隆時才將其吞併

清朝康熙皇帝是歷史上最後一位能比肩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一級的千古皇帝了。不過比起漢武帝、唐太宗和明成祖,康熙皇帝的環境無疑還要惡劣很多;比如漢武帝,繼位之時國家富裕、內部穩定;唐太宗繼位時那也是國內穩定,加上手下人才眾多;明成祖算是篡位吧,稱得上半個開國皇帝。

而康熙皇帝繼位時,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內有權臣鰲拜,外有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等,北方沙俄也是不斷侵擾邊疆,最重要的是曾經臣服於滿清的準噶爾汗國也開始強勢崛起,而且還有與滿清爭雄東亞的勢頭;但是此時的清朝卻虛弱無比,經過多年天災和戰亂的中原和江南,還遠沒恢復過來。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康熙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穩定了國家的統治;緊接著就是調集舉國之力,與西北的這個準噶爾汗國開始了長年的征伐,而且為了表達對這個準噶爾汗國的重視,康熙皇帝更是御駕親征。

這個準噶爾汗國原本很弱小,僅是一個鬆散的游牧民族聯合體,在1635年衛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歸順後金(清朝),後來在1646年衛拉特各部首領聯名歸順清朝,所以它也改變了衛拉特與清朝的主從關係,因而在史籍說噶爾丹對抗清朝其實是叛亂;按照這麼說來,也的確是了。

但是在1670年的時候,這原本和諧的一切,都因為一個叫綽羅斯·噶爾丹的男人出現而改變了。1670年,準噶爾首領巴圖爾琿台吉的兒子僧格被殺後,他的異母弟噶爾丹奪得了準噶爾部的台吉位(低於汗位)。噶爾丹奪得準噶爾統治權後,便積極向外擴張。

1676年,噶爾丹俘獲其叔父楚琥爾烏巴什,並擊敗和碩特部首領兼衛拉特盟主的鄂齊爾圖汗,遂成為衛拉特霸主或汗,把衛拉特聯盟變質為事實上的準噶爾汗國。兩年後獲得達賴喇嘛的贈號「博碩克圖汗」。他征服哈薩克、滅葉爾羌汗國,稱雄西域。1688年,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繼而進軍內蒙古烏蘭布通,威逼北京。

其實清朝此時虛弱無比,因為席捲了大半個清朝的「三藩之亂」在1681年才平息,之後又花了數年時間平定東南沿海;而正好在此時,東北與沙俄也正好起戰事,當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康熙皇帝也是被逼無奈,在1689年的時候,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就不細說了,很多罵康熙皇帝昏庸無能的人,估計也是不知道此時噶爾丹正率領大軍威逼北京城吧。

在付出極大代價終於與沙俄達成協議後,康熙皇帝將心中的怒火全部發泄到了這個正在崛起的準噶爾汗國身上,這個曾經屬於自己的附庸;在康熙皇帝看來,內部的背叛,比外強入侵還要可恨得多。更何況這個噶爾丹的背後,也有沙俄的影子,這完全就是沙俄一手製造出來的。

康熙皇帝第一次御駕親征是在公元1690年,代表戰役時烏蘭布通之戰;傳教士張誠的記載,雙方當日以大炮火槍互轟開始,激戰竟日,雙方士卒多次肉搏,可見此戰之激烈。最終以準噶爾軍彈藥耗盡,噶爾丹撤退告終。而當時清軍的糧草也僅夠維持幾天了,可見此戰勝利得極為驚險。

康熙皇帝第二次御駕親征是在公元1695年,代表戰役是昭莫多之戰;當時噶爾丹在漠北以逸待勞,形勢原為有利;清軍勞師遠襲,形勢原本不利,但交戰結果,清軍卻大獲全勝。此戰是清軍擊敗噶爾丹軍的關鍵一戰,從此,噶爾丹勢孤力窮,歷時近10年的叛亂終於得以平定。喀爾喀地區重新統一於清朝。

康熙皇帝第三次御駕親征是在公元1697年,雖然經過兩次大戰,噶爾丹集團土崩瓦解,康熙帝要噶爾丹投降,但是噶爾丹負隅頑抗。康熙皇帝又帶兵渡過黃河親征。這時候,噶爾丹原來的根據地伊犁已經被他侄兒策妄阿拉布坦佔領;他的左右親信聽說清軍來到,也紛紛投降,願意做清軍的嚮導。噶爾丹走投無路,就服毒自殺。

不過不得不說,這個噶爾丹也算是雄才大略,可惜崛起的不是時候,如果他早誕生數十年或者晚誕生數十年,或許都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但偏偏他就對上了康熙皇帝;在噶爾丹巔峰時期,建立了疆域面積達七百餘萬平方公里的超大帝國,但這一切終究如同曇花一現,直至乾隆皇帝的時候,準噶爾汗國大部分的領土都完全成了清朝的領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茅山宗的創始人曾被迫出家受戒,選擇佛道雙修,否則性命不保
三國里真正白手起家的牛人,雖早年坎坷,卻終成帝業,比曹操隱忍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