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道|六大茶類的起源

茶道|六大茶類的起源

一、綠茶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綠茶是我國最早創製的茶類。

蒸青綠茶工藝脫胎於唐時開始出現「蒸青團茶」的製法。到了宋代,蒸青團茶又發展為蒸青散茶。元代時,蒸青散茶製法更為精細,在加工過程中,通常按芽葉老嫩分別進行製作,元代王禎《農書》第一次提到蒸青之後趁熱揉之,現代意義的蒸青綠茶工藝趨於成熟。

綠茶炒青製法的精細工藝是在明代形成的。關於炒青綠茶製作方法,雖有唐代「旋摘旋炒」的記載,但炒青綠茶的製法起源於12世紀末,在明代形成。利用乾熱來發揮茶葉的香味,從此綠茶品質有了更大提高。精細的炒青工藝在明代顧元慶《茶譜》、許次紓《茶疏》中都有評述。這種炒青加工工藝,一直沿襲至今。

茶道|六大茶類的起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二、黃茶

行黃茶的全套生產工藝,約於公元1570年前後形成。

關於黃茶起源,據史料推測,它在公元七世紀就已有生產了。但當時黃茶不同於現在我們說的黃茶,它是由一種自然發黃的黃芽茶樹品種的芽葉製成的。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而現在所說的黃茶類,是指經過改進,在綠茶製作程序中加入「悶黃」工藝逐漸演變而來的。在綠茶炒青製造實踐中,鮮葉殺青後若不及時揉捻,或揉捻後不及時烘乾或炒干,堆積過久,都會變黃;炒青殺青溫度低,蒸青殺青時間過長,也都會發黃。所以在炒制綠茶的實踐中,就會有意或許無意地發明出了黃茶類茶。這一全套生產工藝,是在公元1570年前後形成的。如黃茶類中產量最高的條形黃茶之一黃大茶,即創製於明代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距今己有四百多年歷史。

茶道|六大茶類的起源


三、黑茶

黑茶當是在明末清初開始製造的,比黃茶為遲。

「黑茶」兩字在宋神宗熙寧年代(公元1068-1077年)就出現了,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偽,征悉黑茶……官茶易馬,商茶給賣。」《明會典》亦有載:「穆宗朱載垕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令買茶中馬事宜……收買真細好茶,勿分黑黃正附,一例蒸曬……運至漢中府辨驗真假黑黃斤篦。」但16世紀以前的這些記載中的「黑茶」是指由綠毛茶經過加工作色得來的,與我們現在所說「黑茶」(青磚茶、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不同。

湖南黑茶產地始於安化,安化黑毛茶創製於16世紀末期,製造上經殺青、揉捻後再渥堆,而後再烘乾;雲南普洱熟茶,要經過殺青、揉捻、晒乾製成晒乾毛茶,而後再經適度潮水渥堆、晒乾等工藝程序,加工技術已經相當複雜,當於黃茶之後。

茶道|六大茶類的起源

四、紅茶

「紅茶」一名,始見於明代劉基所撰《多能鄙事》一書(15-16世紀間),陳椽《茶業通史》有述,葡萄牙人科魯茲神甫於1556年到達中國,1560年左右回國後著書中有言:「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紅色。」呈紅色即指紅茶湯。可見1560年以前,就有紅茶了。

1607年荷蘭東印度海船首次運銷歐洲的紅茶就是福建省崇安縣(今武夷山市)星村生產的小種紅茶。故可結:福建武夷山首創小種紅茶,時間是在16世紀末與17世紀初之間。

首先創製的是小種紅茶,由炒青發展而來。日晒代替殺青,當是在炒青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揉捻後發現葉色變紅更快,於是逐漸認識了變色的規律。後在揉捻結束堆放片刻,使其發紅更明顯,質的變化更大,而後炒和烘,則色香味完全改變。

工夫紅茶是在小種紅茶基礎上演變而來,清朝董天工《武夷山志》(公元1751年)載有小種和工夫的茶名。小種紅茶是鮮葉加工複雜,毛茶加工簡單;工夫紅茶則相反,簡化鮮葉加工,毛茶加工大下工夫,所以叫工夫紅茶。

茶道|六大茶類的起源

五、白茶

「白茶」一詞,有多重含義。現在我們所說白茶一般是以「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為加工工藝,不揉不炒。成茶外表滿披白毫呈白色,約起源於明代中期,清嘉慶年間(1792-1821年)開始其工藝不斷發展,咸豐年間(1851-1861年)得以正式形成。

據宋子安在公元1064年前後所著的《東溪試茶錄》中記述,白茶宋代已有,但是當時白茶是指由一種叫白茶茶樹品種製成的白茶,其製法與綠茶製法大體相同,並蒸壓成團茶。直到明代,以「日晒」為主的白茶製作方法開始出現。明代田藝蘅所著《煮泉小品》(公元1554年)中有載:「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這就類似於現代白茶的加工工藝中「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

據《福建地方志》和茶葉專家張天福《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中記載,白茶早先由福鼎創製於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是以「福鼎菜茶」的壯芽為原料,製成銀針,但芽頭瘦小白毫不顯。約在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福鼎選育出大白茶茶樹良種後,於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開始以大白茶芽制銀針,稱白毫銀針。白牡丹繼白毫銀針之後,最早創製於建陽水吉,後傳入政和、福鼎。公元1922年,政和開始創製白牡丹。而陳椽在《茶業通史》根據相關史料認為,白茶是在19世紀50--60年代創製的。

茶道|六大茶類的起源

六、青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其種類繁多,製法差異很大,故關於青茶的起源,學術界尚有爭議。

程啟坤等(2004年)認為,武夷茶的加工工藝,在《王草堂茶說》中有詳細的記載:「茶采後,以竹筐勻鋪,架於風日中,名曰曬青。俟其青色漸收,然後再加炒焙……武夷炒焙施,烹出之時,半青半紅,青者乃炒色,紅者乃焙色也……」此著作成書於清代前期(註:確切年代不可考,一般認為是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因此武夷茶這種獨特工藝的形成,在此時間之前。茶學專家陳椽有考,安溪青茶是福建安溪勞動人民在清雍正年間(公元1723-1735年)創製的,烏龍青茶是在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開始生產的。

青茶製法是從綠茶結合紅茶發展而來,先日光萎凋而後炒青、揉捻及烘乾。當時工夫紅茶品質下降,綠茶遭到印度紅茶衝擊,銷路都不好,影響人民的生活,這就推動了制茶技術的革新,青茶隨之出現。

茶道|六大茶類的起源

炒青綠茶、黑茶、黃茶、白茶、紅茶以及青茶,基本都是在明清兩代創造、發展起來的。六大茶類,製法和品質雖各有不同,但是彼此有聯繫,從量變到質變,不會一蹴而就。

關注小編:wenwanjianwen

有更多驚喜等待大家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玩見聞 的精彩文章:

漆器|百寶嵌:古代工藝美術的一絕
生活|吉祥擺件——花開富貴

TAG:文玩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