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普洱茶「大廠出品」和「小作坊」,哪一個更值得購買?

普洱茶「大廠出品」和「小作坊」,哪一個更值得購買?

關於普洱茶的大廠茶和小廠茶市面上有很多爭議,最出名的一種說法就是:剛接觸普洱茶的新茶客買茶還是要選擇大品牌。但是喝茶喝的是感覺,並不是品牌,口感這東西很難說。

大品牌的優劣

設備先進,資金充足,工藝環節細化,生產技術專業,產品體系完整。經營策略規模化經營,庫存原料豐厚,同時流水線作業,保證了產品質量以及口感的穩定,普洱茶拼配技術運用成熟。以拼配手段保證量產產品質量,抗風險能力強。同時大品牌大多與很多山頭寨子有著合作,他們也更容易拿到原料資源,原料也就更加豐富。

2007年後普洱茶行業處在一個相對低潮期,各企業都在很抓產品質量指標,從生產資料到產品結構,包裝體系都有一個較大的改觀。但是企業的發展與經濟掛鉤,大品牌要想穩定發展就要以市場為主,所以說白了大品牌的產品就是大眾化的產品,量多,但是精品不多,適合大眾消費市場。

大品牌存在「品牌溢價率」

同樣的原料,同樣的工藝,因為生產廠家的不同做出來的產品價格可能差別很大。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品牌溢價率。

舉例來說,100元一公斤的毛茶,在某些品牌那裡加工出來的茶按原料換算可以賣到300元以上,次一級的品牌大概可以賣到270左右,等到了那些連品牌都沒有的作坊那裡,能賣到200元上下就算不錯。

相比紅茶、綠茶,普洱茶品牌的溢價率要高出很多。其原因在於普洱茶是可以被當做「能喝的古董」來進行投資的。一個品牌能夠在這個市場存在多久,直接決定他的產品後期升值空間有多大。一個企業要倒閉了,茶也就跟這完蛋了。

品牌溢價率這個東西,很像是普洱茶的保險。消費者願意多花錢去買一款性價比不那麼高的普洱茶,往往看中的是品牌本身。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花大價錢買的普洱茶最後只能爛在倉庫里。

小品牌的優劣

而小廠雖然在激烈的普洱茶市場中夾縫求生,但是小廠掌握著最具特色的普洱茶生產技術,產品精細化是小形茶企和一些民間作坊生存之本。小廠沒有大的產量,沒有太大庫存原料的壓力,選料上更細緻,個性化更明顯,有屬於自己獨特的制茶理念,會做更多的傳統工藝的精品茶。

同時小廠在選料上也可以按自已的經營思路去要求,有茶的小型茶主會做更多的傳統工藝的精品茶,這些是大廠無法做到的。

但小型茶企經營成本生產設備無法與大廠比較,所以在熟茶這塊還是大廠的相對要好很多,生茶還是小廠能保證傳統工藝及好茶青。小廠的設備、規範性也比不上大廠。

還是要根據自身的消費能力和需求理性選擇

作為普通消費者,特別是業務繁忙的沒有時間精力去學的很多,必須有標準化的穩定性的商品作為產業的普及性主力,特別是熟茶,衛生要求更高,熟茶的個性化不強,更適合標準化商品操作。從熟茶來看,小品牌的發酵技術是肯定及不上大品牌的。

大益下關等比較商品化的茶,更適合初喝普洱茶的普通的消費需要,作為小廠初期,感覺消費者不會更多的來買小廠茶,為什麼呢?營銷水平低下,包括渠道網路、銷售風格、產品穩定性等等,只有體驗過小廠茶帶來的良好感覺和實惠才會更多的忠情於小廠。

學習普洱茶起始階段最好還是從大廠標準化產品入手,逐漸擴展,特別是新茶和老茶的對比,有條件的話建議多喝一些老茶,這會讓你堅信普洱茶真的很奇妙,當然你要1年到30年的同一款熟茶,勐海茶廠的產品都有,而小廠就沒有,以前沒有幾個做普洱茶的,都是國營茶廠,這是歷史形成的,在一種傳承。

拿產品說話,而不是單純的歷史故事,這就是中國普洱茶品牌型成的基礎,現在大家喝的老茶基本上都是傳統的國營茶廠,是這些產品沉甸下來,使得大家對其認識更加深。當然任何學習的歷程中都如此,都是要先從標準化入手,再向個性化擴展。否則學習步伐可能在某一個很局限的地方會走得深一點,達不到鳥瞰的高度,也不會有橫向對比。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怎麼喝了這麼多年,越喝越糊塗,好像誰說的都有道理,喝到嘴裡也糊塗的感覺了,這就是缺乏標準化起點弊端。

喝普洱茶,了解普洱茶,體會普洱茶應該有一個非常包容的情懷,因為普洱茶千變萬化想一下子找到合適的很難。喝普洱茶也要經常換著喝,不斷的品飲之下你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但是一定要牢記:平常心、生活茶,要不斷學習同時也要把茶簡單化,茶是為我們服務的,不要到時成了茶的奴隸。

大品牌也好,小茶廠也罷,我個人認為他們都是學習普洱茶不可少的渠道。但是喝茶這個東西因人而異,喝茶更多也還是從健康的目的出發,講一個緣分,喜歡什麼便喝什麼。(本文系說茶網綜合整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茶網 的精彩文章:

陳化十年的月光白,加一個動作,竟比平時好喝3倍
普洱茶純料與拼配爭論何時休?

TAG:說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