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公益贈送 《阿含經》

公益贈送 《阿含經》

編輯推薦

·據載,釋迦牟尼佛入滅(涅槃)後,大弟子摩訶迦葉在葉波國聞佛滅而返回,由於佛生前沒有留下任何著作,三個月後,在摩竭陀國之阿闍世王支援下,大迦葉遴選五百名碩學僧人在王舍城七葉窟結集三藏,史稱「五百結集」,又稱「第一結集」。第一次結集時已確定了阿含經的基本內容,而在阿育王之前尚未經編輯。佛滅百年後的阿育王時期,在毗舍離(吠舍離)進行「第二次結集」,《雜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增一阿含經》正式集成。約公元前1世紀寫成文字。

·阿含經是一種言行錄的體裁書籍,內容記述佛陀及其弟子的修道和傳教活動言行。述及佛教的基本教義有四諦、四念處、八正道、十二因緣、十二分教、無常、無我、五蘊、四禪、四證凈、輪迴、善惡報應等論點。阿含與南傳佛教大藏經的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皆一一對應。

·《增一阿含》曰:「時大迦葉問阿難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諸法皆由此生。阿難報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諸法。迦葉問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時尊者阿難便說是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印光大師說:是知佛祖種種言教,無非指示眾生本具心性,令其返迷歸悟,複本還元而已。然眾生機有淺深,迷有厚薄。不假種種言教開導,種種法門對治,則迷雲障於性空,何由令其一一徹見心月也哉……遂為循循善誘,隨機演說。或以五戒十善,攝彼人天二乘,令其種入佛道之勝因。或以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攝彼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令其得證佛道之近緣。始自阿含,以迄般若。莫不曲順根性,而為宣說。令其漸次增進,就路還家……

長阿含經

出版信息

【書 名】長阿含經(單冊)

【譯 者】(南北朝)佛陀耶舍 竺佛念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書 號】ISBN 978-7-5075-3830-4

【版 次】2013年1月第1版

2018年9月第3次印刷

【定 價】100.00元(弘化社公益贈送)

【規 格】特大度32開(150mm*210mm)

【裝 幀】布面精裝

【排 版】繁體/豎排

內容簡介

《長阿含經》是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收之篇幅較長,故稱《長阿含經》。同其他阿含經典一樣,《長阿含經》亦反映了佛教初創時期和發展初期的基本教義,和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以及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等,宣示了佛教修持的基本理論戒定慧三學。

漢譯《長阿含》除了較切實地記述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其獨特之處還在於「破諸外道」。破斥外道異說,構成《長阿含經》的重要景觀。如選錄的《弊宿經》、《阿摩晝經》、《沙門果經》等都較詳盡地記載了早期佛教破斥外道的主要內容。

經典的簡要闡述:一、現實人生與佛陀本懷;二、阿含歸趣與其間解脫;三、破斥外道異學。

雜阿含經

出版信息

【書 名】雜阿含經(全三冊)

【譯 者】(南北朝)求那跋陀羅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書 號】ISBN 978-7-5075-3829-8

【版 次】2013年1月第1版

2018年9月第3次印刷

【定 價】300.00元(弘化社公益贈送)

【規 格】特大度32開(150mm*210mm)

【裝 幀】布面精裝

【排 版】繁體/豎排

內容簡介

《雜阿含經》原名《相應阿含》,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

全經包括五十一相應,乃佛陀在世時對弟子所說的重要教理,以「五蘊」、「六入處」、「十八界」為禪觀,對「緣起」、「四聖諦」的闡釋,了知一切法是「無常」、「苦」、「空」、「無我」,從而獲得真正的解脫。

《雜阿含經》是禪修的經典,文章精簡雜錄,有一千三百多篇經文,包括「五陰誦」、「六入處誦」、「道品誦」等。

本經與南傳巴利《相應部》源於同一傳誦,一般認為屬化地部傳本。

中阿含經

出版信息

【書 名】中阿含經(全三冊)

【譯 者】(晉)瞿曇僧伽提婆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書 號】ISBN 978-7-5075-3827-4

【版 次】2013年1月第1版

2018年9月第3次印刷

【定 價】300.00元(弘化社公益贈送)

【規 格】特大度32開(150mm*210mm)

【裝 幀】布面精裝

【排 版】繁體/豎排

內容簡介

《中阿含經》,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經篇幅適中,故名中阿含。收經222部,分為五誦十八品,共六十卷。此經為說一切有部所傳,原本已不存,歷代單經零本翻譯頗多。

全經包括三個主要內容:詳述各種修行規定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在達到涅盤解脫過程中的作用,這是此經的重點。如對三學(戒、定、慧)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與涅盤的關係,論述較多。此外,還就如何斷滅「無明」,修行取得功果等,以闡明達到涅槃的修道層次;聯繫當時社會現實闡述善惡因果報應,鼓勵在家信徒和俗人止惡行善;論述四諦、八正道、緣起、十二因緣、四禪、六界、六處、十八意行等小乘佛教教義,闡發了無常、無我和一切皆苦的思想。大多數品論述的問題比較集中,多用日常生活事例和寓言故事闡發教理,以著重講述各種學說之間的關係為特點。後出的許多經、律多引述其內容。

增一阿含經

出版信息

【書 名】增一阿含經(全三冊)

【譯 者】(晉)瞿曇僧伽提婆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書 號】ISBN 978-7-5075-3828-1

【版 次】2013年1月第1版

2018年9月第3次印刷

【定 價】300.00元(弘化社公益贈送)

【規 格】特大度32開(150mm*210mm)

【裝 幀】布面精裝

【排 版】繁體/豎排

內容簡介

《增一阿含經》,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共五十一卷。經中闡述了出家僧眾的戒律以及在家修行者的律儀,並記述佛陀隨順眾生的根機,由各方面而說一法,以各種因緣故事勸化人們去惡向善,趣於涅槃。

本經還多處提及「六度」、「三乘」等大乘菩薩道思想,記載有第一次佛經結集之菩薩藏集結(一般稱大眾部集結)。

《增一阿含經》保存著不少早期佛教曲折發展的珍貴數據,不僅可以了解早期佛教思想,還有助於了解古印度社會歷史概貌,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本經與南傳《增支部經典》大體相應,一般認為是大眾部所傳。

結緣方式

1、個人恭請,限請一份。重複信息無效,自付郵費;海外地區按實際費用支付。

2、團體機構大量恭請者,需簽定公益贈送協議後執行,且自付郵費。

3、歡迎隨喜樂助,刊印更多典籍。

感恩您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恭請法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心行已污濁不堪,決難得真實利益
法句經故事集——吝嗇富翁的命運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