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李世民拔刀對大臣以死相逼,他為何這麼做?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李世民拔刀對大臣以死相逼,他為何這麼做?

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生有3個兒子,長子李承乾,次子魏王李泰,三子晉王李治。根據宗法制,立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

魏王李泰有才學,很受李世民寵愛,於是圖謀爭奪太子之位。太子李承乾為人放縱,又有腿疾,擔心地位不保,所以與李泰各樹黨羽,互相爭鬥,日益激烈。李承乾想效仿玄武門政變,與王叔漢王李元昌等人密謀發兵入宮,誅殺李泰,逼李世民退位。

不久,齊王李祐據齊州謀反,牽連了李承乾的心腹紇(hé)干承基。紇干承基為了立功贖死,便將李承乾出賣了,泄露了李承乾的陰謀。李承乾倉促起兵,而李世民早有準備,結果李承乾兵變失敗。

太子李承乾被廢,按例應該讓李泰當太子,大臣岑文本、劉洎(jì)也請求立李泰為太子。李世民認為李承乾謀反,是因為李泰覬覦太子之位,如果讓李泰得逞,那就是告訴後人說,太子之位可以通過陰謀詭計奪取,這樣會破壞唐朝皇帝傳承製度,帶來禍亂。

晉王李治,為人寬厚仁孝,國舅長孫無忌請求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想答應長孫無忌立李治為太子,而群臣議論紛紛,所以他猶豫不決。

後來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立李治為太子,在兩儀殿與群臣議事結束後,唯獨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留下。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親哥哥,李治的親舅舅,最有權勢的外戚。房玄齡是當朝賢相,被天下士大夫所敬重;李勣是百戰名將,智勇雙全,在軍中素有威望。這三人可以分別代表外戚勢力、文臣勢力、武將勢力,如果有這三人支持,李世民就可能如願以償。

李世民說:「我有三子一弟,他們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情,我心裡對他們沒有指望了。」李世民所說的三子,就是齊王李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而一弟是指漢王李元昌。

李世民說完,就抽出佩刀想自殺。長孫無忌等人驚懼,爭先恐後地上前抱住李世民,取下佩刀交給晉王保管。李世民一定不是想自殺,而是為了逼迫大臣滿足自己的心愿,所以才這樣演戲。

御兩儀殿,群官盡出,獨留無忌及司空房玄齡、兵部尚書李勣,謂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此,我心無憀。」因自投於床,抽佩刀欲自刺。——《舊唐書·列傳第十五》

長孫無忌等都是明白人,當然看穿了一切,但還得配合李世民演下去,於是眾人請問李世民有什麼心愿。李世民說:「我想立晉王為太子。」長孫無忌說:「臣遵命。有不同意見的人,臣請求斬了他。」房玄齡、李勣本來對立誰為太子並不在意,現在聽長孫無忌這麼說,也就默認這樣決定了。

無忌等請太宗所欲,報曰:「我欲立晉王。」無忌曰:「謹奉詔。有異議者,臣請斬之。」——《舊唐書·列傳第十五》

李世民對李治說:「你舅舅答應立你問太子,你應該拜謝。」李治因此向長孫無忌下拜。

李世民又對長孫無忌等人說:「你們既然符合了我的心意,不知道外面的人會如何議論?」長孫無忌說:「晉王仁孝,民心所屬已經很久了。臣認為詢問百官的意見,他們一定不會有異議。如果有人不同意,是臣欺騙陛下,甘願受死。」於是李世民正式下詔立李治為太子,因此加授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

太宗謂無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論何如?」無忌曰:「晉王仁孝,天下屬心久矣。伏乞召問百僚,必無異辭。若不蹈舞同音,臣負陛下萬死。」於是建立遂定,因加授無忌太子太師。——《舊唐書·列傳第十五》

後來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被李世民的嬪妃武則天迷得神魂顛倒,立武則天為皇后。李治又聽信讒言,殺了舅舅長孫無忌。李治死後,武則天篡國,屠殺李唐皇室。不知道李世民若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參考史書:《舊唐書·列傳第十五》

流年檐下雨,浮世階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階苔】,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檐雨階苔 的精彩文章:

《酉陽雜俎》鬼故事:丈夫死後,兒子看見食屍鬼
北宋一名開國功臣不受趙匡胤重用,拿人耳下酒吃,敵人不敢侵犯

TAG:檐雨階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