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肚腩與皺紋,40歲女人的常態,才是歲月真正的樣貌

肚腩與皺紋,40歲女人的常態,才是歲月真正的樣貌

點擊上方

藍字,

看看有多少位朋友關注



作者 | 張慧娟   


來源 | 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圖片 | 汪瀅瀅(為保護志願者隱私,照片與內文並未一一對應,望理解)





40歲的她,把鏡頭對準了同樣40歲的36位女性,拍攝她們的身體和容貌,拍攝女人「在花開到最盛的時候,開始走向衰敗」……




——小婚家


  


誰說人生四十是「不惑」

黃曉明在一檔綜藝節目的音樂短劇中,對著全場觀眾說:「40歲的自己,最想知道的是,自己究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白岩松在一次演講中說:「40歲,不是不惑,反倒是有惑,想要和自己對話。」




一個叫汪瀅瀅的女人在即將40歲的時候,也是困惑著的,對於衰老這件事,對於即將到來的40歲,她並不淡然。

她似乎還沒有做好迎接它的準備,在她的印象里,40歲應該是她初入職場時,在公司見到的有些女性:模樣幹練,講話永遠懂得留三分;人生平穩,能夠同時兼顧事業和家庭。

但汪瀅瀅似乎不是,她一直覺得自己還很「幼稚」,缺少生活智慧,很多事情都處理不好。她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異類。

那時候,汪瀅瀅已經是一名職業攝影師了,面對即將到來的40歲,她決定為自己留下一套照片,照片上有肖像、有身體狀態,還有一件到了40歲還捨不得扔掉的紀念物。


但到了最後,她決定為一群人拍照,一群和自己同齡的人。她想看看其他人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樣,恐懼年齡的增長。

最終,因為各種原因,她拍攝了36位女性的肖像和身體。汪瀅瀅把這36位參與的女性稱為項目「志願者」。她用鏡頭真實地記錄著40歲的她們,有的肌肉鬆弛,有的胸部下垂,有的臉上有了細紋……





有一張小腹隆起的照片,是汪瀅瀅很喜歡的,每次看到它,都會讓她覺得充滿了母性的光輝, 「這樣的身體飽含了對歲月的禮讚。」

一次次的拍攝,讓汪瀅瀅一次次看到歲月在40歲女性身上留下的痕迹。慢慢地,她開始覺得,衰老也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了。





拍攝的過程中,汪瀅瀅會跟參與者聊天,交流彼此的故事,談她們對40歲的感悟,對40歲之後生活的期許。

有人寫下這樣的文字:

◎ 40歲,感覺自己還像小孩子一樣,只是沒那麼容易哭出聲了。越來越喜歡拍照了,不是想留紀念,是覺得越來越喜歡自己了。

◎ 在人生路上,一邊走一邊發現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不斷去嘗試的感覺很不錯,即使過程中體驗到壓力和艱辛,但知道自己一定能夠熬過去。這種自信來自於過去的經驗。而且,越來越愛自己了,知道在將來,自己也會越來越有愛周圍人的能力。

◎ 不要愁老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而且假如你老了10歲,別人也同樣老了10歲,世界也老了10歲。

……

汪瀅瀅說,

那句「40歲,感覺自己還像小孩子一樣,只是沒那麼容易哭出聲了」,深深打動了她,甚至有一刻,讓她熱淚盈眶。

40歲的她們,有著抵消歲月磨難的力量

汪瀅瀅說,這些樂觀的文字背後,其實有著不少非同尋常的經歷。





劉美就是那個寫下「40歲,感覺自己還像小孩子一樣,只是沒那麼容易哭出聲了」的志願者,她對於命運無常的態度,以及在磨難面前所表現出的堅忍,讓汪瀅瀅佩服。

劉美30歲的時候,丈夫突然去世,她的世界因此徹底坍塌。丈夫曾是她的精神支柱,也是整個家庭的經濟支柱。那段時間,劉美覺得自己心裡住了個小惡魔,總想把她往死里推,總想讓她跟丈夫一起走。


她一夜又一夜哭腫了雙眼,最終還是決定重新開始生活,因為還有年幼的孩子。但她已經沒有辦法繼續待在以前生活的地方,因為到處都能感受到丈夫的氣息,她決定帶著兒子離開家鄉。後來,劉美到了北京。





汪瀅瀅見到劉美的時候,她已經在北京生活了很長時間。迫於生計的壓力,她無法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兒子,但她總是用寫小字條的方式跟兒子交流溝通。紙條上有時候是對兒子的叮囑;有時候是問兒子想吃什麼;有時候是對兒子的鼓勵,告訴兒子,他很棒。

知道媽媽為自己付出了許多,兒子在劉美36歲生日的時候,送給她一瓶幸運星,希望它們能給媽媽帶去好運。劉美一直珍藏著,期待那些幸運星能在自己40歲、50歲甚至更長久的日子裡,帶給自己幸運和美好。



另一位志願者叫趙曉宇,汪瀅瀅給她拍照時,覺得她身上有一種堅毅、利落的男孩子氣。但讓汪瀅瀅感到奇怪的是,趙曉宇每次說話的時候,總是斷斷續續,有時候甚至大腦會斷片。後來,她才知道,因為腦瘤,趙曉宇在19歲和28歲的時候,做過兩次顱腦手術。

給趙曉宇拍完照片後不久,她給汪瀅瀅發來信息,說又被檢查出腦部腫瘤了。那天,汪瀅瀅正坐在出差的火車上,看到信息,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



後來,汪瀅瀅去醫院看望趙曉宇,她總是面帶笑容,只偶爾看到她一個人在廁所里發獃。汪瀅瀅在一些綠色植物旁邊,給趙曉宇拍了不少照片,綠色寓意著生機,她希望趙曉宇的生命也能充滿生機。

趙曉宇手術之後,汪瀅瀅又到家裡去看她,手術很成功,但她的右手功能受損。趙曉宇的家很整潔,她把孩子養得特別好,孩子懂事有禮,又很愛讀書,小小年紀就在看古文和《三國演義》,而且跟汪瀅瀅聊起來頭頭是道。那天,趙曉宇用她功能受損的手給汪瀅瀅燒了好吃的菜。

40歲,對趙曉宇來說,是一個坎兒,可她卻挺了過來,她的經歷給了汪瀅瀅很多勇氣和力量。

很多人覺得,有過特殊人生經歷的40歲女性,才會更願意參與到這個拍攝中,但汪瀅瀅卻說,志願者中還有很多生活得很幸福的人。

劉洋就是其中一位。她覺得40歲應該用豐盛來形容,就像是晚餐時端出的大菜。她帶來的紀念物是一件毛衣,那是17年前,還是男友的老公給她買的。



那一次,她和男友去看西湖煙花大會,大家都順著放煙花的方向走,但他們倆卻朝反方向走著,逆著人流的身影中,只有這對相愛的人。



走著走著,看到路邊有賣毛衣的,男友就讓她挑一件自己喜歡的,那是他送給她的第一件禮物。那個時候,他的工資只有幾百元,卻拿出100多元給她買毛衣,讓她覺得溫暖又幸福。



那時的他並不富裕,但他跟她說,會讓她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他果然沒有讓她失望,如今,兩個人的日子真的是越過越好。

汪瀅瀅去劉洋家拍攝的時候,看到她的小家很溫馨,還有兩個非常可愛的孩子。對於劉洋來說,那件毛衣就是她的「愛情」,讓她相信愛、相信幸福,這麼多年,她一直珍藏著,並作為拍攝時的紀念物。

汪瀅瀅說,36位志願者拍下來,

她意識到,多數紀念物都與婚姻和孩子有關,這是中國女人各種角色中最為重要的兩個;而且每件紀念物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禮物、是啟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樁奇遇。





拍攝的過程也讓汪瀅瀅意識到:

一個經歷了40年光陰的女性,或多或少都會在家庭、情感和健康上遭遇各自的無常,無常是常態。

「步入中年的我們,面臨著各種新的生活挑戰,但女性的堅忍、樂觀、淡然……卻一直在散發著可以抵消歲月磨難的力量。」

汪瀅瀅在拍攝札記里寫下這段話。


40歲的她們,開始探索自我,


開始要做自己

白岩松說:「30歲的時候,你發現有很多幸福目標都是跟物質掛鉤的;40歲的時候,物質沒有給我帶來我以為的幸福。」

那麼我們想要的是什麼?





汪瀅瀅在拍攝的過程中

發現很多人在面對40歲的時候,有種很多事情未完成的急迫感。同時也開始追尋自我、探尋生命的意義;開始有了自我覺醒意識,想要「隨心所欲」,想要做自己,這其中也包括汪瀅瀅自己。

40歲的時候,汪瀅瀅去了兩次河北館陶縣,那是她的出生地。她想知道自己是誰?是一個「不好的男人」生下的孩子嗎?有人說,「我是誰」能引領一個人回到和進入自我,就像回家

當你認識自己越深,就越知道自己是誰,就會逐漸自然地成為你自己。

父母在汪瀅瀅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母親帶著她在杭州生活,父親在北京生活。對於父親,汪瀅瀅非常陌生,所有的了解都來自於母親,母親總是說:「你爸爸是個很不好的人。」





汪瀅瀅曾經看到過一種說法:孩子的身體里流著父母雙方的血,否定其中一方,就是孩子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所以,有很多年,汪瀅瀅都是一個極度自卑、灰心喪氣的人,不管是工作,還是戀愛,或是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她都抱著最悲觀的態度。



「你也是個糟糕的人。」總有這樣一個聲音在暗處悄悄說著。

然而,汪瀅瀅在幾次探訪館陶縣之後,聽到有很多熟悉父親的人說:「你爸爸是個很慷慨的人,很大氣。」慢慢地,父親的形象開始豐滿起來,而汪瀅瀅內心也彷彿有什麼東西正在慢慢釋懷,「那種感覺是,我也不差,我不是壞人生出來的孩子。」





有人說,跟原生家庭的決裂,是成長的第一步,而成長的最終一步,則是跟父母的和解,同時也是跟自己和解。40歲這一年,汪瀅瀅開始知道自己是誰,開始慢慢跟自己和解。

汪瀅瀅說,

他們這一代人,很多都活在父母的期待中,為別人而活,但參加拍攝之後,很多人開始意識到,要為自己而活,因為面對自己很重要,畢竟40歲已經人生「過半」,有限的時間裡,她們都想好好做自己。



針對40歲的拍攝項目,汪瀅瀅也聽到一些反對的聲音。有人說:「40歲怎麼會是這個樣子,太老了啊。」還有人說:「你怎麼不去拍我們身邊那些40歲還在天天健身,身材看上去和20多歲沒什麼區別的人?」

汪瀅瀅覺得,

這些反對的聲音並沒有錯,引導人向上的正能量也沒有錯,但那不是她關注的方向,她想關注的是歲月真正的樣子,是歲月饋贈女人的40歲,就像一朵花開到最盛的時候,開始走向衰敗,但這種衰敗也是美存在的一種形式。



有時候,人們對於形式上的「美」太過於在意,卻對真實的東西面對得太少。

就像一個90後女孩,看完汪瀅瀅的圖片展覽後說,面對這麼真實的40歲狀態,她反倒對生命釋懷了,不那麼緊張了。

汪瀅瀅很感謝自己,能在40歲的時候做這樣一個項目,她也感謝那些參與拍攝的志願者,

「她們像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我自己,我在一點點尋找自己。」



基於汪瀅瀅的這個項目,浙江攝影出版社給她出版了一本畫冊,名字叫《四十:一九七六》。

「繁華漸隱,方知人生真義」是汪瀅瀅拍完這些照片之後,腦子裡自然而然出現的一句話。她覺得,

當那些形式上的東西慢慢隱去之後,我們才能了解到人生的真義,才會去思考接下來的人生應該怎麼過。

很多人都想去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叫作「更好的自己」。汪瀅瀅說,經過「四十不惑」,她和很多人已經開始朝著「更好的自己」努力了。


後台回復「晚安」,送你一句「晚安心語」

和拾讀君做朋友,添加:hhtt955669

關於作者:

婚姻與家庭雜誌

:中國情感幫助全媒體平台,關注女性自我成長、親密關係維護。溫暖風趣,與你聊聊愛情婚姻那些事兒;專業理性,力邀眾多心理諮詢師,為你解答情感困惑;線上線下,微課沙龍情感陪護。(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婚姻與家庭雜誌).






?點擊

閱讀原文

,還有更多好看的在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讀 的精彩文章:

女人過得好不好,看她雙手就知道
有一種孤獨叫:為什麼我這麼努力還是沒有回報?

TAG: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