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陳婷:乘風而行

陳婷:乘風而行

陳婷,曾經風雲傳媒圈的高管,如今已成為匯聚中國60%財富家族的慧谷家族創始人。創業者的孤獨實幹和煙火的家庭氣息,這對矛盾卻在陳婷的身上得到完美平衡。

1

40 歲創業,此心光明

「從工作的第一天,我就用創業者的心態投入工作,接受所有的挑戰。」正是這樣成功者的心態,讓陳婷在職場上不斷地突破自己。16年間,從助理記者到雜誌高管,再到創業,她見證了一代企業家的成長,也親眼看著他們的孩子長成大人。

陳婷發現家族傳承最大的障礙就是家族教育的缺失。如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很多父母忙著完成財務的積累,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教育,於是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產生巨大的隔閡。「外部的教育資源永遠取代不了家庭教育。」陳婷擔憂地說道。

在《環球企業家》工作期間,陳婷就創辦了「環球企業家論壇」,其中「新生代論壇」這個板塊極受歡迎,思維敏捷、有創新想法的中國二代給陳婷留下了深刻印象。自那時起,創業的種子就在陳婷心裡種下了。「中國的民營企業 90% 都是家族企業,二代企業家的發展也關乎到這個國家未來經濟的發展。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還是應該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陳婷相信,中國的家族傳承教育方興未艾。「許多國外傳承百年的家族之所以生生不息,恰恰是因為他們對後代的文化教育都非常重視。」

多年的傳媒經驗深深地烙印在陳婷的骨子裡,帶給她從容、洞察而又充滿親和力的珍貴特質。陳婷表示,她最感謝的一段職場生涯,就是做一線記者的時期。「一線記者,真正的無冕之王。」陳婷帶著自豪,「誰你都可以去採訪,只要你有對話的能力。」對陳婷來說,做一線記者是很幸福同時也是很鍛煉人的事情。那時候的一線記者需要自己搞定一切事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這是奠定職場的 7 年。」陳婷再次強調。

陳婷身上似乎永遠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她很喜歡王陽明說過的一句話,「此心光明」。坦誠是陳婷獨有的人格魅力,她補充道,不管創業艱苦,還是遇到什麼寒冬,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讓你覺得很純粹,覺得自己很偉大,「為了夢想而行,而不是柴米油鹽,當你內心覺得這件事很偉大的時候,就會把你帶到很偉大的層面。」

「40 歲之後,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陳婷認為,40 歲最適合創業,沉浮的閱歷、豐富的經驗、一定的財力,都是背後最大的支柱。選擇一個自己想做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相較於早期創業的壓力,失眠焦慮,寢食難安,如今的陳婷早已學會平衡一切,未雨綢繆,應對自如。「過去3年,我經常像一個救火隊長,很無序。但今年總體來說,變得很從容。」陳婷開始致力於挖掘員工的潛能,將自己個人的能力內化變成團隊的能力,讓骨幹員工能夠獨當一面。在資本寒冬到來之前儲備好糧食,在挑戰到來之際,磨鍊好本領。陳婷深信天道酬勤的力量,她也常常對自己的團隊說,努力還有1%的機會,不努力就是0,什麼也沒有。「哪怕市場不好,只要能找到方向,肯付出,願意守,也終會有好的結果。」

陳婷在第六屆傳承中國C4論壇暨2018年年會上慷慨陳詞

「從 0 到 1,是很簡單的,但當你找到方向,當你的財務基本正循環之後,隨著業務的增長,如何從 1 到 n,才是真正的挑戰。」陳婷深知,獨行快,眾行遠,而她目前面對最大的挑戰就是人才結構的升級,從一頭獅子變成一群狼。

「我非常信奉的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世界有太多的誘惑,我每天問自己,你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想要的可以駕馭嗎?如果是,就堅持下去。」創業初期,陳婷依靠的是她的信念和堅韌,也正是因為堅持,才有了今天的慧谷家族。

2

終身學習,不忘初心

陳婷直言她不是特別喜歡社交的一個人,每一天的日程安排會留出很多時間用於私人的活動,「入世修鍊,出世修行。」陳婷笑言,「除了應酬,入世就是和各種人打交道,有一些我看來很無聊的事情,比如陪閨蜜逛街,但能讓對方開心,我也會去做。出世修行,我就完全按照自己的內心來,閱讀歷史和文學,讓自己的心變得美好的書。」

「每一天都是跟靈魂在一起,就是我現在的狀態」。比起繁忙的工作,陳婷最享受的場景,就是周末待在她小小的書房裡,那是一個帶著落地窗的書房,牆角還擺了一架古琴。點一支香,煮一壺茶,陳婷便開始了她的獨處閱讀時光,「一天能讀兩本書,慢的話也能讀完一本。」

聊到閱讀,陳婷兩眼放光。「最近最喜歡的書是錢穆先生的系列。」先生的作品,她如數家珍,《國史新論》、《人生十論》、《中國史學名著》、《文化與教育》等等。早期做記者,也需要大量閱讀,但更多帶著一種功利性,要儘快了解被採訪者的資料、行業的背景,而如今,陳婷才真正享受閱讀的樂趣,「如痴如醉。」

上下班的路上,陳婷利用堵車間隙,大量聽書,忠於原著地聽聽蔣勛、梁實秋、張愛玲等。睡前,陳婷也習慣看一會兒書,百讀不厭的是林語堂《生活的藝術》,讀著讀著就睡著了。大量的閱讀為陳婷注入了新的能量,書卷中的意念像一股無形的動力,影響著她的思想和心態。「看了這些,對今天一些事情的判斷就清晰很多。」陳婷坦言,閱讀甚至支撐她度過前段時期的股市低迷。

「以史明鑒,讀多遠的歷史,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正是這股力量,陳婷建立了慧谷家族書院,邀請于丹、樓宇烈等著名學者和國學教授給家族成員授課。在理性的引導下,閱讀帶來靈性和自由,以及詩意的生存,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我們找到了時間與空間的連接,即使是驚鴻一瞥,也執掌起漫天光芒。

兒時的教師夢還深藏在陳婷心中,她堅信,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面對傳統文化,她也願意通過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影響大家愛上閱讀,並企圖用自己的成長帶領大家成長。

談到閱讀和二代的教育,自然繞不開陳婷自己的孩子。「一流的媽媽做榜樣,二流的媽媽做教練,三流的媽媽做保姆。」陳婷的閱讀習慣,自然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兒子。「我跟他分享我的閱讀,他就特別高興,覺得媽媽一直在進步。」陳婷像每一位母親一樣,談起兒子充滿自豪,從孩子自己選擇的大學專業,到孩子留學在外廚藝的進步。她講述他們分享彼此之間的生活,朋友式的相處方式,侃侃而談,毫無保留。

陳婷在慧谷家族美國遊學時會見美國杜克大學校長理查德·布羅德海德。

「現在的年輕人選擇太多,反而更應該篤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要擁有長遠的規劃,給自己的定位特別重要。要相信,要堅持,要知道自己心的方向。」

不難發現,陳婷是那種自知自覺,能將工作和生活平衡得很好的人。在陳婷的世界裡,不同的檯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匹配不同的定位。創業者、領導、妻子、媽媽、兒媳,她總能瞬間切換好角色,甚至和公公婆婆同一個屋檐下生活了 20 年,沒有矛盾,關係特別好。「有時候回家太晚,時間上沒有辦法,但你要縮小心的距離。」陳婷一方面感謝家庭的支持,一方面也毫不吝嗇地表揚自己,「我節假日在家都做家務、做飯,看他們吃得很香,我就很有成就感。我有好幾道秘方拿手菜呢。」陳婷笑言。

從她的語氣,不難發現她是真心愿意下廚,「我愛買特別好看的鍋,尤其各種砂鍋、塔吉鍋,鍋一來,我覺得自己廚藝又大增了不少。」陳婷笑言,「我婆婆都說我家鍋沒地方放了。」

煙火的家庭氣息和創業者的孤獨實幹,這對矛盾在陳婷的身上平衡得剛剛好。她從不避諱自己女性創業者的身份,也願意與人分享她的經驗與準則。

純潔與良好的行為,可嘉與適當的操守,能夠促進世界的改善。陳婷堅守「與人為善」的為人之道,「一個善良的人,即使短時間遇到困難,但長遠來看,還是富佑。」談及創業最重要的準則,她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不忘初心、以終為始」。陳婷希望自己是一個「靈魂高尚的人」,她有著傳統而質樸的價值觀,企圖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她堅信三不朽的「立德、立言、立功」。「這個社會因為你的存在而不一樣,多年以後,希望會有人說因為我,讓中國財務家族的命運改變了。」

「哪怕路途艱辛,但也要對得起我的良心」,家族傳承的路還很長,未來還有很多挑戰,但是,航向已經明朗,陳婷已掌起舵,乘風而行。

文 /TAN 圖 / 被訪者提供 編輯 / 石薇薇

The End

添加羅博小助手進入羅博讀者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博報告 的精彩文章:

Santos de Cartier卡地亞山度士腕錶體驗展登陸上海

TAG:羅博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