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狄仁傑是怎麼火起來的,竟然具有這樣的偶然性?

狄仁傑是怎麼火起來的,竟然具有這樣的偶然性?

狄仁傑是怎麼火起來的,竟然具有這樣的偶然性?

狄仁傑是怎麼火起來的,竟然具有這樣的偶然性?

狄仁傑是怎麼火起來的,竟然具有這樣的偶然性?

狄仁傑,唐代政治家,以清廉公正、斷案如神聞名於世。和包公不同,中國戲曲中關於狄仁傑的曲目很少,所以狄仁傑完全是通過電影、電視劇「走紅」的。

作為配角的宰相

作為武唐時期的一位重要官員,凡有狄仁傑的電視劇、電影里一般都有武則天。反過來,有武則天的電視劇、電影里一般也少不了狄仁傑。1939年上海新華影業公司出品、方沛霖執導的電影《武則天》是華語影壇第一部關於武則天的電影,其中就出現了狄仁傑的角色。影片中,徐敬業起兵造反,作為當朝宰相的狄仁傑為武則天出謀劃策。所以,狄仁傑是以配角政治家的形象初登熒幕的。1967年,邵逸夫、利孝和成立了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經營免費電視頻道的播放,極大地推動了電視在香港的普及。目前能看到的華語電視劇中最早的狄仁傑形象出現於1984年版的《武則天》中。劇中的狄仁傑仍然是政治家、武則天的幕僚。一年後,我國台灣地區跟風拍攝了一部更有名的武后劇《一代女皇》。這部劇隨後被引進大陸,在各大電視台聯播數十次,造成收視轟動,於是就引出了1995年劉曉慶版的《武則天》。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掀起了第一波「武則天熱」。

在武則天的影視世界中,狄仁傑只是一位配角政治家。儘管如此,這時狄仁傑的形象其實更符合史實。官方史書關於狄仁傑參與司法審判的明確記載只有一句:「仁傑,儀鳳中為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一萬七千人什麼概念?如果全年無休連軸轉,平均每天要判決四十六人。這樣看來,狄仁傑果真斷案入神?可事實並沒有那麼神奇。狄仁傑並不是大理寺的最高長官大理寺卿。而是大理寺丞,主要負責地方司法案件的複審工作,簡言之,就是每天進行書面審理。儘管是個六品職位,但畢竟是46歲的狄仁傑首次調入中央,所以他十分珍惜這個機會,廢寢忘食的工作,由此也獲得上級的賞識,很快就離開大理寺調任侍御史,從此與大理寺再無干係。狄仁傑一生為官,兩次擔任宰相,他不僅是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政權的左右手,還是恢復李唐江山的股之臣。在狄仁傑的政治生涯中,在大理寺的這段複審工作或許只能用平淡無奇來形容。

1986年,太原電視台播出了一部以狄仁傑為主角的電視劇《狄仁傑斷案傳奇》。他是直接根據著名的漢學家、荷蘭人高羅佩的代表作《大唐狄公案》改編完成的。1947年,第二次到荷蘭駐日本大使館工作的高羅佩在東京街頭的一家二手書店偶然看到了一部清代公案傳奇《狄公案》。高羅佩發現,中國公案傳奇與西方偵探小說相比,往往缺少懸疑,破案過程總是有超自然力量的介入,對罪犯如何受到極刑有很詳細的描寫,這些特徵對於西方讀者而言都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把《狄公案》翻譯成英語之後,他開始嘗試按照西方偵探推理小說的方式重寫狄公案。從1957年的《迷宮案》開始,到1968年的《黑狐狸》,整個系列包括16部中長篇和8部短篇,全書約130萬字,合稱為大唐狄公案。對於西方讀者而言,這套書既有他們熟悉的福爾摩斯式的懸疑,又有來自東方的神秘感,所以風靡一時,先後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西方世界,「Judge Dee」被稱為「中國的福爾摩斯」,狄仁傑在海外的知名度遠超包青天。

1980年,當時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研究所讀研究生的趙毅衡在北京圖書館讀到了《大唐狄公案》的英文原著,並首先撰文向中國讀者介紹此書。而後,趙毅衡的同學陳來元、胡明以及陳來元的夫人李惠芳等譯者花費五年的時間完成了《大唐狄公案》這部巨著的翻譯。1986年《狄仁傑斷案傳奇》呈現出來的就是陳來元、胡明譯本為基礎的「回鄉故里」的新狄公。值得一提的是,該劇開篇就解釋了只能進行書面審理的大理寺丞狄仁傑為何能夠走出大理寺。狄仁傑的朋友好奇的問:「放著京都六品大理寺丞不做,偏要自行外放,到那邊遠的蓬萊縣充個小小的縣令?」狄仁傑回答:「久居京都審理大案,僅是一堆堆紙上官司,實在乏味,趁著筋骨未老,四方走走,看看民間真情,練練獨處機宜的本事豈不是更有情趣。」離開了大理寺,也就離開了官方史書。劇中五個故事,玉珠串、黃金案、蓮花池、斷指記、四漆屏均來自高羅佩的小說。同一年,濟南電視台也根據《大唐狄公案》的譯本拍攝了四集電視劇《狄公案》。也就在那一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根據《四漆屏》拍攝了第一部以狄仁傑為主角的華語電影《血濺畫屏》。1988年,廣西電影製片廠的影片《狐狸迷案》甚至把高羅佩的《黑狐狸》搬到了民國時期,講述了上海大學生被狐狸咬死的離奇故事。《大唐狄公案》在80年代中後期的影響可見一斑。

從這幾部作品開始,影視劇中的狄仁傑終於走出了武則天的陰影,開創自己的影視天地,從作為配角的政治家蛻變為作為主角的偵探式法官。狄仁傑的走紅其實有些偶然因素,因為《狄公案》並非清公案小說里的佼佼者。如果當初高羅佩在東京街頭看到的是《施公案》,那麼今天最家喻戶曉的中國古代法律人物可能就是施世綸了。

因經費不足,1986年的《狄仁傑斷案傳奇》只拍了14集,10年後又補拍了50集。儘管兩次拍的加在一起共64集,前後播出了十幾年,但無奈遇到了紅遍90年代的包青天。與包青天相比,剛剛從歐洲「回歸」的狄仁傑有點水土不服,他真正熱起來要等到2004年播出的由梁冠華主演的《神探狄仁傑》。其導演兼編劇錢雁秋完全沒有參考高羅佩的小說,而是另起爐灶,自編劇本。從高羅佩的《狄仁傑斷案傳奇》到錢雁秋的《神探狄仁傑》,從斷(審理)到探(偵查),一字之差,狄仁傑已經由「法官」徹底轉型為「神探」。也正是這個系列,狄仁傑的形象開始不斷地被神話。從宰相到法官再到偵探,儘管有偶然的因素,但也反映了中國影視產業的娛樂化特點。

與《神探狄仁傑》有關的還有所謂的元芳體:元芳,你怎麼看?「元芳體」的流行,只能證明很多人根本沒有看過這部劇。在100多集的故事中,你很難能後聽到「元芳,你怎麼看?」,換言之,在《神探狄仁傑》系列中,狄仁傑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只是偶爾說過「元芳,說說你的看法」「依你之見呢。」所以「元芳體」其實就是網友惡搞的產物。不過,李元芳成為網路流行語確反映了《神探狄仁傑》的里程碑意義:狄仁傑正在或者已經超越包青天,成為中國古代法律的最大IP。狄仁傑徹底流行開來,出現了各種版本的作品。比如,《神探狄仁傑前傳》《盛世仁傑》《少年神探狄仁傑》等作品。胡適在《三俠五義》序言里曾提到,包公「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 。意思是說,民間傳說將各種各樣的斷案故事都映射到包公身上。按照這種比喻,影視中的狄仁傑也是一個箭垛,而且直徑更大。2015年的網劇《名偵探狄仁傑》甚至出現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的橋段。

真正使狄仁傑格局廣闊的要數2010年有徐克執導的《狄仁傑通天帝國》。它完全突破了過去狄仁傑影視作品的推理懸疑的類型,變成了一部集劇情、動作、懸疑、犯罪、古裝於一身的帶有眾多類型元素的商業大片。狄仁傑在這裡邊簡直無所不能,文物兼備,甚至還掌握了高明的易容術,幾根

針就能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形象,比金庸、古龍的武俠中易容之術更加神戶其神,2013上映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續集《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甚至又增加了科幻的元素。比如,深海中的鱉皇的形象顯然受到了好萊塢怪獸電影的影響。從整體上看,它的美學實踐呈現了更為多元複雜的文化融合,是與武打、武俠、探案、懸疑、魔幻,災難等中西電影類型的疊加。《深都龍王》片尾海爆出了包括《狄仁傑之黃金捲軸》《狄仁傑之通靈神宮》《狄仁傑之奪命盛宴》《狄仁傑之崑崙金頂》《狄仁傑之九鼎神珠》等在內的23幅概念圖,每一幅都是一部電影構思。如果四年拍一部,狄仁傑的故事至少能拍到22世紀。從《通天帝國》到《深都龍王》再到去年上映的《四大天王》,徐克打造的以狄仁傑為主角的電影序列剛剛拉開序幕。文武兼備、風流倜儻的狄仁傑簡直就是中國版的「007」。

曾幾何時,高羅佩筆下的狄仁傑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文化的窗口,通過陳來元等人的譯著,狄仁傑從西方回歸故土,並經過一部又一部的影視作品為國人所熟知,狄仁傑所代表的追求正義、大無畏的精神同時獲得了東西方觀眾在心裡和價值觀上的認同,最後,徐克將中國式的俠骨柔情傾注到狄仁傑的身上並將其再次推向世界。狄仁傑形象的影視進化似乎也正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產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一個時代縮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