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非逼你走出舒適圈的人,比你活得舒適多了

非逼你走出舒適圈的人,比你活得舒適多了

1、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

人們總喜歡討論些跟自己無關的東西,比如花800萬是買學區房還是環遊世界,石原里美和新垣結衣選哪個好,以及這兩天的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

這一輪爭吵最早可以追溯到月初,知名「段子手」@蔡瀾 重操舊業,打開微博評論跟網友聊天,因為回答了一個「如何走出舒適圈」的問題引起大伙兒圍觀。

為何?為何要走出舒適圈?是遊戲不好玩兒了,還是沙雕網友沒意思了?

不僅是一把年紀的蔡老搞不懂,各路網友也表示出強烈的羨慕嫉妒恨——同齡人都奮鬥進舒適圈了,自己的終極目標尚且還是過上超市自由的生活。

@衣錦夜行的燕公子:羨慕那些想走出舒適圈的人,我感覺我還沒走進去呢,人家已經想著出來了。

而有的人,比如我,根本不知道舒適圈長什麼樣。可能就是我家的床,總共1.8m×2m大小,每個工作日能準點起床就算是走出舒適圈了。

via.@語文指揮中心

在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日常追求本來就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對舒適圈和走出舒適圈的衡量標準自然也很難達成一致。

因此事爆發口水戰在所難免,其中被雞湯教「圍攻」的年輕人是顯而易見的弱勢群體,只不過他們在網上的反彈聲也比較大。

於是,繼「人間不值得」「藍瘦香菇」「三觀正」之後,當代年輕人又有了第四個超級討厭、看到就頭大的詞語:「舒適圈」。

你們總說,年輕人要勇於走出舒適圈,可是年輕人不想走,年輕人想安安靜靜呆在這個圈裡,甚至還想劈個叉。這些你想過嗎?沒有,你只在乎你自己。

2、先讓年輕人從火坑跳出來

鼓勵年輕人走出舒適圈有一個前提:他們已經在舒適圈裡活得很滋潤了。

但顯然,年輕人自己並不這麼認為,面對當下越來越重的社會壓力,他們作為「中堅力量」,只會越來越覺得自己還是個幼兒園才畢業20多年的寶寶。

還在讀書的人表示學習成績不咋地,頭髮卻已經沒多少了;好不容易讀完了,又碰上每年畢業季都是「最難就業季」;就算找到飯碗也好不到哪裡去。

不加班拿不到年終獎,周末也要秒回工作微信,長假不敢任性地出門浪,平日里還要跟煞筆甲方奇葩同事深井冰老闆鬥智斗勇……無法成為野獸的年輕人最終只能淪為萬千「社畜」中的一員。

不管身在哪個階段,為了生存都面臨著極限挑戰乃至生命危險。

除此之外,還有婚戀難、求偶難、買房難、買車難、挂號看病難、交通出行難等九九八十一難。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哪件事兒單拎出來不是個心病?

儘管受過高等教育,有理想有趣味,還堅信努力就會成功,可步入社會就會發現,上升通道擁擠而凝滯,投機主義盛行,工資和房價之間隔著一個太平洋。

別說更難積累的精神財產了,年輕人想要實現的財務自由都能細分到「車厘子自由」——想吃就買、不用考慮再三的財務狀況。

沒辦法,現實就是這樣。

像有些網友吐槽的:進沒進舒適圈不是很清楚,可「禿頭圈」「肥胖圈」「貧窮圈」「掛科圈」「加班圈」……倒是很容易進去,進了後就沒再出來過了。

人生實苦,除了極少數天選之子,基本沒有人年紀輕輕就體會到什麼是舒適圈,都是拚命折騰了一番才能擁有現在的生活,可能還充滿了瑕疵。

與其思考怎麼走出舒適圈,不如先努把力,從水深火熱的大坑裡跳出來。

如果有的年輕人真的有幸進入到舒適圈,現在又有勇氣想要走出來,那第一步可能是談個戀愛結個婚,再生個小孩手把手帶,絕對充滿挑戰性。

3、勸你走出舒適圈的人只是想賺錢

在快節奏的社會裡生存,人很容易生出「我不突破自己就會被甩下」的危機感,生活中隨便一個小細節都可能讓人感嘆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已經落後於人。

但這樣的危機感不該被有心人反覆挑撥和商業利用。

要知道,原本的「走出舒適圈」是指在自己可控的範圍里做一點挑戰,後果如何都能接受;現在卻有人慫恿年輕人砍號重練,這不叫走出舒適圈,叫跳崖還差不多。

以過來人的口吻教訓年輕人熟爛於心的問題,已經夠討人嫌的了;沒想到還有人給你端來的都是雞湯,心裡盤算的卻是生意——

情感教主天天在你耳邊花式罵小三、罵渣男,然後咣當扔出來一個情感諮詢服務或「教你愛情保鮮」的課程;

人生導師每天在你耳邊哀嘆時代變化太快,眼界太小不得行,然後咣當扔出來一個聽別人講二手知識的渠道;

職場狂人天天擠兌你掙得太少了,再不升職就要被同齡人拋棄了,然後咣當扔出來一個「升職加薪15講」……

比炒作危機感又不提出解決手段更糟心的,是提出了解決手段,並要價不菲。

某節目的「00後CEO」曾嘲笑成年人一事無成,後被扒出是節目組故意製造的效果

花冤枉錢倒不要緊,怕的是那些生意人鼓吹的「打拚」「闖蕩」「冒險」,最後變成了年輕人缺乏對實際情況的認知就登上了盲目跟風的賊船。等船翻了,連個救生圈都沒人給拋。

為了勸你走出所謂的舒適圈,有的雞湯文會說「就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說知足可貴」,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這種笑對生活的心態難道不是終極財富?

接受自己的平庸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好不容易做到了跟自己和解,馬上又有人跳出來說:青春奮鬥正當年,現在不挑戰一下,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被忽悠瘸了的年輕人:老子信了你的邪!我偏不!

4、雞湯沒有對錯,只是現在不合時宜了

其實我們心裡也明白,走出最初意義的「舒適圈」很有必要:不能遇事不順就繞開、工作不順就辭職,逃避、拖延、認識到問題但不做出改變。

就像很多演講總結出來的,如果永遠待在容易和安全的區域,將失去很多樂趣和機會,可能永遠也激發不出全部的潛能,永遠停滯不前。

在這個適當的語境下,人人都需要走出舒適圈

偶爾喝點雞湯補補沒事兒,令人不滿和恐懼的,是無數人在努力營造一種「成功就在眼前就看你肯不肯邁出那一步,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脫穎而出成為人上人」的氛圍,想心安理得當個普通人更是成了一種「政治不正確」。

可任誰都知道現實不是這樣美好,年輕人能保持心理健康不罵街都得費些功夫,「走出舒適圈」那套自然就不合時宜,應該被拋棄了。

做好自己的,活得簡單快樂,怎麼就罪不可赦了?旁人又有什麼資格指摘呢?

李銀河曾在隨筆集《我們都是宇宙中的微塵》中提到,世界上最荒謬的事情就是批判享樂主義。從再多角度講,感受當下的歡愉都不該是天大的罪過。

更何況在如今越來越逼人爆粗口的社會壓力下,被捆綁的年輕人能讓自己過得稍微舒適點,就已經很不容易,很令人欣慰了。

對這群小可憐而言,如果有幸踏入了舒適圈,那麼不好意思,請讓我死在那裡吧。否則隨便走出舒適圈的後果,跟唐三藏走出孫悟空畫的保護圈一樣一樣的……

· END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點擊底部右下角的「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資本寒冬,錢都進了誰的口袋?
為什麼我總是推翻自己立的flag?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