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珍珠港事變剛過就敢去砸日本帝國的屋頂,也只有這哥們兒了

珍珠港事變剛過就敢去砸日本帝國的屋頂,也只有這哥們兒了

按:「蠻牛哈爾西系列」(1)

「哈爾西是一個莽夫,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在萊特灣大海戰中出現過嚴重的誤判。」

這是過去20多年我對哈爾西的模糊印象,直到重讀美國海軍歷史學家E.B.波特的著作《蠻牛哈爾西》和尼米茲、麥克阿瑟等「二戰」風雲人物的傳記之後,我才對哈爾西這位號稱「海上蠻牛」的二戰風雲人物有了新的認識。

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裡,由於受意識形態,學術觀點,甚至是私人恩怨等因素的影響,一片厚重的迷霧總是籠罩在歷史人物的周圍,或過於抽象,或過於偏頗,或浪漫有加,或語焉不詳,使之呈現出千人一面的刻板。在歲月潮水的沖刷之下,種種干擾因素被逐漸淡化,歷史人物的真實本源慢慢浮出水面,回歸本原。

就這樣,隨著時光的流逝,對歷史人物的再認識,再思考,再評價,不僅改變著「海上蠻牛」哈爾西的歷史定位,還改變了美國海軍歷史學家E.B.波特,也改變了我。

序幕

1942年8月的最後一天,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客人。天氣異常炎熱,但馬漢樓的演講廳里,全體學員和軍官都穿著整齊的漿洗過了的高領白禮服正襟危坐,側耳聆聽一個穿著領子上綴著三顆小星星,皺巴巴咔嘰布軍裝的老頭侃大山。

老頭已經60歲了,但看上去比他的實際年齡還要老,「鷹鉤鼻子,一頭白髮,一雙兇巴巴的眼睛注視著所有的人。」他的演講似乎事先毫無準備,東一句西一句地扯著突襲馬紹爾群島的作戰經過。直到演講結束,不少聽眾對整個戰鬥的過程還是一頭霧水。但在演講中,他表揚了參加這次戰事做出貢獻的每一個人,卻自始至終沒有說自己一句好話。他留給所有聽眾一個深刻的印象:他是一個硬漢!是一個個性張揚但絕不「自我吹噓」的英雄!

他就是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爾西,「珍珠港事件」後在太平洋上第一個發起對日本反擊作戰的英雄,綽號「蠻牛」!

威廉·哈爾西1942

1.「風險?如果一點風險也不敢承擔的話,那麼我們永遠也沒法制止這場戰爭!」

珍珠港被炸了,戰列艦沒了,威克島淪陷了,關島也丟了,這就是太平洋艦隊新任司令尼米茲上任伊始面對的「爛攤子」。迫於無奈,他只能在20年前自己親手創建的潛艇基地碼頭,在「茴魚」號潛艇的狹窄甲板上升起了自己的四星上將旗。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可現在尼米茲面對的艱難局面已經不是「他燒火」,而是「火燒他」了。百年以來美國領土第一次遭受襲擊的奇恥大辱,使美國朝野上下群情激奮,強烈質疑「我們的海軍在哪裡?他們在幹什麼」,一致要求立刻發起反擊。

對尼米茲而言,反擊是毋庸置疑的,但問題是在哪裡反擊?用什麼樣規模的力量反擊?以及敵人擁有什麼樣的兵力部署與編成?

按照美國海軍戰前已經研究準備了20多年的太平洋方向遭到入侵時的「橙色方案」,太平洋艦隊將向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方向發起反擊,派伊將軍(尼米茲的參謀長)擬制了一個攻防兼備的謹慎的作戰方案,並得到了尼米茲的首肯。可就是這樣一個謹慎的方案,卻遭到不少高級軍官的強烈反對。「珍珠港事件」之後的戰略頹勢,簡直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地步,反對者生怕反擊作戰發起後造成兵力空虛,被日本人見縫插針,讓珍珠港再次遭受滅頂之災。一時間,反方意見佔了上風,既沒當過飛行員,又沒有指揮航母編隊作戰經驗的尼米茲尷尬難言,似乎也有些舉棋不定。

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說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風險?如果一點風險也不敢承擔的話,那麼我們永遠也沒法制止這場戰爭!」

此人,正是哈爾西。他不僅第一個給予了老校友兼新司令強有力的支持,而且還主動請纓帶隊出擊。多年後,每當「蠻牛」遭受別人非議之時,尼米茲總會回憶起這一幕,並堅定地說:「我絕不會加入任何會如此中傷他個人榮譽的陣營。」

尼米茲(左)與哈爾西在柯蒂斯號軍艦上的合影

我們常說「除去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蠻牛」為了打贏這場對他自己、對尼米茲、對整個合眾國都意義非凡的反擊戰,真的拼了。

他親自過問物資補給的事兒,當他獲悉長時間執行海上搜索任務的飛行員們由於過度勞累導致失眠,不得不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時,立即指示高級衛生事務官專門補給了大批波旁威士忌,以取代安眠藥發給飛行員(當時美國海軍禁止海上航行期間官兵飲酒);

當「企業」號編隊戰鬥航行期間,一架魚雷轟炸機連同三名飛行員失蹤後,他一反常態,並沒有展開搜救行動,而是嚴格按照時間計劃節點執行,按時趕到了海上編隊匯合點(幸運的是這三名失蹤飛行員在海上漂泊了34天後,終於獲救);

為了實現艦載航空兵對岸突擊的突然性,在燈火管制的情況下,完成了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一次夜間大型艦艇編隊海上油料補給;

頂風冒險,大膽前出,穿插至馬紹爾群島中部,「在天使的庇佑下」突襲誇賈林環礁日軍駐泊艦船,並成功抗擊了日軍陸基飛機的空襲,為日後航母編隊的防空作戰積累了寶貴經驗;

……

企業號航空母艦

1942年2月5日,當「企業」號特混編隊高懸最大號戰鬥旗,全體官兵身著白色禮服,緩緩駛入珍珠港時,這座兩個月前剛剛經歷了一次涅槃的大型軍事基地徹底沸騰了。除了軍官士兵、醫生護士,就連住院的傷員們都自發簇擁在岸邊揮手歡呼。所有在港艦船一齊拉響了汽笛,吹響了哨音,珍珠港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在這場被尼米茲稱為「完美的戰鬥」結束後「論功行賞」時,「蠻牛」表彰了一個危急時刻自發拿起機槍成功抗擊日軍自殺式飛機的航空機械師,表彰了一個在他驚魂未定之時朝他微笑的當班文書,表彰了他的參謀長勃朗寧和下屬斯普魯恩斯,唯獨沒有表彰他自己。

在被尼米茲授予海軍優質服務勳章的那晚,他來到「企業」號的「機庫甲板影院」,站在銀幕前,舉起剛被授予的勳章說:「戰友們,這枚獎章是屬於你們的,能夠替你們戴著它,我感到非常榮幸。我真的真的為你們驕傲和自豪,現在我想哭!」那一晚,「企業」號上人聲鼎沸,「蠻牛」和下屬們的歡呼吶喊聲讓整個珍珠港徹夜無眠!

文章暫時只能看到這裡咯,想看剩下的部分(還有2/3),請跳轉到下面的小程序「這才是美軍續:美國軍警對峙」——需付費閱讀1元,在讀完整篇文章的同時,可加小程序打開的文章底部加工作室工作人員微信,免費獲贈按語里幾十本電子書中任何一本。這裡做個說明:本公眾號運營一年多來,分享了311篇文章給大家免費閱讀,而公眾號其實一直舉步維艱,稿酬、上傳、電子書等都需要成本(時間成本和運營成本等),入不敷出,僅靠情懷很難繼續堅持下去。我於本月開始了新的全職工作,對公眾號進行補貼,同時也嘗試付費閱讀,請大家理解和支持,謝謝。

2. 「告訴吉米,準備行動!砸碎日本帝國的屋頂」

在戰爭爆發後的第一時間,羅斯福總統就號召進行報復,發動一次對東京的空襲。但由於陸基飛機航程所限,難以企及日本本土,而航空母艦也受艦載機作戰範圍(艦載機最大航程小於600英里)的制約,如孤軍深入龍潭則無異於自殺(當時太平洋上美國人能動的就3艘航母了)。

那咋整?

1942年1月,歐內斯特.金上將的作戰參謀弗朗西斯.洛上校提出了一個即使在今天看來仍是驚險絕倫的方案:由航母將陸軍的B-25轟炸機運到距離日本本土適當的距離上,然後在航母飛行甲板上起飛,從而實現對日本本土的轟炸。這個冒險的建議得到了金上將和陸軍航空隊參謀長亨利.阿諾德的認可(金為了實現對日本人的報復已經想瘋了,阿諾德是萊特兄弟的資深弟子,也是一個喜歡驚險刺激的牛人)。

飛機有了,船有了(剛剛服役的「大黃蜂」號由大西洋經巴拿馬運河調往西海岸),還缺一個條件——誰來指揮呢?

「比爾,你覺得他們可以執行這次任務嗎?」

「只是需要很多運氣」

「你願意帶領他們前往嗎?」

「是的,我願意」

「好的,那麼這次又要看你的了。」

「告訴吉米,準備行動!」

這是轟炸東京計劃啟動前,尼米茲最後一次徵詢哈爾西意見,定下最終決心前的一段對話。儘管只有寥寥數語,平淡無奇,但依然能夠感受到這兩個安納波利斯老校友忐忑的心情,也感受到了「騎士」的放手一搏和「蠻牛」的勇敢無畏。

為進一步敲定作戰細節,「蠻牛」與「吉米」(詹姆斯.杜立特的綽號)進行了一次秘密會面。哈爾西很清楚,為了砸碎日本帝國的屋頂,「吉米」和他的小夥子們將面臨著巨大風險,生還機會極為渺茫,甚至註定有去無回。同時,「吉米」也意識到,執行這一任務的「蠻牛」也面臨著相當大的風險,特混編隊幾乎已經深入敵方近岸行動,如有不測,太平洋艦隊將損失半數航母,14艘護航艦隻,還有數千官兵的生命,其中包括海軍最有經驗的三個指揮官:哈爾西、斯普魯恩斯、米切爾(「大黃蜂」號艦長,美海軍飛行事業的先驅)。

「大黃蜂」號航母上的B-25轟炸機

儘管風險無比巨大,但經過「蠻牛」與「吉米」的一番「密謀」,最終還是確定了行動的底線。後面的故事大家很清楚,由於被日本巡邏艇提前發現,杜立特帶著79名年輕小伙兒駕駛著16架B-25轟炸機提前起飛,「極為順利」地轟炸了東京,但又「極不順利」地在中國沿海迫降(其中1架B-25因燃油不足飛往蘇聯符拉迪沃斯托克),飛機全部損毀,飛行員大部獲救。後來,「吉米」拍了一部紀錄片《東京上空的三十秒》,在21世紀初,美國大片《珍珠港》又用了10分鐘的片長對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進行了回放。

杜立特與大黃蜂號航母艦長米切爾

風險,是戰爭中決策層和指揮員自始至終無法迴避,需要勇敢面對,也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正如尼米茲堅持的「算好了利害再冒險」一樣,「蠻牛」和「吉米」不是「傻大膽」,他們對整個行動進行了儘可能周密的分析,採取了所有能想得出的「高招」,甚至劃定了「丟機保船」的底線。哈爾西和杜立特一致同意,在敵人提前發現特混編隊時,如果東京或中途島在B-25航程內的話,不管任何情況都將轟炸機放飛,如果二者都不在轟炸機航程內,就將甲板上的16架B-25都拋棄到大洋中,確保「大黃蜂」號能及時使用機庫里的艦載機為特混編隊提供空中防衛,確保全身而退。

說實話,儘管這次「來自香格里拉的轟炸」(羅斯福總統原話)已經過去了76年,但回想起來依然能夠感受到計劃者的「腦洞大開」和決策層的堅定果斷。「吉米」和79名年輕飛行員們的勇敢無畏,還有那實施過程的驚心動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美軍 的精彩文章:

麥克阿瑟幾乎和所有美國海軍將領交惡,唯獨對此人讚譽有加
F-35是美軍最新款的先進戰機,卻有一個最大的BUG

TAG:這才是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