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德國一提加強5G安全 外媒就急著瞄準華為

德國一提加強5G安全 外媒就急著瞄準華為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過去一段時間,美國一直拿著「華為」恐嚇警告盟友,但在歐洲始終應者寥寥。前幾日,波蘭內政部長呼籲歐盟北約抵制華為,也沒有激起水花。

據外媒消息,美國試圖從德國突破拿下歐洲,而迫於美國施壓,德國政府正考慮用更嚴格的安全標準來審查網路設備。不過,從德國官方聲明來看,並未直接點名華為,內部共識也未達成,但外媒已「迫不及待」地想要「蓋章認定」德國開始追隨美國及盟友的步伐。

德國考慮華為從5G網路建設中排除,截圖來自路透社

據路透社1月17日報道,德國政府正在討論是否要跟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盟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國華為進入下一代移動網路建設。

英國金融時報也在17日稱,德國經濟部近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於5G網路的安全與電信供應商所提供產品的安全性高度相關,因此德國政府在未來的網路建設中將受到這種擔憂的影響。

基於嚴格審查,德國正在權衡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截圖來自華爾街日報

另據華爾街日報同天消息,一名德國官員表示,柏林正在考慮加強對5G下一代移動通信網路的安全要求,此舉將導致該國的運營商無法使用華為設備,「我們正在進行徹底的跨部門分析,探討如何修正安全要求,目的是影響華為(在德國的運營)」。

這位官員說,「人們嚴重擔憂建構5G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包括硬體組件的後門警告,數據流……這些會影響從通信到自動駕駛汽車的所有事情。」

此前美國政府不斷向盟友吹風稱華為受中國政府支配,並警告華為網路設備可能留有「後門」從而導致網路間諜活動,因此一些西方國家已禁止華為進入他們的市場。對此,華為回應稱,這種擔憂毫無根據。

儘管德國政府尚未決定具體措施,但據德國《商業日報》17日消息,默克爾政府正積極考慮通過制定華為無法達到的、更嚴格的安全標準或其他方法,以間接排除其參與5G網路建設,此舉甚至有可能影響過去的3G和4G網路。

有德國官員表示,提高安全要求是將華為排除在德國所有重要招標之外的唯一合法途徑。該倡議是由德國聯邦網路局和網路安全監管機構——聯邦信息安全辦公室主導,涉及部門包括內政部、運輸部和經濟部。一段時期以來,聯邦網路局和聯邦信息安全辦公室一直在與供應商和運營商合作,研究移動通信的最新安全要求。

德國商業日報還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萬不得已時,或將考慮修改德國電信法。

德國內政部在給反對黨綠黨議員凱瑟琳·德羅格的書面答覆中提到,目前尚未做出任何決定。根據路透社所見到的內政部回復是,「針對具體步驟達成共識尚在進行過程中。」

對此,路透社認為,德國政府的審查行為標誌著德國政府去年10月份的立場發生了轉變。儘管德國方面在如何確保5G網路安全的問題上沒有做出決定,但目前經濟部這份聲明是在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名對德國展開積極遊說後發表的,而此前對於加入美英盟友封殺華為的提議,德國政府在公開場合則一直保持謹慎。

去年10月,德國內政部副部長克林(Günter Kring)致信給德國聯邦議院稱,沒有具體的法律依據以及計劃將某個設備供應商排除在德國5G建設之外。

路透社也曾報道,正當澳大利亞加入美國隊伍時,華為卻在歐洲強勢突圍,比如義大利與華為合作的5G基站投入商用。

去年12月,法國財長勒梅爾在第六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上表示,對法國來說,華為是一家重要的企業,歡迎華為在法國投資。華為在法國的發展已走過16年,先後設立晶元、數學、家庭終端以及美學等四個研發中心。

曾有外媒認為,如果歐洲國家不與華為合作5G,就不得不選擇價格更貴的愛立信和諾基亞等基站設備,華為是唯一在5G專利方面與高通相抗衡的,且華為的5G解決方案更成熟便宜。

根據統計數據,華為在歐洲、中東和亞洲其他地區,已同20多個國家簽訂項目合作協議,這個總數超過了全球5G合作項目的一半。

2018年4月23日,華為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介紹了其5G解決方案的研發成果。這是華為 以「5G來了」為主題,開啟歐洲10國卡車路演的第一站。圖片來自新華社

歐洲不歡迎特朗普,質疑美國警告的可信度

路透社稱,中美競爭激烈,歐洲也成為一個重要戰場。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或將決定中美兩個大國中誰能在21世紀取得技術霸權。華為曾是北歐企業諾基亞和愛立信的緊密追隨者,如今在這個不是美國人當冠軍的行業中,華為已成為全球市場領導者之一。

德國是華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華為在歐洲的總部就設在德國的杜塞爾多夫市。2017年,華為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片區的收入為9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39億元),占其境外總收入的27%。

德國計劃於2019年春季舉辦5G牌照拍賣,各家電信運營商將爭取主建下一代超高速互聯網的權利。

儘管過去幾個月來美國一直在向盟國施壓,但德國官員認為沒有證據支持美國的安全擔憂。而為了慫恿德國電信商放棄華為,美國政府甚至向其釋放「糖衣炮彈」。

而且,自去年10月德國政府表態後,華為公開聲明,歡迎柏林推動5G驗證及標準化技術解決方案,並在波恩開設一個信息實驗室以協助監管機構審查其設備,「我們對自己能否完全滿足5G網路的所有安全要求非常樂觀」,「也認為沒有合理理由將華為排除在全球任何國家的5G網路建設之外。」

據華爾街日報1月17日稱,去年12月,德國聯邦信息安全辦公室表示,其正與國際電信設備供應商洽談在該國設立安全實驗室的可行性,以使政府專家可以審查設備的安全性。當時,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也表示,鑒於對中國電信基礎設施的擔憂,將審查其設備供應商採購計劃;此外法國電信運營商Orange則表示不會使用華為技術與設備,不過orange本就與華為合作不多。

不過,12月14日,德國聯邦經濟部部長阿爾特邁爾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被問到德國政府是否對華為可能參與該國5G網路感到擔心,他表示,「並不對個別公司感到擔憂」,但「在關鍵基礎建設領域,每項產品、每台設備,都必須確保安全」,針對電信等敏感領域,須防止那些沒有資質的(產品)進入,德國電信等網路經營商應重視他們的設備和產品來源。

德國經濟部部長阿爾特邁爾

另據《政客》雜誌2018年12月20日報道,一位不具名的美國高級官員稱,在幾天前舉行的一次閉門會議中,美國技術專家向德國政府決策官員表明了所謂的禁止華為在德國參與5G建設的「原因」——即在無線網路中使用華為設備將輕易受外界滲透和間諜活動。

報道稱,此舉突顯了美國試圖動搖德國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態度,這可以視為一場更廣泛的技術爭霸之戰的一部分,正如此前有一家美國網路安全公司指責中國政府對歐盟進行大規模黑客攻擊一樣。

美國針對華為向德國施壓,截圖來自《政客》

美國官員非常清楚,德國的態度至關重要,它將為全歐洲定下針對華為的基調。一方面德國是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決定是否限制中國公司可能會成為其他歐洲國家的範例,另一方面,許多歐洲國家依賴於德國的網路安全知識。德國將決定美國在歐洲的行動是否可以像在澳大利亞、日本或紐西蘭那樣成功。

《政客》雜誌通過對大約12名議員、外交官、安全人員和遊說者的採訪得知,在上述背景下,德國柏林的一個秘密房間內爆發了一場遊說戰爭。

不過,直到報道發表後,德國當局也還沒有向外界表達對華為的擔憂。有官員稱,他們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技術存在安全風險。

德國國會高級議員、默克爾所在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的經濟能源政策發言人Joachim Pfeiffer對該雜誌表示,「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收到任何可靠的信息證明基於安全考慮將華為排除在外是合理的,無論是來自專家或其他消息人士。」

該報道認為,這其實恰恰說明特朗普在柏林仍然很不受歡迎的事實,而在在圍繞華為的辯論中起到作用,讓人們對美國警告的可信度產生懷疑。

Pfeiffer指出,美國對待中國企業的公正性令人擔憂。他還補充說,美國的警告「必須放在中美全新的全球衝突大背景下加以考慮」,德國面臨的挑戰是「在不讓任何一方利用我們的情況下處理這個問題」。

德國國會高級議員 Joachim Pfeiffer

德國議員、社會民主黨數字化政策發言人、默克爾的小聯盟夥伴Jens Zimmermann也對此持懷疑態度,「奧巴馬政府時期,或者說幾乎所有歷屆政府期間,人們都會非常認真地對待這些警告,並毫無理由懷疑它們的可信度」,「但特朗普在政治上的態度讓歐洲人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這不僅僅是特朗普所追求的經濟政策的另一個原因?」

當然,另一個複雜的原因也是因為華為在德國已根深蒂固,早在2001年就建立起相關業務。如今德國三大電信公司與華為合作緊密,華為製造的數萬跟信號桿遍布德國。當德國電信運營商Deutsche Telekom、Vodafone和Telefónica Deutschland在回答《政客》的問題時,他們都為自己與華為的關係辯護。

「美方的作為不是正常作為、也不是作為」

去年11月,加拿大警方應美國引渡要求將途經溫哥華轉機的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扣留,此事加劇了國際緊張局勢。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近期的罕見公開露面中也就遭多國封殺一事進行回應,「中國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安裝強制性『後門』並且華為從未發生過嚴重的安全事件,至於一些國家中不接受華為的國會議員或是少數人,由於他們不能代表政府,因此華為方面會積極進行溝通,但如果事態升級到政府發布了命令,華為也必須停止在該國的銷售。」

至於合作問題,任正非則表示,「從來都是這樣,你沒法與所有人合作」,「但我們會把焦點轉向為那些歡迎華為的國家並為其提供更好的服務」。

1月16日,美國國會兩黨多名議員又提出一項法案,要求禁止向華為、中訊及其他違反美國制裁或出口管制令的中國電信企業出售晶元或其他零部件。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幾個參議員的舉動就是美方一些人極端狂妄自大,同時又極端缺乏自信的表現。全世界都對美國千方百計動用國家機器打壓封殺中國高科技公司的真實意圖看得非常清楚。就連美國國內一些有識之士都一針見血地指出美方有關舉動的實質和可能的後果。美方作為不是一個正常國家的正常作為,更不應是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正當作為。美國在世界上製造的各種冤假錯案已經夠多了,美方的一些人應該端正心態,適可而止。

此外,美聯邦檢察官也正就華為涉嫌從美企竊取商業機密行為進行調查,該調查起源於T-Mobile公司2014年針對華為的訴訟。華春瑩17日稱,華為與T-Mobile之間的糾紛是民事糾紛,雙方當事人已通過法律途徑妥善解決。中方對這一不尋常做法表示關切,「特別是對其背後的真實意圖表示懷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捷克總理:沒證據證明華為威脅國家安全,願意承擔後果
美國加州山火幾乎被撲滅,但降雨和大風帶來新的恐懼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