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4.「祇樹給孤獨園」的來歷阿彌陀經淺釋

14.「祇樹給孤獨園」的來歷阿彌陀經淺釋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肆.釋文

B2.時主及處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一時」:就是這一個時候,這叫時成就。那麼這個時候,為什麼不說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呢?只說「一時」呢?因為這個日曆,國家與國家的這種年、月、日、時不是全都一樣的。有的以正月,就是第一個月,做一年的開始;有的用二月做一年的開始;有的用三月做一年的開始;乃至於用的月份都不同的,所以這個「時」就沒有法子確定這一個時候。

那麼若要確定這一個時候,令人又要考察這是對不對,考古家就該考察了,說這個正確不正確。若就「這一個時候」,就不需要考古家來考察了,所以這叫「時成就」。

那有了「時」了,你想要講經說法,頭一樣,要有人信;有人相信這個法,才可以說法。有人相信,但他若沒有時間來聽,甚至於聽聽經就跑了。為什麼他沒有時間?因為他不聽,他不聞。所以,你有講經說法的,他不聞,那也沒有用。那麼他想要聞,想要聽經聞法,就要有個時候。那麼時候也有了,也有信心了,又要有一個說法主。所以「佛」這是主成就,是說法之主。這說法主也有了,這主成就了。那麼又要有個地方來講經說法,這個地方就是「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舍衛國」是印度一個國家的名字,翻譯成中文就叫「豐德」。豐,就是豐滿;德,就是道德。因為這個國家的人都很聰明的,所以說:「國有五欲七寶之豐,人有多聞解脫之德。」

這國家就有七寶、五欲之豐,人就有多聞解脫之德。這國家有五欲、財寶。五欲是什麼呢?有的說,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有的又說,色、聲、香、味、觸,這都是五欲。這五欲的境界,總而言之,就令你的智慧顛倒,令你眼睛就跟著色塵跑,耳朵就跟著聲塵跑,鼻就跟著香塵跑,舌就跟著味塵跑,身就跟著觸塵跑。這五欲把人迷得顛顛倒倒的,都來追逐這個五欲。

這國家的人有多聞。多聞,就是讀書讀得很多的;解脫,就是無拘無束的、很自由的,得到這個解脫,也就是執著心很輕的,這就是這個國家「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祇樹,就是祇陀太子所種的樹;給孤獨園,就是須達多這個長者的花園。須達多長者是印度當時一個很有錢的人,但是他不懂佛法,連佛的名字也沒有聽過。有一天,他因為給兒子娶媳婦,就到城裡邊,他一個朋友的家裡去。他這個朋友,叫珊檀那長者,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

他到這個地方了,見珊檀那長者晚間就起身來設備他這個房子,要把房子莊嚴得非常美麗。須達多長者看見他這樣莊嚴舍宅,收拾得這樣的美麗,他就問他這個朋友說:「喔!你把房子收拾這麼樣莊嚴,這麼樣好看,是不是辦什麼喜事啊?或者是給你的兒子娶媳婦?」珊檀那長者就說:「不是!我想要請佛來應供。」

這個須達多長者一聽見「佛」字,啊!他頭髮也觰沙起來了,身上毛孔也都豎起來了,都觰沙起來了。說:「什麼叫佛呀?」珊檀那長者就對他講:「佛呀,是凈飯王的太子。本來他應該做皇帝的,可是,他出家,出家修道成佛了。我預備請佛來應供,來供養佛。」

這個須達多長者,就是給孤獨長者,聽見佛的名字以後,也就睡不著覺了。釋迦牟尼佛知道他有一種誠心,就放光來照他;這放光一照他,須達多長者以為就是天亮了,於是乎起來,就出城。這城門本來是鎖著,那麼以釋迦牟尼佛這個神通的力量,就把這個城門開了。須達多長者就到佛所住的地方──竹園精舍。

到那兒,預先就有一個天人,來到這兒向佛右繞三匝,向右這麼轉了三轉,然後向佛頂禮。因為須達多長者沒有見過佛,也沒有聽過佛法,不懂這個禮節,所以就有這麼一個天人來作一個樣子給他看。於是乎,須達多長者也就向佛右繞三匝,然後就向佛叩頭頂禮,佛就給他說法。須達多長者非常高興,說:「佛!您這麼多的弟子,要有一個大的地方才可以住的。我預備找一個大的地方,請佛到那邊住去。」佛說:「好啊!那你就找啦!」

須達多長者回去,就各處找地方來造廟。各處找,所有的地方他都不歡喜。最後就找到祇陀太子的花園子。他一看這花園子是夠大了,這個地方也好,於是乎他就想向祇陀太子把這個花園子買過來。祇陀太子呢,自己這個花園子根本就不能賣的,不過他聽須達多長者想要買,就和他講了一個笑話,就說:「好!你想要買我這個花園子嗎?那麼我所要的價錢,就是你用金磚把這花園的地都鋪滿了,我就賣給你。你要用這麼多金子。」

須達多長者也沒有討價還價,說:「可以的!」於是乎,回去,把他家裡所藏的這個金磚,一塊一塊的搬出來,就把祇陀太子這個花園子給鋪滿了;鋪滿了,然後對太子說:「現在你這個花園子是我的了!你賣給我了。」祇陀太子說:「我怎麼可以賣給你呢?這花園子我自己留著用!怎麼可以賣給你呢?」

須達多長者說:「你說只要我用金磚把這個地鋪滿,用這麼多的金子就可以賣給我。現在我已經是照你的話做了。你將來是要做皇帝的,做皇帝不可以講笑話,講出來的話一定要有信用。」祇陀太子一想,說:「好了!這個花園子雖然你用金磚把它都鋪滿了,可是這些樹上,你沒有鋪金磚,你這個金子沒有鋪到樹上,這些樹算我的好了,這我們兩個人的,這樹就是我供養出來的,這花園子是你買的。」所以這個花園子叫「祇樹給孤獨園」,因為這個樹是祇陀太子的,這個花園子是須達多用金磚買來的。

怎麼叫「給孤獨」呢?給,就是賙濟,也就是布施。布施給什麼人呢?布施給孤兒和老年的人。中國周文王治理國家的時候,他先救濟四種人。四種什麼窮人呢?就是鰥、寡、孤、獨,這四種人。「老而無妻曰鰥」,年老的人沒有太太,這叫鰥夫;「老而無夫曰寡」,女人老了,沒有丈夫,這叫寡婦;「幼而無父曰孤」,幼年的小孩子沒有父親了,這叫孤兒;「老而無子曰獨」,老年的人沒有兒子,這叫獨人。那麼文王是先賙濟這四種人。這給孤獨長者呢,就是須達多長者,他也就是先賙濟這四種人,所以他買的園子叫叫「給孤獨園」。

這個「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就是「處成就」。因為有人說法,一定要有個處所,若沒有一個處所,這個法也不容易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有了這尊像,我才能成佛
1.這部經是佛金口所宣,是佛不問自說的妙經阿彌陀經淺釋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