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特朗普的牆」系列之二:以「零容忍」為名,特朗普築起無形之「牆」

「特朗普的牆」系列之二:以「零容忍」為名,特朗普築起無形之「牆」

這是選·美的第1092篇文章

本文作者王曉楓,《鳳凰周刊》特約記者。文章原載於《 鳳凰周刊 》第658期,本文是「特朗普的牆」系列第二篇推文。

「當有人不合法進入你的國家,我們必須不經冗長法律程序便立即讓他們打道回府,我們的法律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共和黨人希望強有力、沒有犯罪的邊境。民主黨人希望開放的邊境且對犯罪軟弱無能。」

2018年6月30日,特朗普在推特發表了這番感慨。這是他就任美國總統的第526天。當天,美國多地爆發700多場「讓家庭團聚」遊行,抗議他的移民政策。示威民眾高舉標語「不要再把孩子關在籠子里」,「下一步是什麼?集中營?」更有民眾舉出「特朗普必須下台」的標語。

「零容忍」政策是特朗普政府2018年4月以來實施的新邊境管控措施,這一政令被認為比建牆更有顛覆性。其核心是把未持有合法文件入境美國的行為視為絕對犯罪。臨近中期選舉,特朗普所承諾的偉大的牆尚未成真,但他和他的政府卻已然豎立起一座座無形的「牆」,從嚴控邊境到收緊簽證,再到貿易保護主義。

特朗普將矛頭對準錯誤問題

美國國土安全部數據指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非法入境人數上升203%。2018年3月,非法越境案例達5萬起,比2月增長37%,是7年來最大單月增幅。

面對這樣的增幅,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認為,美國西南邊界局勢令人無法接受,國會卻未能通過符合國家利益的有效法案,即堵住漏洞並為建牆提供全面資金。正因如此,邊境才爆發如此危機,必須加大力度對那些非法越境者予以起訴。

為了支持「零容忍」政策,特朗普派遣2000至4000名國民警衛隊員駐守邊境協助逮捕非法移民,目前亞利桑那州和得克薩斯州已響應號召派兵邊境。

「零容忍」政策從根本上改變美國長期以來的「逮捕即釋放」原則,即首次非法越境為輕罪,刑期最高6個月,再犯者則刑期加重。然而在司法實踐中,許多非法入境者認罪後,被關押數天後即遣返回國。邊境巡邏隊數據發現,與「逮捕即釋放」相比,受過刑事指控的偷渡者再次非法越境情況顯著減少。鑒於此,「零容忍」政策決定要加大對偷渡者的懲罰力度。

然而,歷史經驗表明,這種無差別逮捕並起訴的做法給地方乃至聯邦政府都帶來巨大財政負擔。美國亞利桑那州聖克魯斯郡的警長埃斯特拉達指出,逮捕並起訴一個非法移民要走各種流程並進行醫療檢查才能送交司法,耗資巨大。對每個非法越境者都進行起訴,不僅是將非法移民和毒販相提並論,還浪費了警方的資源,「特朗普政府將矛頭對準了錯誤問題」。

派遣軍隊的代價就更大。前總統奧巴馬曾在2010年派遣1200名國民警衛隊去邊境協助逮捕非法移民,雖然國民警衛隊抓獲了25514名非法入境者,但耗資1.6億美元,相當於每抓一個人花費了6271美元。

除了勞民傷財的老問題,「零容忍」政策還產生新的負面效應——家庭分離,這也讓特朗普遭到來自國內外的強烈譴責。因為要對每一名偷渡者進行起訴,那就要將他們與孩子進行分別羈押。這與慣例大不相同。諾加萊斯邊境巡邏隊隊員詹姆斯·聖路易斯向《鳳凰周刊》透露,如果有未成年人非法入境,不能扣留他們超過24小時,一般會把他們送給墨西哥方面監管,或者交給家人或教會。

新政之下,2018年5月到6月,約有2300多名兒童被迫與父母分開。這些孩子被送到寄宿中心或寄宿家庭,例如,數百名未成年人被安置在得克薩斯州邊界保護局的一幢樓里。他們被分成每20人一組,用塑料布當毯子。

孩子們被關在美國邊防警衛隊監牢的悲慘畫面引發各界抨擊,就連執法人員都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太不入流。美國公共宗教研究所的民調顯示,60%的福音教派白人不支持家庭分離政策,而他們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特朗普的夫人梅拉尼婭和女兒伊萬卡也希望儘早結束這個局面。

迫於壓力,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緊急叫停這種導致「骨肉分離」的爭議舉措。但對於已經遭到強制分離的移民家庭,這道政令並未能起到多少作用。美國17個州6月26日聯合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這些州指責特朗普政府沒能為這些移民家庭提供正當的法律保護,未能向因為中美洲槍支暴力而來美國尋求避難的移民提供應有的幫助。這些州政府也宣布,不會向美國西南邊境派駐國民警衛隊。

美國民眾懷揣的複雜心態

特朗普政府對待非法移民和兒童的方式,讓很多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就是設立「帳篷集中營」的最強悍警長喬·阿帕約又回來了。阿帕約曾擔任亞利桑那州馬里科帕郡警長,一向以嚴酷對待非法越境者著稱的他是特朗普的最堅定支持者之一。

阿帕約所在的馬里科帕郡監獄,曾是全美扣押非法移民最多的郡,他曾驕傲地表示自己能夠羈押如此眾多非法移民。不僅如此,阿帕約還強迫非法入境者穿上粉紅內衣,然後讓他們到專門囚室——沙漠帳篷中飽受40攝氏度高溫的炙烤。

雖然阿帕約終因濫用權力和不當執法被法庭起訴並敗走警長競選,但他嚴管非法移民的理念卻被延續下來。特朗普政府正在將這樣的理念在美國南部邊境全面付諸實踐,打造一個沒有非法移民的美國。

為了實現這樣一個理想國,特朗普自上台以來就積極為美國構築一道道無形的「牆」,以「零容忍」為代表的邊境管控是實現這一政治願景的重要手段。2017年1月25日,就任總統不到一周的特朗普就簽署了兩道限制移民政策的行政令,包括建牆、取消庇護中心和增加邊防人員等舉措。

這兩道行政令也拉開特朗普嚴控邊境的序幕。移民和海關執法局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逮捕了21362人。特朗普強調,這是為了保障美國國家安全,為那些被非法移民殺害的人結束這種非正義的行為。安全,是特朗普在提及移民政策時反覆強調的一個辭彙,而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讓美國更安全。

在「讓美國更安全」的口號下,特朗普在全美範圍內營造一種「非法移民是國家安全威脅」的氛圍。他多次在公開講話中引用「63000名美國人被非法移民殺死」這個數字佐證觀點,並要求受害者家屬現身說法。雖然主流媒體對這一數字有所非議,但特朗普的觀點正在潛移默化改變美國人對待非法移民的看法。

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一位工廠主對《鳳凰周刊》表示了這樣的焦慮。他和很多同行都不認同上任政府對待非法移民的寬鬆政策——因為很多非法移民利用政策來到美國非但不工作,還造成安全隱患,奧巴馬政府卻為他們提供很多福利,比如發放給貧困家庭的食品補助券,這給企業增加了納稅負擔。在他看來,那些對特朗普移民政策的批評太吹毛求疵,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允許非法移民不請自來,並一直留下來。

抱持這樣想法的美國人並非個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英國民調機構YouGov聯合民調結果顯示,雖然約半數美國民眾不贊成分別羈押非法越境者和他們的孩子,但他們也不贊成讓這些非法入境者留在美國。當被問及應如何對待非法入境者時,46%的美國民眾認為應該懲罰非法入境者,作為美國強硬對待違法行為的典型案例。

這份民調反映了美國民眾的複雜心態。為非法移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邊境鏈接」組織運營經理唐妮婭·加西亞對《鳳凰周刊》表示,出於人道主義原則,他們為那些穿越沙漠的非法越境者提供水和食物等幫助,但這樣的工作越來越不被當地民眾認同,很多人認為他們的行為違背法律且損害美國國家利益。2018年年初,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理學院一名老師因為涉嫌藏匿並向非法移民提供生活必需品而被捕,並遭到指控。

2017年被曝光的一起事件更清晰反映了這種變化。2017年11月,《鳳凰城新聞時報》爆出一條新聞,當地一家名叫Motel6的連鎖快捷酒店竟向政府舉報前來投宿的非法入境者。當時29歲非法移民豪爾赫·阿蘭達在Motel6住宿時被突如其來的移民和海關執法局人員查房,之後遭到逮捕。他原本認為自己被盯梢,殊不知Motel6每天都將住客名單提供給移民局甄別檢查,而移民局系統中有非法偷渡客信息,阿蘭達就是這樣中招的。

這起事件在美國引發極大關注,因為這在以前是不曾有過的。該報紙主創人員告訴《鳳凰周刊》,根據美國高法裁決,執法人員不能強迫旅館酒店提交住客信息,Motel6顯然是自願舉報。這不僅是對隱私的侵犯,也反映出他們對非法移民的敵視態度。但諷刺的是,Motel6像酒店行業很多同行一樣依靠非法移民作為廉價勞動力。

這樣的大環境下,因為對非法移民抱有同情心,警長埃斯特拉達也一度引發爭議。但他堅持認為,這與執法不矛盾。「我當然支持合法入境,如果涉及非法移民危害當地安全事件,我會堅決依照法律執行。但我也對一些非法移民深表同情,他們要有很大決心和勇氣才能跨越數千英里,他們是懷揣夢想的人。但可惜的是,他們的政府太腐敗,他們的國家有太多的毒品和暴力。」

風雨飄搖的簽證計劃

特朗普並不認同這種「追夢人」的說法。在他看來,從來就沒什麼「追夢人」,只有「多餘的人」。除了非法移民,在特朗普政府重拳出擊下,命運風雨飄搖的還有DACA(「童年入境暫緩遣返」計劃)項目受益者、難民庇護項目受益者,因為在特朗普看來,這些人都是美國不需要的。

對於那些無公民身份卻在美國生活多年的DACA學生,特朗普不贊同給他們合法入籍的途徑。對於尋求政治庇護的難民,特朗普將他們描繪成「濫用美國體制漏洞的騙子」。司法部宣布家庭暴力和刑事犯罪暴力不能作為庇護理由,因為美國沒辦法給所有的不幸買單。一些此前生效的庇護項目也被臨時取消,例如,至少5萬名海地大地震難民面臨被提前遣送回國。

為了徹底打消難民來美國尋求庇護的念頭,特朗普上任不久後立即簽署「阻止外國恐怖分子進入美國的國家保護計劃」的旅行限制令,禁止伊拉克、敘利亞、伊朗等七國公民在未來90天內入境美國。該命令雖曾被法庭駁回,但聯邦最高法院在6月26日接受了第三個版本的旅行限制令,雖然沒限制難民,卻明令限制伊朗、敘利亞、利比亞、葉門、索馬利亞、查德、委內瑞拉和朝鮮等國公民進入美國。

這即刻在美國國內引發強烈反彈,加之人們對此前「骨肉分離」舉措的余怒未消,在首都華盛頓等多個地方,都有民眾聚集起來,聲討聯邦最高法院的裁定和政府的移民政策。

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的特朗普一發不可收拾,他甚至將簽證限制政策擴展至美國需要的技術人才。相比奧巴馬政府簡化簽證政策的做法,特朗普就任總統以來,美國簽證審批流程全面開倒車,提交的材料越來越多,等待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這讓很多人打消赴美就業想法,受到波及最多的就是H-1B工作簽證。

美國移民律師協會報告指出,雖然特朗普強調要打造一個致力於吸引高技術人才的擇優制移民系統,但他卻在建造一道無形的「牆」,將這些技術型人才擋在門外。數據顯示,獲批H-1B工作簽證人數從2017財年23.6萬人下降至2018財年19.9萬人,過去5年來首次出現下降。與此同時,拒簽率則越來越高。

成功率下降的原因是申請H-1B工作簽證變得越來越複雜。特朗普政府自2017年以來為H-1B設置很多障礙,例如增加額外材料、面試環節和審查時間。僅2017年前8個月就多了8.5萬個要求提供額外材料的案例。2018年2月,2019年H-1B工作簽證抽籤系統開放後,公民與移民事務管理局表示申請材料會更多更複雜。目前,該機構領導者是著名極端派反移民人士朱莉·基什納。

特朗普政府還讓H-1B申請門檻急劇升高,13788號總統行政令呼籲優先「購買美國貨、僱傭美國人」。在這項行政令下,特朗普政府致力於將H-1B打造成只有「最高技術和高收入群體」才能申請的簽證,以確保外國人不擠佔美國人工作機會。有消息稱,H-1B申請底薪可能會被抬高至10萬美元年薪,這讓僱主很難為外國員工申請簽證,因此很多崗位空缺。

不僅如此,特朗普政府還準備為一些國家設置特別限制,例如中國。根據一項已經送達美國各有關使領館的簽證新規定,研讀某些高科技專業,包括機器人技術、航空和高科技製造業的中國留學生,簽證有效期將從5年縮短為1年。中國公民應聘美國商務部開列有關公司,且擔任研究人員或經理,簽證申請需要獲得美國多個部門特別准許,預計需要幾個月時間審核。

嚴峻的形式下,擔任美國移民律師16年的桑德拉·菲斯特在接受《衛報》採訪時坦言,她和同行都感到特朗普緊縮移民政策的壓力。她雖然在特朗普當選時預見國會會修改移民法案,但沒有想到特朗普政府只通過修改行政流程就讓簽證政策有如此巨大的改變。

「沒想到他們會如此劇烈地改變高技術移民的申請程序,對於不用修法只通過行政程序就能如此熟練地為移民申請設置障礙,我毫無準備。」菲斯特無奈地說。

貿易領域的「建牆試驗場」

特朗普用無形的「牆」繞開了立法程序,也讓外國人進入美國變得越來越難。硬幣總有兩面,這一座座無形的「牆」在給別人添堵的同時,也給美國平添不少羈絆,尤其是特朗普復興美國的核心產業——製造業。

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是高科技製造業雲集的城市,這裡既有霍尼韋爾這樣的大型軍工企業,也有為大企業服務的數千家小規模製造業工廠,這些企業如今大都面臨用工荒難題。

一些中小工廠主對《鳳凰周刊》表示,他們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少熟練技術工人,因為越來越難在美國本土找到合格的僱工,他們甚至要去汽車4S店挖人。「我們想引進外國技術人才,但又對H-1B簽證的高標準望而卻步。」

雖然大製造業企業資金雄厚,願意花大價錢和社區學院聯合培養技術工人,但這無疑會提高企業的運營和時間成本。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商學院副教授阿諾德·莫爾茲認為,製造業今非昔比,即便是那種傳統勞動密集型,例如服裝製造,也高度自動化了,不再需要低端勞動力,而需要高技術工人。但美國正缺少這方面工人——沒有充足的高技術工人,製造業迴流美國就不可能實現。

面對企業的需求,亞利桑那州商會CEO格蘭·漢莫對《鳳凰周刊》表示,他們正與特朗普政府積極溝通,希望推動H-1B簽證政策,便於將製造業人才引進美國,以彌補勞動力的不足。他們也在推動綠卡政策,希望能從大學引進位造業的稀缺人才,確保美國仍然能吸引最多的高科技人才。

「開放的簽證政策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美國必須要用寬鬆的簽證政策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只有這樣,美國製造業才能保持優勢,美國經濟才會繁榮發展。」阿諾德說。

但眼下,簽證的收緊已給美國帶來可見的經濟損失。2016年至2017年,赴美國際留學生數量下降4%,工程和理科學生下降6%。國際留學生的減少也影響到美國很多公立大學的創收。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負責市場推廣的一名工作人員對《鳳凰周刊》透露,隨著政府經費的減少,公立大學越來越需要依靠國際學生作為收入來源,因此他們對特朗普政府的簽證政策密切關注。

「不僅是大學本身,大學所在城市也背靠教育產業,國際學生少了,意味著工作機會也會減少。例如,餐飲服務行業和公寓維護管理行業,都是美國藍領階層亟需的工作機會。」這名工作人員表示。

由於特朗普政府營造的排外氛圍,受到波及的還有旅遊業。美國商務部報告稱,2017年1月到11月,國際旅客在美國的旅遊消費比2016年同期下降3.3%,這意味著美國損失了46億美元和4萬個就業崗位。這讓那些依賴旅遊業形成數十億美元產業的企業家們坐不住了,他們聯合美國旅遊協會啟動「訪美聯盟」,試圖促使特朗普政府頒布更友好的簽證政策。

但特朗普本人卻對這些負面效應視而不見,而在建「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就在最近,他更將「牆」延伸至了貿易領域。除了向中國發起單邊制裁,連自己的鄰居和盟友們也並未放過,正在談判中的《北美自貿協定》(NAFTA)就是他的另一個試驗場。

7月1日,特朗普在採訪中表示,暫時不會簽署NAFTA,因為他想要更公正的條款。特朗普此前曾多次批評NAFTA是最糟糕的貿易協定,並威脅讓NAFTA停擺,他還專門針對加墨兩國的鋼鋁產品實施懲罰性關稅。

特朗普和支持者都深信,因為NAFTA允許資本和勞工自由流動,偷走了美國藍領工人的工作,這種執念卻忽視了NAFTA帶來的巨大經濟紅利。美國駐墨西哥諾加萊斯前總領事克里斯托弗·蒂爾指出,實施25年以來,NAFTA為不同的利益相關方均帶來得失。美加墨三國經濟高度融合,NAFTA對三方經濟增長至關重要,新修訂協議會將重點放在如何拓展經濟紅利,而不是設置壁壘。

雖然NAFTA造成就業率波動起伏,但同時也削減了大量關稅和保護性措施。而通過讓墨西哥進口美國玉米,造成很多墨西哥農民破產,只得偷渡美國找工作。另外,雖然美國對墨西哥有貿易赤字,但墨西哥同樣是美國的第二大出口國。

NAFTA還促使美墨兩國打破障礙建立聯合生產線,兩國在供應鏈上互相依存。2016年美國從墨西哥進口160萬輛汽車,其中40%零件是美國製造。如果沒有NAFTA,僅汽車行業就要減少3.1萬個工作崗位。伍德羅威爾遜中心研究指出,NAFTA至少給美國創造了500萬個工作機會。

面對特朗普威脅撕毀NAFTA並設置貿易壁壘,墨西哥已開始尋求歐洲和中國作為新的貿易夥伴,因為他們不確定,特朗普還要築起多少堵「牆」。但可以肯定的是,若干年後,美國將會付出巨大代價,去消除這些「牆」對美國帶來的物質和名譽損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選美 的精彩文章:

金斯伯格大法官
凝視深淵:對話」修昔底德陷阱「之父格雷厄姆·艾利森

TAG:選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