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特朗普的牆」系列之一:特朗普建牆始末

「特朗普的牆」系列之一:特朗普建牆始末

這是選·美的第1091篇文章

本文作者王曉楓,《鳳凰周刊》特約記者。文章原載於《 鳳凰周刊 》第658期。上周我們曾發布該文章刪減版,在經《鳳凰周刊》同意後,我們現將此文完整版分為三篇推送,與諸位共饗。

通過建牆來阻擋非法移民,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競選時最具標誌性的口號之一。但在大多數官員和學者看來,邊境問題非牆可以解決,其背後複雜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困境才是問題根源所在。如今臨近中期選舉,距其就任總統一年有半,這座他誓言要修建的牆卻並未如願矗立在美墨邊境。

雖然有形的牆進展緩慢,但特朗普和他的政府卻悄然豎立起一座座無形的「牆」,從嚴控邊境到收緊移民簽證,再到四面出擊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些「牆」真能幫助美國再次偉大嗎?

《鳳凰周刊》記者親赴美墨邊境,探究牆背後那張交織著貧窮、暴力、毒品販賣和人口偷渡的複雜網路。

建牆影射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希望回歸白人化美國的複雜心態。這座牆不是一個現實計劃,而是一個理想社會的烏托邦。對於那些擔憂犯罪、毒品、失業和多元化的人來說,這座牆為他們提供了完美的心理暗示,代表他們的希望。

2018年6月27日,隨著共和黨發起的「折衷版」移民改革草案在眾議院遭壓倒性否決,意味著特朗普的建牆倡議再一次被擱置。因為在這份法案中,包括建牆在內的250億美元邊界安全預算。

幾乎在同一天,由於特朗普的「零容忍」政策導致大量非法入境子女被強行拘留並與父母分離,美國17個州聯合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這也是州政府第一次在法律層面上挑戰特朗普政府美墨邊境移民政策。

建一座牆是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戰略的核心內容,這寄託著他的復興美國夢。在他看來,有了這座牆,困擾美國多年的非法移民、毒品泛濫和工作機會流失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也就能實現他心中的「理想國」。

然而在華府,建牆這一想法卻曲高和寡,即便在共和黨黨內也存在相當大的分歧——反對者認為,建牆太老套且不經濟實用。對於國會的爭執不下,特朗普也失去耐心,因為他的總統任期將過半,頭號競選承諾卻毫無進展。更讓他憤懣的是,他的建牆訴求在蹉跎中漸行漸遠。迄今為止,他唯一得到的一筆錢只有16億美元,距離250億美元全款相差甚遠。隨著中期選舉開啟,焦頭爛額的特朗普亟需用建牆提振選民信心。

建牆的動機

特朗普對於牆的執著,代表一小部分美國人長期以來的夢想。

自上世紀80年代起,非法移民就成為美國國內主要社會問題之一。美國鄰國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經濟發展落後,腐敗問題嚴重,工作機會奇缺,導致大量非法移民從這些國家湧入美國。其中的一些人不但帶來治安問題,還讓美國社會中下層民眾覺得工作機會被侵佔,這種「受害者情結」屢屢被政客利用激發民粹主義情緒。

除了非法移民,國境線暗流洶湧的毒品更讓美國頭疼,大部分進入美國的毒品都經由美墨邊境線,墨西哥毒梟們利用各種途徑將毒品運入美國,每年賺取190億至290億美元巨額利潤。雖然美墨政府均制定政策嚴厲打擊,但收效甚微且死傷慘重,毒品走私卻肆虐依舊。

基於這樣的雙重原因,美國政界普遍認同要加強邊境安全,僅邊境巡邏隊預算就由1990年的2.6億美元激增至2017年的38億美元。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從本世紀初開始改革移民法案,但其間反反覆復,無論是小布希還是奧巴馬政府都鎩羽而歸。

「自2001年以來,美國國會就試圖對移民法規進行改革,但兩院從未就此達成一致。即便對DACA(「童年入境暫緩遣返」計劃),都未達成過任何共識。」前美國駐墨西哥諾加萊斯總領事克里斯托弗·蒂爾在接受《鳳凰周刊》採訪時感嘆道。蒂爾講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曾長期派駐墨西哥,對邊境事務十分熟稔。

與前任們一樣,特朗普也渴望通過解決移民問題為自己樹立政治遺產,因此他提出要在美墨邊境建牆,徹底將非法入境者以及毒品拒之國門外。

特朗普的提議讓南部邊境再次成為焦點:這條長達3145公里的邊境線橫貫美國4個州和墨西哥6個州,東段以格蘭德河為界,中段穿越索諾蘭沙漠及奇瓦瓦沙漠,西段經過聖地亞哥及蒂華納至太平洋海岸,地形地貌變化多端,有繁華都會區,也有沙漠、農田、河流和山脈。

如何管控綿延數千公里且地形地貌複雜的邊境,美國在過去幾十年的主要對策是建立隔離屏障。現存隔離屏障主要分為三種形式,其中一種是柱狀金屬柵欄,有空隙可以看到對面,有些柵欄會附加金屬圍牆;還有一種是鋼板界牆,這種比較老式。另外,有些地方設置的是普通公路路障。

上述隔離屏障並未覆蓋全部國境,只有1000多公里,且未連成一線,而是斷斷續續分布在邊境各處。有些屏障之間的缺口長達數公里,非法移民因此可以輕易穿越邊境。因為河流的緣故,得克薩斯州2000公裡邊界線上大部分都沒有屏障,也因此成為特朗普建牆的重點地段。

「來的人多了便有了牆」

以陸地邊境居多的亞利桑那州為例,雖然其大部分地方都建有柵欄,但也並非連成一線。在邊境重鎮諾加萊斯口岸附近,當地邊境巡邏隊新聞官詹姆斯·聖路易斯指著綿延起伏的柵欄說,從這個方向再往前10公里左右就沒柵欄了,因為那裡的地形難以建造隔離物。

「人們會從沒有柵欄的地方越境,因此要在那裡設置攝像頭和感測器,有人試圖入境時會被探測到,巡邏隊就會去查看。」他告訴《鳳凰周刊》。

諾加萊斯隸屬於聖克魯斯郡,是美國南部邊境最小的郡。雖說經過該郡的邊境線僅有80多公里,卻是毒品走私和非法偷渡的重要通道——因為從墨西哥邊境索諾拉州有一條跨境高速公路,一直延伸至亞利桑那州圖桑和鳳凰城,非法移民和毒品大都沿著這條公路流動蔓延。僅諾加萊斯一地,每月就遣返約1.1萬名非法移民。

托尼·埃斯特拉達是聖克魯斯郡警長,身材並不高大的他卻是亞利桑那州唯一的拉丁裔警長。他目睹了美墨邊境25年來的滄桑變化,手上佩戴的功勛戒指記載著他輝煌的從業經歷。在他看來,聖克魯斯郡就是美國邊境問題的縮影。

「美墨邊境本沒有『牆』,來的人多了便有了『牆』。」埃斯特拉達對《鳳凰周刊》回憶說,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美國邊境呈開放狀態,只有一些鬆散且空隙很大的鐵絲網。人們早上越過邊境來美國打工,晚上回到墨西哥一側與家人團聚。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人越境搶劫,監獄裡抓了很多墨西哥人。

到了90年代初,隨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生效,非法移民大量湧入美國尋找工作機會,加之毒品走私日益猖獗,美國政府開始逐漸升級邊境安全保護,也正式大規模在美墨邊境設障。美國陸軍工程兵團1994年對邊境圍牆進行升級,鬆散的鐵絲網被替換成飛機跑道鋼板。

2006年,《安全圍欄法案》和《國土安全撥款法案》在美國參眾兩院以壓倒性優勢通過,這兩項法案的通過徹底重塑美墨邊境。簽字儀式上,時任總統小布希表示,這是推進美國移民改革重要步驟,並先期撥款12億美元在邊境興建1000公里圍欄,以此阻止非法移民自墨西哥進入美國。根據2009年統計,每英里(1.6公里)圍欄建造費用差別很大,在40萬至1510萬美元之間。年代越新,建造費用越高,若遇上地理險阻,設計及施工成本還將增加。

自此,美國邊境上便開始豎立起這種高18英尺(5.5米)、寬4英寸(10厘米)的標誌性銹色鐵柱圍欄。然而,建牆並不容易,除了地貌限制,還要避開徵地難度大和容易引發生態破壞的爭議地段,因此美國政府只能選擇在容易開工地段興建圍欄,這也造成圍欄斷斷續續且形式不統一。

更新換代的牆

特朗普上台後,多次聲稱要對邊境圍牆更新換代,擬在2027年9月前加固或更換651公里現有柵欄,新增505公里隔離牆。屆時,隔離牆總長將達到1500多公里。雖然特朗普提議的總預算是250億美元,但民主党參議院國土安全及政府事務委員會報告指出,建牆以及添置相應巡邏設備至少要花去700億美元。

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9月的一份民調顯示,只有35%美國人支持特朗普建牆,他們主要的擔憂是,建牆費用由誰買單。為了說服民眾,特朗普甚至突發奇想提議建太陽能發電牆,這樣可以發電賺錢為建牆買單。但這個想法最終不了了之。

當然,特朗普也從未放棄過讓墨西哥為建牆買單的夙願。7月1日,墨西哥選出新一任總統——左翼民族主義者洛佩斯·奧夫拉多爾。奧夫拉多爾曾去美國多地拉票,還寫了一本名叫《特朗普,聽好了》的書,譴責了特朗普的建牆想法和對墨西哥移民的迫害。但特朗普並未將此放在心上,他在奧夫拉多爾當選後立即用推特表示祝賀,奧夫拉多爾也投桃報李表示感謝。據悉,二人已經通電話就邊境安全、貿易和北美自貿協定等問題交換意見。

雖然有個看似良好的開局,但美國《時代》周刊對這種「互相尊重」能保持多久持懷疑態度。民族主義至上的奧夫拉多爾曾誓言,墨西哥絕不會成為任外國政府擊打的「皮納塔」(內裝玩具與糖果的紙糊容器,懸掛起來讓人用棍棒打擊)。這樣的民族主義理念註定了他與特朗普終會分道揚鑣,也預示著特朗普讓墨西哥為建牆買單的願景將會落空。

鑒於尚未得到全部資金,特朗普只能讓公司先建造樣板牆。

2017年,美國政府公開招標,由不同公司承建樣板牆方案。2018年3月,這些樣板牆亮相加州邊境城市聖迭戈。如果國會最終批准建牆預算,入選的樣板牆將投入使用。

這些樣板牆造價每面從32萬美元至48萬美元不等,牆體高9米,但斜面、厚度及曲線等都不同。它們分別由來自亞拉巴馬州、亞利桑那州、得克薩斯州、密西西比州等地的6家公司承建,由混凝土、鋼鐵等材料建成,其中兩個採取柵欄和實心牆結合方案,另外6個是沒有空隙的實心牆。

雖然尚未公布最終入選方案,特朗普本人傾向水泥牆,但他也認同可以有空隙。對於最終方案是否由總統個人意志決定,國土安全部表示,特朗普看樣板牆只是採購環節中的標準流程。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前助理局長傑森·埃亨認為,特朗普不應對挑選哪種樣板牆表態,因為成本評估、技術評估一切都寫得很清楚,要照章辦事。

接下來的環節,這些牆將經受包括攀爬、挖洞、破壞和車輛衝撞等在內的一系列測試。尤為重要的是,這些牆得有利於邊境巡邏隊的工作。巡邏多年的聖路易斯認為,實心牆並不利於日常執法,因為其不利於巡邏隊了解偷渡者在牆下面和對面一側做了什麼,現在的柵欄式圍牆可通過空隙看到對面,有利於阻止犯罪行為。如果看到有人被攻擊且生命受到威脅,巡邏隊可以開槍射擊。

擋不住的非法越境者

在了解邊境事務的人看來,新牆即便再高、再堅實,融入再多高科技,也無法阻擋非法移民和毒品進入美國,因為背後真正的原因是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美國對毒品的需求。

「牆根本不能解決問題,一個人如果能千里迢迢、千辛萬苦來到邊境,你認為一堵牆能擋得住他?」埃斯特拉達激動地說,「我們還不如把錢花在解決貧困的問題上,而不是建造打水漂的牆。只要貧窮國家的人民看到美國有工作機會,就會源源不斷湧入,這樣才能養家糊口。」

美墨經濟發展歷來存在差距,在很多人看來,加劇這一問題的恰恰是NAFTA。這一協定給墨西哥中北部帶來經濟發展,但經濟紅利並未被均衡分配。墨西哥南部仍是依靠小農生產模式的農村,根本無法與美國機械化現代農業對抗,在自貿協定的衝擊下被碾壓得支離破碎。很多破產的農民一無所有,只有橫下一條心,偷渡美國掙錢養家。

「NAFTA的初衷之一是解決移民問題,因為可以在墨西哥創造很多工作機會,那麼墨西哥人就不來美國了。但事與願違,墨西哥雖然多了很多工作機會,但都是收入很低的工種,不足以養家。」美國著名邊境和移民事務社會活動家凱瑟琳·羅德里格茲對《鳳凰周刊》表示。

很多墨西哥家庭依靠來自美國的打工者生活。據墨西哥央行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11月,在美墨西哥人共向家人匯款261億美元,遠超2016年全年241億美元的紀錄。

跨越美墨邊境的不僅有來自墨西哥本土的偷渡客,還有長途跋涉而來的亞洲人。據聖路易斯介紹,由於中國人和印度人一般不會被遣返,這些人來了以後,甚至直接走向我們要求拘捕。「其中一些印度偷渡客還很挑食,只吃素食。」

為了阻攔偷渡者,過去10年,美國在邊境安全上花費超過1320億美元,用於增加邊防人員,設立新式圍欄、地面感測器、夜視監視攝像機、雷達、直升機、無人機等等。

這些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偷渡者的成功率,卻不能從根本上阻擋他們。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公開報告顯示,2015年邊境巡邏隊在美墨邊境逮捕了80%的非法入境者。但泄露出來的另一份報告因使用不同計數方法,發現實際逮捕數字僅為54%。這表明,建了牆的邊境依然存在很多漏洞。

據悉,偷渡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是翻越圍牆,有一種軟梯可以掛到圍牆上,然後直接翻過去。還有人徒手翻牆。埃斯特拉達笑說,曾經有兩名墨西哥青年背著雙肩背,只用了20秒就成功翻越了邊境柵欄,「這速度能得奧運冠軍」。

不過,由於圍牆附近安置了越來越多的感測器和無人機,加上邊境巡邏隊成員的增加,直接翻越圍牆變得越來越困難,非法移民們要另闢蹊徑,火車便是途徑之一。在諾加萊斯就有跨越美墨邊境的火車,一輛火車有好幾百米長,如果趁著停車期間攀爬貨車車廂,基本無人察覺。

為了逃避拘捕,一些偷渡者鋌而走險,繞道沒有界牆的邊遠山區或沙漠,但這無異於拿生命做賭注。國際移民組織的數據顯示,自2000年起,至少6000人死於美墨邊境。然而這些數字卻並沒有嚇退非法移民。自從特朗普上任並宣布建牆後,偷渡人數增加的同時,死亡人數也在上漲。聯合國的數據顯示,2017年前7個月有232人在越境中死亡,比2016年增加17%。

毒梟:邊境的主宰者

特朗普修牆的另一主要目的是阻擋毒品,但越境難度的增加反而給毒梟帶來了巨大商機。早在很多年前,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就指出,毒品戰爭一定程度上使毒梟得以壟斷向美國輸送毒品的通道。

如今,毒梟們不僅壟斷了毒品通道,還將生意延展至人口偷渡,因為跨越邊境變得更為困難。他們不但向非法移民索取高額偷渡費用,甚至強迫他們做運毒的「毒騾子」——人工運毒。

「牆讓毒梟變成了邊境真正的主宰者。」羅德里格茲感慨道,「他們控制販毒、販賣人口,還讓被販賣者攜帶毒品入境,可謂一舉兩得。以前一個人可以入境墨西哥,現在反而不安全了,因為毒梟們完全控制了那些路徑。最終他們既賣了毒品,也賺足了偷渡者的血汗錢。」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毒梟們就已經找出對付牆的計策,那就是地下隧道。一些隧道甚至配備有通風、電力和軌道運輸等先進設備。如今身陷囹圄的大毒梟華金·古斯曼·洛埃拉就是1989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諾加萊斯作為毒品隧道之都,邊境巡邏隊早在1995年就在此發現了第一條地下毒品通道。其地點距離口岸不遠,靠近一家快餐店。到目前為止,執法人員共發現170多個隧道,佔全美總數的75%。

由於這種隧道最深可下達地下21米,布魯金斯學會學者萬達·費爾巴布-布朗質疑,為何國土安全部自信地認為,特朗普提出修建的那種高9米圍牆能夠確保毒販們無法在地下開挖隧道。

毒梟們還不斷改進隧道內的設施和運毒方式,讓執法者防不勝防。執法經驗豐富的埃斯特拉達也不得不對毒梟們的「創意」嘆服,「我們曾在一個樓房下水道發現大量毒品,這個下水道通向墨西哥。下水道直徑1米,販毒者在下水道內設置攔截物,確保在某個地點截獲毒品。」

還有一次,埃斯特拉達所在的警察局不遠處一個下水道堵了,檢修人員打開井蓋下到裡面,發現了數台運毒測試設備。這是一個塑料裝置,裝有大麻和漂浮裝置,毒販們用這個測試從墨西哥經下水道運送毒品到美國要多長時間。

毒梟們一直在進步,且從未被超越。隨著科技進步,毒梟們亦開始利用高科技手段運毒,例如潛水艇、無人機和超輕型飛機。2016年,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截獲一艘運載價值2億美元毒品的潛水艇。面對與時俱進的毒梟,特朗普卻依然想用最古老的牆去阻擋毒品走私,頗有點唐·吉訶德戰風車的感覺。

更讓特朗普尷尬的是,大部分硬性毒品是通過正式口岸帶入美國的。美國緝毒局2015年的數據顯示,95%毒品是通過車船等交通工具從正式口岸流入美國。

為什麼會存在這樣巨大的漏洞?外交官蒂爾解釋說,美國有50多個邊境口岸,通過陸地口岸走私毒品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人工運毒,也可以利用車輛。毒梟們每天都要僱傭很多人運送海量毒品,運毒者數量龐大且方式多樣,他們會將毒品放在衣服里或綁在腿上。雖然有些人被抓住了,但大部分渾水摸魚通過,在口岸被截留的毒品只有15%左右。

埃斯特拉達的兒子就在邊境口岸工作,每天都看到有很多年輕人在口岸因為帶毒被抓到,一開始是可卡因、海洛因,近幾年有冰毒,量也越來越大,從盎司到公斤。在運貨高峰季,毒梟們還曾用2000輛大型拖掛型卡車集中運毒。用卡車運毒時,一些毒梟甚至聲東擊西,比如故意向執法部門透露某個口岸會有毒品販運,其實是調虎離山——同一時間,他們會在其他口岸偷運更多毒品過境。

鑒於邊境口岸存在的種種漏洞,埃斯特拉達曾向前國土安全部部長約翰·凱利建議,應當重點注意口岸,因為大量毒品從那裡進入美國,而口岸卻沒有充足的檢查人員把關。

蒂尓也認同,相比建牆,更應該關注如何加強邊境監控和檢查手段,例如攝像頭、動作感測器、無人機、伽馬射線感測器、X射線感測器、警犬等,因為販毒者的手段日新月異。當新的運毒方式被執法者發現,他們立即發明新手段,執法人員也必須用高科技去發現新線索。

被牆阻隔的人

鑒於種種弊端,精通邊境事務的執法官和外交官普遍認為,日益複雜的邊境問題不能簡化為用一道牆解決,再加上現有的牆已經帶來一些負面問題,例如家庭分離、隔絕社區、破壞生態等。

分離家庭是牆最備受詬病的問題,當初修建邊境隔離帶時,並未考慮到牆兩側社區和家庭紐帶。很多接受採訪的邊民都表示,牆那一側的人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外國人,而是家人。

咫尺天涯,很多家庭因為一道牆的分隔而成為兩國人,越來越嚴格的邊境和簽證政策讓他們難以生活在一起。如今,很多鐵柵欄上安裝了鐵絲網作為雙保險,這樣的設施為牆兩側家人的團聚平添很多障礙。牆邊的一對年輕夫婦告訴《鳳凰周刊》,他們是從圖桑開車來這裡與家人見面的,每個月都會這麼做。男的只會講西班牙語,他用不熟練的英語說,鐵絲網讓他無法擁抱家人。

「沒有鐵絲網的時候,我們一家人還能擺上桌子,隔著柵欄吃團圓飯,如果今後建了水泥牆,我們連見面都不可能了。」他的妻子無奈地說,「牆擋不住毒販,卻阻隔了我們這些普通人。這堵牆從物理到心理上隔絕了美墨兩國,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你不屬於這裡。」

被牆分隔的家庭固然有萬般痛苦,守牆人也有不為人知的壓抑。已經駐守諾加萊斯多年的聖路易斯介紹說,「我們中大多數人都來自外地,在這裡最多也就是5至7年,然後就調走了。帶家人來這裡的,沒幾年妻子不是要求離開就是離婚,因為這裡既沒有良好的教育資源,也沒有良好的公共設施,不適於養育子女。加上邊境巡邏工作很危險,我就差點被槍擊中過。」

牆作為一道物理屏障,不僅喪失了應對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的作用,還帶來很多社會問題,為何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卻視而不見?

對於這種困惑,比利時魯汶大學的馬克·胡奇教授解釋說,建牆影射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希望回歸白人化美國的複雜心態。這座牆不是一個現實計劃,而是一個理想社會的烏托邦。對於那些擔憂犯罪、毒品、失業和多元化的人來說,這座牆為他們提供了完美的心理暗示,代表他們的希望。在這些人的心裡,這座牆不僅能將所有危險擋在美國之外,還能讓他們找回因全球化而消失的生活方式。

特朗普正是用「牆」的理念成功動員了他的選民,也讓美國價值觀遭遇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逆流。記得1971年,當時的美國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參加位於邊境城市聖迭戈附近的友誼公園揭幕儀式,這個公園為那些被界牆分離的家庭提供短暫團聚的機會。帕特說,「我希望不久後這裡不再有圍欄。」諷刺的是,如今友誼公園附近的柵欄依舊豎立在此,而且更高、更大、更堅不可摧。

一名年輕的特朗普支持者卻對《鳳凰周刊》表達出這樣的困惑:「難道不建牆就能解決邊境問題嗎?難道不應該建造牆提高偷渡和販毒成本嗎?難道應該讓毒販和人販子一路暢通無阻來到美國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選美 的精彩文章: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欄目發展都是干出來的
美國和中國,能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嗎?

TAG:選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