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園夜雨,聆聽冬日江南園林之美
夜雨,在熹園獨步的這晚,我總算領略了江南園林的冬日之美。
夜幕降臨的後一刻,趁天光中還保留著這抹純粹的藍,將客舍後門輕輕推開,走進熹園。四周悄然、微寒,只聽見小雨淅淅瀝瀝打在頭頂油紙傘上的聲音,台階上偶響起自己的踱步回聲。
入夜時,整個熹園會亮起燈光,從「引桂橋」上的燈籠,到「紫陽書院」的門庭,船塢、牌坊、亭台、樓閣,合著倒影一起演繹著熹園的夜之盛景,是這冷峻的天氣里光。而更晚些,燈熄滅了,自有了一份萬籟俱寂的清幽,如果你不那麼膽小,便能享受這番藏在黑暗冷清之後的美。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一步,一景
陰雨天來到江南看園林,本該失望的,而一步一景的熹園給了我驚喜。
出入熹園大門,「引桂橋」是必經之路,橋的兩側燈火輝煌,直面「尊經閣」。在「尊經閣」拾級而上,便可達到整個熹園最高處,登閣四望,園內一切盡收眼底。封建時期的婺源,文風鼎盛,縣鄉共有書院藏書樓百座之餘,而這座「尊經閣」,便是以前朱家莊的藏書樓。
有景緻如此,何不扮一回古人行走於庭院內呢?於是模仿朱門求學子弟在橋上來來回回走了好幾遍。緩緩邁向大門,彷彿即將進京赴考,家人的囑託與期冀迴響耳旁:「你這一去,可是要蟾宮扳桂啊」;從大門徑直入內,走向「尊經閣」,彷彿金榜題名歸來,懷著不一樣的心情重遊這個曾挑燈夜戰的讀書之所。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講究風水的徽派建築怎麼能少了水的存在呢?
在外,水口處古樹蔥蘢,匯入九曲十八彎的星江河,西邊的錦屏山從北面迤邐而來,好像一座屏障,延伸到這裡,形成藏風聚氣、捍門鎖鑰之勢。
在內,從「尊經閣」的檯子望出去,便是被整個熹園建築所環繞的朱緋塘。水與建築的相互輝映在有燈光助力的夜晚里顯得更加生動了。岸上的熹園是光明、清晰、美好的,而水中的熹園呢?夜雨滴答滴答,池塘偶爾因風皺面,水中倒影則呈現出難言的朦朧之美,給人更多的遐想。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繞過「紫陽書院」的迴廊,見一老翁戴斗笠立於亭下,覺得這一場景太有詩意便舉起相機拍起來,不想被老爺爺發現了。
「姑娘,你是生面孔啊,來熹園遊玩的嗎?住得可還習慣?現在有些涼啦,秋高氣爽來熹園賞月才好呢!……」他也見人就熟,便攀談起來。原來,這是熹園的守夜人,從園林開放起就在這裡工作了,我是有些羨慕他的,畢竟他已獨享了熹園太多個寧靜祥和的夜晚。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夜雨,夜雨
入夜的熹園是極其安靜的,她便用冬日的細雨對你說幾句悄悄話。
於是你聽到了「引桂橋」旁的幾株楓樹被夜雨拍打著的聲響,你可能有點兒擔心上前查看,發現,噢,原來楓葉真的這麼美,就這麼幾株卻好像怎麼拍也拍不夠。
即使是太陽下山了,彈琴的小姐姐興緻未了還是會彈上幾首,於是漫步在湖邊,你會被這舒適的夜中柔情的琴聲所蠱惑,這是熹園之行最穿越的時候。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從所住的熹園客舍三樓往下看,正好是整個熹園全景,「星江河畔,面水依山,古樹掩映」,有人這樣概括她,初聽時覺得準確又好像少了很多,真正的熹園又豈是這幾個字便可描述下來的。你要挑個合適的時候造訪她,與她對話,最好能聽得熹園的一場夜雨、夜語。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圖文 | 瀟瀟Isab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