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冷易發心腦血管疾病?
健康
01-19
寒冬臘月,天寒地凍,隨著嚴寒的襲來,高血壓、心梗、心絞痛、心律失常以及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致死率大大增加。那麼,為什麼天冷易發心腦血管疾病呢?實際上,天冷易發心腦血管疾病,關鍵原因就在這個「冷」上。因為「冷」,給心腦血管疾病帶來如下不良誘因:
1、「冷」導致血管收縮。
寒冷常會導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縮,從而使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大,增加了心絞痛、心梗發生的概率。有研究表明,氣溫每下降 10 ℃,心臟病發病風險會上升 7%,可見冷刺激對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潛在危險。
2、「冷」導致血壓波動大。
寒冷會刺激交感神經,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就會增加,導致血糖升高,還會使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室內外溫度的變化等,容易造成血壓波動,導致血壓升高,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心絞痛等,心腦血管病發生率以及由此導致的死亡率也大大增加。如果天氣驟然變冷,日平均氣溫比前一天下降7℃以上,最高氣溫又在5℃以下,就更危險了。
3、「冷」導致飲食的改變,會使血膽固醇升高。
高膽固醇血症與心腦血管疾病關係密切。在寒冷冬季,人們往往更喜歡攝入高熱量食物,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膽固醇水平,以及血甘油三酯水平等,會增加患者心臟病、卒中發作的風險。
據上所述,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及易發人群,應避免「冷」帶來的各種誘因,最根本的是注意禦寒,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服,注意保暖,減少外出。此外,注意合理的膳食,要在限制總熱量的前提下,保持營養均衡。進行適當鍛煉,盡量或者必須選擇室內運動,增強體質。
(本文來源於家庭醫生在線 圖片來源於網路)


※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癥狀?心臟病會漸進性發生呼吸困難
※日常生活中食用油的認識誤區有哪些?
TAG:健康新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