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文人浪漫養心方式:隱於山中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古代文人浪漫養心方式:隱於山中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俗語常說,身心合一、相由心生。養生,最重要的是養心。《靈樞》中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

清 無款 《八段錦冊》

養心二字,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故宮的養心殿。在最近熱播的清宮劇中有這樣一個劇情:乾隆皇帝與富察皇后在養心殿交談。乾隆問:「皇后是否知道養心殿為何以『養心』為名?」皇后回答:「臣妾不知」。乾隆娓娓道來:「皇阿瑪在的時候,常常說起孟子的一句話:『養心,莫善於寡慾』,因此起名為養心殿。」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局部圖

清 無款 《八段錦冊》

尺寸:23.9厘米 x 14.5厘米

此藏品為台北故宮「杏林春暖——養生醫療趣味書畫」展展品。八段錦與太極拳均為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健身法。文獻中類似的鍛煉法,最早見於魏晉著名道士許遜(249年至347年)《靈劍子引導子午記》,並著錄於宋代道教的養生書。

八段錦由八種功法集錦組成,內容包括肢體運動和氣息調理,姿勢分站、坐兩種。站式要求雙腳與肩同寬,坐式要求盤膝正坐,配合舌抵上顎、意守丹田等細節,每種動作反覆多次。此為站式八段錦,照清宮千字文「歲」字編號,可知原貯於清光緒帝瑾妃(1873年至1924年)所居的永和宮。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局部圖

不僅做皇帝要修身養性,其他階層的人亦然,這一點上人人平等,沒有階級、地位之分。有人說,修身養性是一種境界,筆者反而認為,這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一個特徵,也是一種由原始本能所延伸出的追求。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局部圖

說到這裡,傳統文人的群體就不得不提。文人在養心中養生,對田園生活的嚮往是非常明顯與有趣的表現。田園既包括村居的鄉民生活,更包含郊野的園林生活,還包含著隱居的生活形態。古代文人在此生息、創作、養生,世俗的不如意在此得到撫慰,情緒與思想逐漸被修復,許多人也因此成就藝術人生。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局部圖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局部圖

曾有網友評選出十首中國最美田園詩,其中包括孟浩然《過故人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還有王維《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當然也少不了陶淵明《飲酒(其五)》那句最著名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局部圖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局部圖

在田園生活的日常中,文人們琴棋書畫、吟詩、喝酒、賞花、品香,無所不能、無所不雅,這構成了他們養生、養心的重要內容,並由此從講究、規矩、經驗,逐漸累積創造出一門又一門的文化內涵。例如賞花,僅地點就很有講究,像清人李漁認為,看桃花不應去名園:「惟鄉村和籬落之間,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由宋代林逋的《山園小梅》則可知,山園是賞梅的最佳地點。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局部圖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局部圖

不過到了今天,古代文人們養心方式的這種浪漫,對於現代人而言就像古人們當年追求的「蓬萊仙境」,多半只能存在於想像之中。但無論是在「車、馬、郵」都慢的過去,還是互聯網發達日新月異的當前,精神層面的健康對於生理層面的調節作用皆是普遍公認。不同的時代對於養心有著不同的詮釋,事實上,在筆者看來,養之道,除了學會自我調節,還離不開知識涵養的豐富累積。

清 無款 《八段錦冊》局部圖

所以,與其盲目追捧如今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門、魚龍混雜的時尚養生,不如從「心」出發,在科學飲食、規律生活的同時,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心靈的那一方凈土。

原文作者:汪沐

原文來源:《中國收藏》2018年11月刊《你重視養心嗎?》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中國收藏》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豐子愷談日本漫畫,沒想到這竟影響他一生的藝術生涯
故宮館藏這件東漢陶俑有何秘密?與法國館藏陶俑又有何淵源?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