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談!靈感迸發的心理條件

談!靈感迸發的心理條件

文/楊智勞

靈感是人的全部精神力量和積極活動時,產生的一種頓悟狀態。靈感是人的大腦深刻思考的結果,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靈感好象是一種神奇玄妙的現象,許多人覺得很神秘。其實靈感與人的所有心理現象一樣,都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從靈感產生的生理機制來講,人由於長期思考、琢磨、探索和研究一個問題,在大腦皮層上會發生一些印跡,沉積一些信息,建立一些聯繫,在意識和潛意識共同活動達到一定程度時,這些印跡信息、聯繫就會發生突然的質變和升華,解決問題的方案突然一下子明朗化,這猶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靈感發生的時候,具有如下心理條件:

人在靈感發生的思維活動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腦處於受激髮狀態。這時智力活動達到空前白熱化的程度,智力水平超過平時的智力極限。真可謂全力以赴、專心致志,這種如痴如醉、「不可思議」的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狀態,正是設計師的思維出神入化、靈感來潮、發明創造降臨之時。

對一個問題經過長期的反覆思考、切磋研討和嘗試探索,在艱苦、緊張的智力勞動之後,當精神放鬆的時候,如在田間散步、與朋友聊天或看戲看電視的時候,一旦受到某種刺激的觸發,或引起某種聯想,有時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靈感降臨了,頭腦里出現了一個閃光的思維「金點子」。

這正如古詩所描述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靈感驟然降臨之際,常常是情感激發之時。情動於衷而發於外情感是認識的催化劑。情感激發識升華 -- 靈感降臨。人往往是在情緒激動時閃現出靈感的火花。例如:詩人只有在情緒激蕩、心潮洶湧時,才能馳騁豐富的想像,寫出感人肺腑的詩篇。作家只有當自己為寫作的內容所感動時,才能創作出感染人的作品。

靈感表面上看是偶然得之,其實卻是長期艱苦勞動對勤奮的必然獎賞。我們不可想像,一個不學無術、遊手好閒的人能產生出靈感?有人認為門捷列夫是在玩紙牌的時候偶爾幸運地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大笑著說這個問題我大約考慮了三十年,而你卻認為我偶然成功,事情並非如此!

關於靈感的獲得,勤奮是靈感之母,靈感是勤奮之果。靈感是對「艱苦勞動的獎賞」。所以,大音樂家柴可夫斯基說「靈感這位客人,她不拜訪懶惰者」。

靈感人皆有之,但它怎麼產生、能不能人為控制,一直是人們嚮往破解的課題。靈感不能控制,但靈感產生的條件和過程卻是眾多研究者探索發現的成果之一。靈感產生的主要條件和過程是:

確立主題。靈感產生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是頭腦中要有一個亟待解決的主題問題,因為一個在頭腦中沒有確立急需解決問題的人,很難產生與相關問題牽連的靈感。即使有靈感,也會因為沒有確立要解決的問題而無從加工和完善。因此,靈感與要解決的問題是直接的關係,因果的關係。

專註思考。當大腦中的主題問題確立後,就會對欲解決的主題問題進行專註思考,一般情況下這種思考是緊張的、痛苦的、長久的,也就是說一定是經過了超出常規的過量思考,而這種過量思考正是促使靈感降臨的必經階段。

緩衝頓悟。專註思考的艱苦未必能有結果,過量思考往往使人的思路進入僵局。此時需要的是擱置和冷卻,放鬆緊張壓抑著的大腦,形成和促進頭腦中潛意識開始活動。擱置和冷卻,並不會使問題從你的頭腦里消失,而是由顯意識轉入了潛意識,放鬆大腦,調節情緒,這是靈感產生的重要環節。

整理加工。靈感帶來的也許只是一個符號、一個形象、或者一個片段情節,並非是一個完整結果。因此,它需要後期的整理、加工和完善。此時,就需要設計師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積累,知識越精深,經驗越豐富,就會將靈感演繹得越精彩,結果越完美。

靈感來自於勤奮,靈感來自於思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智造 的精彩文章:

平面設計配色原理!「知己知彼」
平面廣告中的視覺流程!無形的引導

TAG:設計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