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的人,現在過得還好嗎?

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的人,現在過得還好嗎?

人生在世,很多人都有一個不上班的夢想。在發願不上班的人中,有一些真的把工作辭掉了;真的把工作辭掉了的人中,有一些再也沒去上班;而這些再也不上班的人中,有一些成了長期的自由職業者,同時也成了父母眼中「社保沒人幫著交、悲慘又凄涼,不務正業竟然還養著貓」的人,說到底根本就是「咎由自取」的當代可憐蟲。

正因為自由職業的定義模糊,有人在微博上詢問「地下通道拉二胡」和「蓬頭垢面家裡蹲」算不算自由職業,還有人表示「自由職業難道不是無業游民的騙人說法嗎?」

但其實這幾年由自由職業者組成的零工經濟勢頭越來越猛啦。你發現沒有,除了在朋友圈裡刷屏的微商代購、短租公寓房主、滴滴司機和抖音上的全職網紅這些常規選項,你的好多原本在大公司做著看起來前途無量工作的朋友,也發布了和前公司門臉一起的做作合影,表示自己辭職了,然後時不時曬出長期混跡於聯合辦公空間的工作照。

黛安娜·馬爾卡希在她的《零工經濟》中說:如果把當前的工作世界看作一把尺子,設想它一頭是傳統意義上由企業提供的職業階梯,另一頭是失業,那麼兩頭之間範圍廣、種類多的工作選擇便是零工經濟。

過去的零工多半只是簡單體力勞動的外包,比如快餐、零售等行業提供的兼職工作,但是互聯網經濟和創業勢頭太厲害了,現在腦力和專業工作也可以被重組外包:比如,我們可以找一個獨立家裝設計師來家裡出方案;小企業也可以找個兼職人力資源顧問發工資;前不久濟南一群農婦寫文案收入萬元的新聞廣為流傳,大家一方面吐槽公眾號質量江河日下,一方面也感慨,那些打著莫名其妙正能量旗號的「寶媽網路兼職-打字員-手機刷單」的垃圾簡訊小廣告,原來背後是real勵志典範啊!

自由職業這件事似乎在哪裡都很火。2017年,諮詢公司麥肯錫發布的一份「零工經濟」報告顯示,在美國和歐洲,從事自由職業的人口佔到了20%至30%。在德勤公布的2018年度《千禧一代年度調研報告》里,超過半數的(57%)千禧一代受訪者已經把零工經濟看作最有吸引力的工作備選,而在年紀更小的Z世代中,這個比例達到了67%。

也是可以理解。這年頭大家都沒什麼安全感,旱澇保收的鐵飯碗已經成了上個世紀的傳說,當年從熱門金融專業畢業的朋友去銀行,說好輪崗卻做了櫃員七八年,至今還在各大社交網路誠邀辦卡、售賣審美成謎的限量版金飾;更別說如今從新聞專業畢業的朋友好像只能去做公眾號;而剩下的其他人還在擔憂自己的飯碗被AI搶掉。

怎麼辦咯?不得不說斜杠青年(Slash)這個詞十分與時俱進:吶,會計再學一份木工,銷售去上一門編程課,如果副業合適,就辭職單幹。

黛安娜·馬爾卡希的觀察結果是:「人人都希望有一份豐厚的收入,但是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工作中重要的是靈活性、自主權、契合度,以及工作的意義等。」

不過自由職業也不是什麼避風港灣,嘗試過freelance的朋友輕而易舉就能總結成功單幹的要素:足夠自律、人脈廣泛,有隨時隨地重新回到一個公司去上班的能力。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最強技能是摸魚,後路只剩「地下通道拉二胡」,那還是先別辭職了。

freelancer成功關鍵詞

博主

博主堪稱freelancer最成功樣本,比網紅聽起來高端,比「自媒體號」聽起來時尚,最棒的地方是博主的前綴也非常free:敢一次性試30支口紅的可以做美妝博主,撿了一隻貓的可以做寵物博主,在ZARA試衣間試穿秋冬新品並比心遮住臉的可以做穿搭博主,實在啥也不會的,還可以做生活方式博主。

代購

曾經有一位財經博主指出,當代年輕人發家致富的轉折點是生孩子,這裡的邏輯是這樣的:生孩子後產生了驚人的海淘需求——經常拜託別人帶奶粉很麻煩——自己走上代購之路後收入翻倍——反思自己為什麼沒有早點走上代購之路。

這裡也要提醒一下想以此為貼補的代購er和下文提到的微商er,記得關心一下新出台的《電商法》,明年開始納稅登記一樣不能少,還想好好做的可得早點綢繆起來。

微商

雖然不至於加入黑心面膜直銷團隊,但在朋友圈售賣自己滿懷心意製作的乳酪包、牛軋糖和蔥油餅乾夾牛軋糖也不失為短暫謀生的一種方式,不過說到底做這件事最大的價值就是「認清自己沒有烘焙天分和成為匠人的耐心並及時打消開甜品店和咖啡館的妄念」。

個人品牌

如今長期做freelancer的一個利好是,抖音的演算法給沒有資源積累的個人以龐大而神秘的流量支持,個人品牌的建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容易:大家好我是陸超,建立個人品牌真容易,真好。

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紅火了好幾年了,但是這股蓬勃向上的學習風氣仍然在地毯式席捲人們的生活,除了常規的理財課、職業技能提升課、心理自助課,市面上還出現了很多奇怪的收費課程:如何打15種蝴蝶結,如何製作鮮蝦三吃,如何點豆腐……對freelancer們來說,都不必擁有多個斜杠,冤大頭泛濫的時代里,看起來每一個三腳貓技都能變現。哦對了,點豆腐的點是make,不是order。

共享辦公

共享辦公空間的蓬勃發展讓大大小小的創業團隊有了一個看起來不那麼磕磣、比較容易跟應聘者和家人交代的辦公環境。而對自由職業者們來說,租用一個WeWork的移動工位不僅讓他們看起來處於一種「打工之上,創業未滿」的時髦gap之中,重要的是他們終於能免於「上廁所被收走咖啡杯」的恐懼。

freelancer陣痛關鍵詞

賬期

爸媽們的擔憂成真了!雖然對老一輩的「穩定論」嗤之以鼻,但freelancer確實會比其他人都更真切地感受到不穩定的痛苦,如果零工的賬期超過3個月,他們可能會撥打裸貸電話。

投資

因為賬期撲朔迷離,freelancer們不得不學習投資這門終身課;為此,他們不得不用教會別人點豆腐掙來的錢買《理財小白經典財務規劃課》;更慘的是,為了實踐書商的內容,他們在如今的A股市場里虧掉了很多錢……

發票

相比賬期,發票是freelancer的致富攔路虎中段位比較高的一個,當長期穩定的客戶產生了比較大的合作需求,對方會經常不切實際地希望兼職者提供發票,許多曾經只想「地下通道拉二胡」的混日子朋友就這樣被逼上了註冊公司的有為青年之路。

社保

長期freelance的朋友通常都有穩定的淘寶合作夥伴,幫忙打理社保和公積金事項,但問題在於,在社會夾縫中飄搖的freelancer們常常懷疑自己交社保和公積金的意義:我交進去的公積金能取出來抵房租不?現在北京明確了,想取出來治病救命是不OK的。

閑魚

當代當鋪,在遇到財務難關時,提供了一個體面的回血場所。加上共享經濟和綠色環保的光環,freelancer們常常將閑魚視為「不妨花點時間經營一下」的小生意預演。但糟糕的是,在處理了幾十個「在嗎」「便宜點」「學生黨沒錢你行行好吧」之後,作為賣家常常陷入自問自答的痛苦:好煩!我的時間也很值錢好嗎!難道我真的就差這幾十元錢嗎!……是的。

摸魚

因為沒有全職工作的打擾和與同事寒暄的必要,freelancer和deadline之間的大段空閑常常需要更投入和多樣化的摸魚來填滿。因為無人監督,普通的摸魚帶來的快樂已經不如往常,因此普通摸魚還會升級為在各種電商App瘋狂花錢。至此才會發現,全職工作的意義並不在於掙錢,而是讓人忙到來不及花錢呀!

社恐

因為常常有「誰知道未來會怎麼樣呢」的危機感,所以同一個圈子裡的freelancer們常常會互相介紹兼職機會,充滿了相互扶持共克時艱的感人氣氛。但是對於連say hi都困難的社恐患者,在接受別人介紹的兼職機會後,常常會產生一種無以為報的憂愁。

除了「你下個月房租能交得了嗎」「你社保咋辦」「你沒工作還能有對象嗎」這類常規煩惱,母親們更憂愁的是「我現在要如何針對兒女無業的倒霉狀況,靈活組織話術,跟和我一起跳廣場舞的老姐妹繼續吹牛」。

簽證

許多freelancer辭職後曬出了大量行走在青海湖邊、在汕頭街邊吞食一碗牛肉粉或投宿莫干山民宿的照片並慨嘆「這才是生活」,而這純粹是因為離職前忘了開在職證明辦簽證。

freelancer幻象關鍵詞

「我可以妥善安排我的三餐」

在生鮮電商平台費勁心思核算優惠、採購食材、清洗、烹飪,最終做出口味乏善可陳的三餐,發現外賣才是解放生產力的最優解。

「我可以自由安排我的生活」

freelancer的自由不堪一擊,因為常常接到一些急活。旅行途中在風景優美的山頂繪製圖表,深夜收到客戶要求改稿的語音,都會成為freelancer生活的美好回憶。

「至少我還能做家庭主婦/夫嘛」

清晨烹煮咖啡,在瓶中插好當天買來的鮮花,播放著古典音樂開展一天的相夫/婦教子的理想常常在實操性地嘗試了各種家務之後破滅——家庭主婦/夫這麼辛苦的工作怎麼著也得時薪500元才能僱到優秀而屈才的我吧!

「我可以在聯合辦公空間里遇到創業夥伴」

參加了3次莫名其妙的TGIM(Thanks God,it"s Monday)早餐會、TGIF(Thanks God,it"s Friday)晚餐會和神神叨叨的樓頂免費瑜伽課程之後,「在聯合辦公空間的辦公室里遇到未來的創業夥伴」的理想務實地切換到了「明天早點來說不定能搶到有沙發的位子。」

「我會成為一個斜杠青年」

通常最終沒能成為一個會計/健身達人/python課程結業學員/風險投資人,而是成為了辭職會計/健身卡轉讓區活躍用戶/python課程肄業學員/風險本人。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胡昱

特約記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三個月、脫三層皮,我把他從權健拉出來了」
一隻 83 歲的企鵝可以做些什麼?

TAG:第一財經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