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琉璃釉的特徵和琉璃瓷種類

琉璃釉的特徵和琉璃瓷種類

我們琉璃藝術歷史悠久,西漢《鹽鐵論》稱之為國之寶。琉璃釉主要用於建築屋面或局部裝飾及藝術裝飾的施有透明色釉的陶器製品。琉璃釉是低溫色釉之一,釉料以石英為主,鐵、鈷、錳為著色劑,以鉛為助熔劑。多為在燒好的素胎上施以琉璃釉,然後經低溫二次燒造而成,主要用於裝飾陶胎製品。釉色有黃、綠、藍、紫等多種。

到目前為止,我國最早的綠釉陶器發現於漢武帝的重孫漢宣帝在位期間的墓葬中。自漢宣帝以後,綠釉陶器製作在絲綢之路沿線獲得蓬勃發展,到東漢時期已經非常流行了。隋、唐時期多用於裝飾建築構件、冥器、供器等。明清時期繼續燒造琉璃釉,於皇家宮廷建築、陵墓照壁、宗教廟宇、佛塔供器以及器具飾件上較為多見。

漢綠釉採用氧化鉛 細砂(石英) 色劑(銅或鐵)的多元配方。它與我國本土胎釉同源的青瓷屬於不同工藝體系。漢代墓葬不僅陪葬品數量眾多,而且大多製作精美。隨著漢代的社會發展,隨葬漢綠釉的種類眾多。西漢中後期,仿銅陶禮器逐漸減少,東漢時期,出土的陶器以充滿世俗氣質與生活氣息的模型明器為主,如樓、灶、壺、勺、廁、耳杯、豬圈等,這些成比例縮小的陶制模型,成為研究漢代歷史重要的資料。

唐代彩色琉璃釉陶,又稱唐三彩,三代表「多」意,其色彩豐富,有綠、黃、藍、褐、白等。開元年間,唐三彩達到極盛,其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最能體現大唐盛世風采及唐代雄渾博大的氣度,都閃爍著中國古代社會鼎盛時期的藝術光輝。唐三彩是無數先人藝術和智慧的結晶,是唐代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高度發達的文化藝術文明結合的產物,其不僅擁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科技價值,更是在當代藝術品市場中是顆耀眼的明珠,市場價格較高,未來升值的潛力仍然巨大。

宋三彩是唐三彩製作的延續,由於製作於宋代而稱宋三彩。宋代北方生產三彩器的窯口有磁州窯、登封窯、魯山窯、扒村窯和寶豐窯等多處。燒造器物多為爐、枕、盤、盆和洗等實用器,較少有唐代那種駝、馬、俑等動物和人物造像。其製作工藝也與唐三彩略有不同。唐代多種彩釉之間,相互交融,雖有少數作品也用刻畫線條的方法隔離不同色彩,但不像宋代那樣普遍使用印、刻畫工藝,再以不同色彩釉料直接在胎上搭配裝飾成花紋圖案。釉色多為黃、綠、白、褐等色彩。

法華釉又叫法華釉陶或稱法華花器,是我國民窯中風格獨具的陶瓷產品,它始創於元代,盛於明。法華器的裝飾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蔡鍔琉璃釉直接繪染紋飾,另一種採用宋代壁畫中的立粉技法,在陶胎表面上用泥漿勾勒出凸起的圖案輪廓線條,然後分別填以紫黃藍綠各色釉料進行裝飾,入窯燒成。法華彩瓷器造型莊重大方、色彩濃艷、立體感強,這是它的特點。法華器的器型以罐和瓶居多,人物造像有為出眾-圖案以人物和花鳥為主。法華彩有陶胎和瓷胎之分,陶胎大多燒制於北方窯口,瓷胎多屬南方窯口。釉色常見的有綠,藍,黃三色,也少見白色,紫色,景德鎮琺華瓷的釉色以黃、綠二色為多。最早的法華彩出現在元代中晚期,到了明代法花彩的用途較為廣泛,到了清雍正以後便漸漸停造。因表面採用堆貼技術,故紋飾圖案富有立體雕塑感,玲瓏華麗,其品種有法藍釉(晶瑩潤澤,尤若寶石,釉面可見極細的魚子紋)、琺翠釉(又叫琺綠釉,今人也叫孔雀綠)。

明琺花人物紋罐

素三彩,名為彩,實為釉,是以釉代彩,也是從古代琉璃釉發展而來。明代中葉以後,低溫色釉的發展已日益增多和成熟,創製了黃、綠、紫三色低溫釉,稱「素三彩」。因沒有紅色,故以「素」來表其特徵。除以上三色外,清代尚有黑、藍、白釉色,是在素三彩的基礎上,不斷發展的新品種。在素三彩中,黃釉是最主要的色釉,它是以鐵為著色劑的彩釉。成化、弘治、正德的黃釉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清代以後黃釉色調愈來愈淡,其含鐵量愈來愈低。綠、紫釉色變化雖然沒有黃釉鮮明易辨,但其色調深淺亦隨銅和錳的含量多少和其他著色元素的影響而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手工拉坯和機械壓制工藝的區別
瓷器的重要特徵-底足鑒定瓷器真偽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