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那個全身名牌的人,賣房還債了」:一個合格的成年人都懂得剋制

「那個全身名牌的人,賣房還債了」:一個合格的成年人都懂得剋制

01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組數據:

2017年,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一項上的年支出,超過了5千億元人民幣。

中國消費者的消費量,占當年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量32%,相當於買下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

世界奢侈品協會數據顯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平均年齡已從35歲下滑到25歲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人喜歡用奢侈品標榜自己,甚至越來越朝著年輕化發展。

5年前,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比其他國家年輕10歲,現在這個年齡差將近達到了20歲

無數剛踏入職場,甚至還未畢業的年輕人,都開始渴望擁有和自己收入不成比例的奢侈品。

庄庄就陷在了奢侈品的誘惑中,難以自拔。

庄庄跟我說,因為自己畢業就進了某知名外企,同事們都光鮮亮麗。

私下碰面,很多同事都會相互打量,全身淘寶自製品的庄庄自卑了。

她很快辦了信用卡,給自己購入幾套好衣服,又發現自己的首飾、包包、化妝品、鞋子都配不上了。

後來,更是迷上了奢侈品,出門沒個奢侈品傍身就渾身不自在

畢業至今,庄庄工資已經翻了幾倍,但她仍然是個月光族,還背著不小的卡債。

庄庄說,她也知道這樣的消費習慣是錯的,但是她一看到好看的東西,就控制不住自己。

朋友圈裡的庄庄,過上了人人艷羨的生活。

但生活里的庄庄疲憊不堪,每個月超負荷的借款壓得她透不過氣。

她說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體面的生活太累了

02

看到庄庄的留言,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的一部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女主人公Rebecca是一個財經雜誌的記者,她是天生的購物狂。每當看到名牌,她的心裡便升騰起戀愛般的感覺。

所以她在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間,卻一分積蓄都沒攢下來,反而負債纍纍。

她曾經衝動之下,花了12000美元買了自己根本用不到的潛水用具;

買兩百美元一條的內褲;

甚至在所有的卡被刷爆之後,向陌生人借錢買絲巾......

控制不住自己的Rebecca,每個月都要面臨巨額的信用卡賬單和銀行的催款電話。

Rebecca 也曾經試圖戒掉購物癮,但都以失敗告終。

為了躲避債主,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不斷膨脹的物慾,Rebecca的生活充滿了謊言。

最終她在事業巔峰謊言被揭穿,她的信譽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愛她的人和她的朋友離她而去。

這時,她才下定決心改正自己的毛病。

電影是藝術,自然有一些誇張的成分在,但藝術何嘗不是來源生活?

看到庄庄,我彷彿看到了生活中的Rebecca。

其實,人都是有慾望的,更好的生活,也是值得追求的。

但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能力滿足自己的慾望嗎?想要的生活,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嗎?

禁不住誘惑,總是想買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東西,都是不懂得剋制自己的表現。

王陽明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意思是說,人需要有為自己著想的心,才能剋制約束自己;能夠剋制約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深以為然。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不過是懂得剋制。

03

前幾年有個新聞,說一個女子劉某信用卡透支了300多萬。

等到警方逮捕她才發現,她把這些錢全拿來買了奢侈品。

劉某和丈夫共同經營一家教育機構,剛開始賺了很多錢,她迷上了奢侈品。

能力範圍內的事,本無可厚非。

可怕的是,在企業經營不善,家庭負債纍纍後,劉某卻已經控制不住自己了。

於是她瞞著家人,惡意透支各個銀行信用卡300多萬元,只為了購買奢侈品。

包包一定要義大利的名牌,不然拿著沒檔次;

spa水療、面部保養每個星期都要做;

Gucci的包包、Prada的外套、Channel的香水,當民警來到劉某的家裡時,看到的是一個擺滿了奢侈品的衣帽間.....

瘋狂的物質消費,最終還是要家人買單。劉某的父親最終將家中的房子賣掉,為其還債。

被抓後劉某說:「我曾經無數次地提醒自己這樣做的後果,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結果就是拖累了家人,還要面臨牢獄之災。

「控制不住自己」,說白了就是剋制不了自己的慾望。

及時享樂,總是舒服的,所以人們很容易成為慾望的奴隸。

但是一個合格的成年人,應該有克制自己慾望的能力。

當你的收入還買不起奢侈品時,就應該放棄奢侈品;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就應該沉下心來學習;

當你的能力還實現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慢慢積累。

如雨果所說: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自動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聰明人。

一個成年人,對能力滿足不了的慾望,都無法掌控,何談人生?

04

終身成長詞典詞條《32:延遲滿足》中,寫了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米歇爾,曾召集了數百名4歲大的幼童,把他們留在一個房間里,並告訴他們:

「我給你一顆棉花糖,然後給你15分鐘。如果我回來的時候這顆棉花糖還在這兒,你會再得到一顆,這樣你就會有兩顆。」

結果發現,關門期間,三分之二的孩子把棉花糖吃了。

14年後,米歇爾對這群已然18歲的孩子,展開了後續研究,結果發現:

那些幾乎不能等待的孩子,都比較自大,在他人眼裡是頑固、愛嫉妒、容易受挫的人。

而那些能夠管住自己直到實驗人員回來,才吃棉花糖的孩子,則具有更好的社交技巧、更強的社會競爭力和可靠性,他們更堅定、更守信、學術成績也更好。

其實,生活中很多痛苦,都源於我們失去了對慾望的掌控,不懂得延遲滿足。

制,其實是一種更高級的自律

要想不讓生活失控,過上自律的人生,唯有學會克制自己的慾望。

那麼,我們該怎麼克制呢?

姜思達曾經在「奇葩說」上,提出過一個克制慾望的建議:

有錢買的時候,喜歡喜歡真喜歡。

沒錢買的時候,呸,真丑!

懂得剋制,應該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與君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中國95後數據報告》出爐:三觀一致的感情,能幸福多久?
《時光倒流的女孩》:所有失去的,都會再相逢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