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玉和硬玉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說「溫潤如玉」?
撰文/王長秋(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世界聞名,我們在語文課上也學習過《絲綢之路》這篇文章。但是,你知道嗎?絲綢之路的前身,其實是一條「玉石之路」,它將我國新疆和田一帶的優質玉石,源源不斷地送往我國中原地區以及西方國家。玉以其溫潤凝膩的質感、純凈晶瑩的靈氣、堅密難折的韌性以及或艷麗或素雅的色彩,深受國人的喜愛和推崇。藉由這條「玉石之路」,中國也成為享譽世界的「玉石之國」。
今天,我們在形容一個人既具有外在形象之美,又擁有內在氣質和修養時,仍然會用到「溫潤如玉」這個詞語。那麼,玉到底是怎樣一種材質?為什麼會有軟玉和硬玉之分?「溫潤如玉」又從何說起?
玉是什麼?
中國的用玉歷史漫長而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北方紅山文化以及距今約4500年前的南方良渚文化遺存中,已各自出土了百餘件精美的玉器。中國古代主要從外觀特徵上對玉進行限定,比如,具備溫潤、細膩、緻密、堅韌、潔凈等特徵的美石即為玉。人們常常愛用玉來自比,以彰顯君子應具有的仁、義、智、勇、潔等高尚品格。
而今天,我們對玉的科學定義為:玉是自然界產出的美觀、耐久且稀少的,可以加工成工藝品的礦物集合體或非晶質體。即玉是達到寶石級應用的天然岩石或玻璃體,不包括單晶寶石(如鑽石、水晶)和那些形成與生命活動有關的有機寶石,如珍珠、琥珀。
按照現代科學的概念,玉的品種有很多,如軟玉、翡翠、蛇紋石玉、獨山玉、綠松石、青金石、孔雀石、瑪瑙等。其中,最受大家喜愛的,應屬軟玉和翡翠。
軟玉和硬玉有何區別?
我們經常會在鑒寶節目里聽專家說軟玉和硬玉,其實,它們的硬度差異微乎其微。那麼,「傻傻分不清楚」的「玉石小白」如何去區分它們呢?
首先,從科學實驗的角度,由於軟玉和翡翠是組成礦物不同的兩種玉石,人們通過紅外光譜或X射線衍射分析,可以確定其礦物相,從而明確區分兩種玉石。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辨別呢?實際上,由於組成礦物以及結構的不同,兩者的密度、折射率的差異也比較明顯,通過簡單的密度或折射率測試,也可以對兩者進行有效區分。
此外,這兩者在顏色、光澤、透明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異,如軟玉多微透明,具油脂光澤,多見白、灰白、灰、暗綠色,且顏色較均勻;而翡翠常見半透明甚至亞透明,具玻璃光澤,多見鮮艷的綠色、白色,顏色常不均勻。有經驗的人通過外觀觀察,也可進行一定程度的區分。
玉為什麼這麼細膩?
玉深受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溫潤凝膩的質感,也有人乾脆直接簡化,稱之為「玉感」。那麼,要具備這樣的質感,首先,組成礦物的顆粒要細小,最好肉眼觀察無顆粒感,也就是地質上所稱的「隱晶質」,用數據說話,就是礦物粒徑小於0.02毫米。其次,顆粒結合要緊密,即無間隙地緊密接觸。此外,還需要儘可能均勻且純凈,雜質或裂紋無或極少。正因為這樣,玉就有了很好的細膩度。
另外,玉的溫潤感與光在其中的傳播有關。就軟玉來說,這種溫潤感主要取決於合適的透明度和油脂光澤。小夥伴們試想一下,假如過於透明,光線在玉中的傳播幾乎無損失,就不會顯出油脂光澤,只是看上去晶瑩剔透。而油脂光澤的出現,需要玉石的結構能對入射光產生漫反射。
軟玉的典型結構為纖維交織結構,即其中的透閃石(或陽起石)呈纖維狀無定向地隨機交織在一起,這樣,入射光在顆粒之間的接觸界面上,就會產生折射和反射。正是因為玉石中無數這樣方向隨機的小界面,一方面阻礙了光線的順利透射,同時又產生了良好的漫反射,才使得玉石看上去如脂肪般柔和凝潤。
今日知識點
中學地理| 玉石;礦物質
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
加入「知力中小學生科學群」,
青少年科普內容與活動、粉絲福利!
在這裡搶先獲得!


※中科館大講堂《知識就是力量》系列講座之「中國皮影的發展之路」
※檢測水污染!放這「蛇」在水裡游一圈,污染源頭一探便知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