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世紀女性只剩半塊下頜骨,考古學家刮下牙垢,破解了歷史謎題

中世紀女性只剩半塊下頜骨,考古學家刮下牙垢,破解了歷史謎題

考古學其實也算一種臟活累活,雖然有時候能挖出金銀器、青銅大鼎,但更多時候挖出來的還是白骨。僅憑這一點,很多人會把「考古學家」從「我最想乾的職業」列表中果斷划去。但其實,考古學家乾的工作遠比我們想像中更艱苦,比如這次德國的考古學家,要從人類下頜骨上刮取牙垢進行研究。

在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和約克大學合作的一個項目中,研究人員從中世紀女性牙齒牙垢中分離出極其昂貴的顏料——青金石,表明這位女士是最高水準的手稿插畫師。從牙垢分析出人家的職業,研究人員的腦洞是不是太大了?

這名只留下一塊下頜骨的女性來自德國,她在公元1100左右被埋葬,確切的說葬在德國西部達爾海姆的一間小修道院的墓地。現在這間修道院已經成了廢墟,只剩下一點殘垣斷壁,但它並非籍籍無名,最早的書面記錄能追溯到1244年,並在14世紀時被毀。

這名女性的下頜骨是研究牙齒結石項目的一部分。牙齒結石很常見,也就是常說的牙垢,是人活著的時候牙齒上形成的鈣化物。研究人員通過穩定同位素分析牙垢,可以識別人們生前吃過什麼,或者吞過什麼,聽上去不怎麼衛生,但這就是科學。

牙垢中的青金石微粒

女人死亡時年齡不小,在45到60歲之間。她的骨骼沒有明確顯示其死亡原因:沒有疾病、受傷、感染。只有一個不同尋常的顯眼特徵:她牙齒上的藍色斑點,光譜分析顯示藍色來自青金石。

「關於這種礦物如何嵌入這位女士牙齒的結石中,我們設想了許多可能性,」約克大學研究員解釋道,「根據口腔中色素的分布情況,我們認為最有可能的一種情況是,她是一名彩色手稿繪畫師,並在繪畫中時不時去舔畫筆的末端。」

中世紀,歐洲的青金石全部來自阿富汗

在中世紀,青金石製成的顏料很珍貴,和金粉、銀粉一樣,只會在最重要的手稿上使用。惟有具有特殊技能的文士和畫家才能接觸這些東西。

這種昂貴的顏料發現於11世紀德國農村的一個女人口中,確實前所未見。雖然眾所周知,德國是那一時期歐洲書籍生產的中心,但之前很少發現女人的作品。為了表示謙卑,許多中世紀的文士和畫家都不會在他們的作品上署名,這種做法掩蓋了女性的貢獻。在手稿製作歷史中,沒有女性獲得過極高的知名度,這使得許多現代學者認為女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無關緊要。

這次牙垢的研究結果,不僅顛覆了中世紀手稿製作歷史的傳統看法,也揭示了一些個人的生活習慣。這個女人的遺體原本是一個相對不起眼地方的相對不起眼發現,但通過細緻地研究,人們發現了不少新知識。

「現在,我們從這個女士身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她不僅僅是個畫家,還是一個在偏僻鄉下進行創作,並且能夠使用昂貴顏料的創作者。」研究人員說,「如果沒有牙垢分析技術,她的故事可能被永遠隱藏起來,聽起來就讓人扼腕嘆息。不過往好的一面想,通過分析更多人的牙齒,或許我們能從中世紀的墓地中發現更多秘密。」

通過分析逝者的牙垢進行科學研究,恐怕很多人都受不了。如果有孩子知道了這個情況後,還毅然選擇了考古學,那他一定是真愛這門學科。

你對考古學家分析牙垢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贊、轉發,支持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廁讀大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六次「清君側」,中國成功一次,日本失敗,非洲成功一次
秘魯發掘出三具19世紀華工遺體,隨葬品令人氣憤,堪稱惡俗不改

TAG:廁讀大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