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富貴險中求:魏晉時期,危險與機遇並存的西域商路

富貴險中求:魏晉時期,危險與機遇並存的西域商路

漫長而遙遠的距離,使渴望發財的胡商得想盡辦法維繫安全。他們得應對沙漠、戈壁、盜賊和飲水問題,還得處理好與沿途各政權、部落的關係。基於這些考量,胡商在跋涉的路上,往往由多人組成商隊。最富有的胡商會自養保鏢。窮一點的胡商也會掏錢向富有的胡商尋求保護。

一路上,嚮導與武裝人員一路跟隨,必不可少。商隊里的護衛首領,通常手握千里眼,身處商隊中間位置,行使著調度與分配職責。一路上,他會騎馬遠眺,提前探知路程危險。

圖1:胡商陶像

「每支商隊的駱駝數目多寡不等,有五十頭,一百頭,甚至多達一千頭。」總是結伴而行的商隊,大多規模龐大,這能增強商隊的抵抗力量。有使團加入的商隊,規模便更加龐大了。這種商隊,「少則數百人,多則五千人。」商隊的實力與經驗,也吸引著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學者、工匠、傳教者等,紛紛搭載加入進商隊的駝隊中。

如此多的商隊成員,不是單一的民族與身份。混合的民族、多樣的身份可不是只為著「國際化」好看。這也是從商隊的安全出發,利於沿途處理好人際關係與語言環境。

胡商的商隊成員,來自不同的地域、國家和民族。他們分別熟悉著沿途各地的風俗和人情,各有門道協助著商隊順利通行。即使當初來自五湖四海,可從進入商隊那一刻,每一個成員均承擔著保護商隊的責任,同時,他們也接受著商隊的庇護。

靠著成員們的關係,商隊小心翼翼地打點著沿途各政權、各部落的關係。粟特商人是商隊中的代表人物。長時間處於外族控制和良好經商環境中的粟特商人,頭腦靈活很會察言觀色。他們懂得順應討好,靠賄賂和低眉順眼,努力建立著良好的經商環境。

一路跋涉一路安排,這還遠遠不夠。路途中,商隊很是低調謹慎。他們喜歡沿著山邊路線前行,以便能找到水源,還有利於躲藏。不過,危險的情況仍舊避無可避。

圖2:《周書》

從敦煌莫高窟《胡商遇盜圖》中可窺見,遭遇盜賊的商人,只能無可奈何地獻出貨物,祈禱神靈護佑。《周書·吐谷渾傳》記載:「涼州刺史史寧覘見知其還,率輕騎襲之於州西赤泉,獲其僕射乞伏觸扳,將軍翟潘密、商胡二百四十人,駝騾六百匹,雜彩絲絹以萬計」。可見,即便是使團商隊,也會因得罪、沒討好其他政權而遭受伏擊。

圖2:《胡商遇盜圖》

不過,如此多困難都不能嚇退以粟特商人為代表的胡商。胡商的身影,頻繁地出現在中原土地上,他們的往返,促進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貿易的繁榮。也有中原商人去西域淘金,不過數量卻遠不及胡商到中原的人數與規模。究其原因,皆因當時的中原地區經濟更為發達,燦爛的文明更為吸引異國商人。

幸在駱駝這吃苦耐勞的夥伴,始終忠誠地伴隨著胡商,伴隨著商隊。它一直不離胡商左右,馱載繁重的人與貨物。從後世出土的墓葬藝術可看到,駱駝的形象與胡商緊緊捆綁在一起。那駝峰上的貨物也清晰可見,有駝囊、絲捆、絲綢,有織物、毛毯、皮貨,還有獸瓶、長頸瓶,這或許是真實記錄,也或許是藝術家對商隊的藝術創作。

不管怎樣,「駱駝載貨」成為人們記憶中來自胡商的印記。尤其那道「馱載絲綢」的形象,更成為極具象徵意義的造型。

尾隨駱駝,牛、馬、驢也是胡商的路途夥伴。只不過,在馬車、驢車、牛車馱載貨物的同時,馬還被人們選為乘騎工具。

緊繃的精神,路途的疲憊,始終籠罩著那一個個渴望發財的胡商。或許只有跨入河西走廊那一刻,才能得以稍微緩歇。而堅韌又孤傲的河西走廊,則默然注視著土地上那些熱鬧的人與事。

行走至河西走廊,胡商會選擇稍作休息,或開始販賣商品。的確,河西走廊是當時中西往來的商業大節點,這裡擁有提供食宿的地方,也有販賣商品的場所,這一切,吸引不少穿梭來往的商人、使者、僧侶居住下來,成為他們長期工作生活的據點。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動亂不止的中原無暇顧及河西地區。河西地區歸入五涼政權的控制之下。基本穩定的五涼政權,在動亂的社會環境中護佑著絲綢之路的通達。東西貿易中的河西地區,地位節節提升。除河西走廊外,被人們廣泛知曉的驛站也提供著商隊的給養。可是,只有進入中原王朝統治地區,才能享受到這種福利。風餐露宿,更是胡商與商隊的常遇境況。

由於當時中原政權各據一塊,胡商中的粟特商人開始琢磨開闢新的絲綢販運路線。果然他們開闢出新的貿易路線,這條新路線與河西走廊平行,被稱為「吐谷渾道」,或「河南道」。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無利不起早:魏晉時期「胡商」的生財之道
約翰布雷斯頓·馬克斯韋爾家庭相冊:他的學生和深愛的妻子在其中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