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中庸》:建築之美 中和自然 方正對稱

《中庸》:建築之美 中和自然 方正對稱

導讀

李澤厚先生在《華夏美學》一書中將華夏美學定義為: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華傳統美學。也就是說,華夏美學思想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由儒家的經典文本所提出、框定並延續傳承下來。

儒家經典中蘊含豐富的美學思想,等待人們結合現實去發現、解讀

如《中庸》中提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是世間事物的根本屬性;「和」是天地萬物所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則。中和之道既是個人修養、為人處事之道,也是管理社會人群之道。當然中和之道也可解讀為華夏建築學之道。

《中庸》至少提供了華夏建築美學中的中和自然、方正對稱這兩大美學觀點。這對於後世建築選址、材料選擇以及風格樣式等影響巨大。

中和自然、方正對稱包含著「自然」之中和與「人為」之方正對稱這兩個方面。其中包含著自然與人為兩個方面,而這二者並不矛盾。因為在中庸美學中,即使是「人為」也要符合自然的法度。

看一看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是如何貫穿這兩大美學觀點的。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總體上追求中和自然之美。你看,中國古代的建築一般都不是特別高,強調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和諧。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之美,全是因為自然。人生天地之間,也是自然中的一份子。人與自然是相生互融、榮辱與共的和諧關係。《中庸》所講的「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正是這個道理。

如在房屋建築方位的選擇上,我國素有「前有照,後有靠」的通俗說法

也就是說,所建造的房屋要枕山面水。前面最好有水,後面要有山。房子前面有水,體現的是建築靈動之美。房子後面有山,體現的是建築的實用之妙。

你想啊,你家房子前面有一池春水,你可以臨水而觀,自然會有心曠神怡、神清氣爽之感。房子後面有一座山,可以讓人頓時覺得厚重踏實。

更為實用的是,冬天一般刮北風,這樣山就可以擋住寒氣,讓房子在冬天也不至於太冷。

我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所以我們在去北京、西安等古都旅遊時,所見到的建築也多以木材、磚瓦為主。這形成了我國傳統建築中的經典材質選擇。

這一總體追求將靈動與實用中和在一起,也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貫徹,實現了山水、天地、人物的一體,體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統一。

正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樣的房屋建築體現的可是仁智合一的大追求,將生態智慧與美學思想合為一體。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在結構上追求方正對稱之妙。也就是說,建築風格上特別凸顯中心觀念、中正理念、對稱訴求。時至今日,先秦甚至漢代的建築早已不存。

幸運的是,今天我們可以通過漢代的畫像磚石復原看到漢代建築樣式。如漢代建築中的皇宮、宮殿、陵墓、廟宇等建築物前的「闕樓」,極具方正對稱之妙。比如有名的漢代未央宮、建章宮等莫不如此。

即使到後來的建築,在結構上也都追求極致的對稱。如今天赫赫有名的北京中軸線所形成的既有中心,又有對稱的建築布局。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市有一條東西對稱布局建築物的對稱軸。

直到今天,北京市諸多新建築也按這條軸線來建設,將這一中軸線大大北延。如鼎鼎大名的「鳥巢」「水立方」就處於中軸線的北延線上,並且一圓一方,體現了天圓地方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大寒:苦寒將盡 善自珍重
站在風口上的成功者 已經準備了很多年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