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東坡晚年「二帖」: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東坡晚年「二帖」: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總第一四〇八期;歡迎關注。

人生最大的弔詭,往往是不經意之間的一語成讖。

被貶於黃州的第三年,蘇東坡寫了一首詞《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他可能自己都沒有想到,此後的命運,真的被自己說著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臨江仙·夜歸臨皋幻境工場童聲合唱團/李健 - 宋詞輯壹

人們樂道於蘇東坡的樂觀,其實,我們在他的詩詞與書法中,或許能看到一個骨子裡悲觀的情愫。以這句詞為契機,我們今天不看他的名作《寒食帖》,倒是來看看他晚年的「江湖二帖」,體會那種筆墨里的蒼涼。

01/

《渡海帖》

軾將渡海。宿澄邁。承令子見訪。知從者未歸。又雲。恐已到桂府。若果爾。庶幾得於海康相遇。不爾。則未知後會之期也。區區無他禱。惟晚景宜倍萬自愛耳。忽忽留此帋令子處。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軾頓首。夢得秘校閣下。六月十三日。

此帖書於宋元豐三年(1100),蘇東坡被赦,終於可以從海南島返回大陸中原了。渡海前夕,想與故人見上一面,但不巧錯失機緣,蘇東坡有一種預感,「未知後會之期也。」

事實上,蘇東坡的書法,從早期《寶月帖》的追求用筆精細、字體遒媚,到中年的大轉折如《人來得書帖》,再到這幅六十五歲時的渡海之作,才完成了自己的書法蛻變:以無法勝萬法

02/

《江上帖》

軾啟。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懷仰世契,感悵不已。辱書,且審起居佳勝。令弟愛子,各想康福。余非面莫既,人回匆匆不宣。軾再拜知縣朝奉閣下。四月廿八日。

約書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 ,也是蘇東坡存世最後的書帖了。「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懷仰世契,感悵不已。」老之已至,觸物傷懷。從「未知後會之期」,到此帖「匆匆不宣」,沒有了來日之約。

03/

東坡之死

讀林語堂《蘇東坡傳》,及至這一段,令人唏噓不已:

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據《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記載,東坡氣若遊絲,眼見大限將至,

維琳在他耳邊大聲喊:「端明宜勿忘。」(端明學士不要忘記西方的佛國凈土。)

東坡答曰:「西方不無,但個裡著力不得。」(西方凈土不是沒有,但用力求不得。)

病榻前老友錢世維慘然道:「固先生平時履踐,至此更須著力。」(先生平日時時躬行踐履,到了這個時候更該去集中用力。)

東坡答:「著力即差。」(用力就錯了。)

再往後,已不應聲,語絕。

蘇東坡曾言:「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客觀而論,蘇東坡的筆並不高超,不過書以文名,後人遂將其列為宋代書法第一,位居「蘇黃米蔡」之首。

蘇東坡的書法觀,現代人最愛。尤其是「執筆無定法」,因為這種調子,往往被求速成的現代人所引用。他有一套自己的"書論",崇尚書寫自然之意趣,不要被書法之"法"束縛。但是,蘇東坡另外的一句話,現代人往往就無視了,「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現代人動不動就講「文人氣」、「書卷氣」,你肚子里沒有墨水、沒有學問見識,談「文人氣」「書卷氣」那就是扯淡,會讓東坡先生「倚杖聽江聲」的。

「蘇門四弟子」之一的黃庭堅曾述:「東坡書隨大小真行,皆有嫵媚可喜之處。今俗子譏評東坡,蓋用韓林侍書之繩墨尺度,是豈知法之意哉。余謂東坡書,學問文章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

東坡晚年二帖,「法」不「法」的已經不在乎、不重要了,「著力即差。」他的筆下,已然是走過的大江大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倪元璐《致母親書》,畢恭畢敬!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