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過去問我要錢,現在問我要命?科技巨頭為何要入駐醫療健康領域?

過去問我要錢,現在問我要命?科技巨頭為何要入駐醫療健康領域?

過去問我要錢,現在問我要命?科技巨頭為何要入駐醫療健康領域?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 熱點探秘 / 深度探討

醫療產業到底有多賺錢?在國內,你得問無限極、權健這些大公司……

過去問我要錢,現在問我要命?科技巨頭為何要入駐醫療健康領域?

而在以科技產業為核心的矽谷,醫療產業對於科技公司的誘惑也不小。

科技大公司們爭搶電子科技人才是常有的事。然而最近,以蘋果、亞馬遜、谷歌為首的科技三巨頭竟然開始搶醫生了?尤其是心內科醫生!

去年7月,蘋果醫療研發部門首先聘請著名心臟專家 Dr. Alexis Beatty,隨後8月,亞馬遜聘請了 Dr. Maulik Majmudar,也是一位心臟專家。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生命科技公司 Verily 早在三年前就將一位心臟專家Dr. Jessica Mega 任命為首席醫療顧問(chief medical officer)。

從蘋果用 iWatch 監測用戶的心臟健康開始,美國的其他科技巨頭們都開始躍躍欲試,想要在醫療領域佔領一席之地。根據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的數據,美國醫療支出預計到2026年平均每年增長5.5%。在谷歌,亞馬遜,蘋果這科技「三大天王」的眼中,醫療保健產業蘊藏巨大商機,必須要花大力氣研發更多產品。不出意外,這三家在2019年的 PK 一定會更加激烈。

那麼大公司們為何要進軍醫療健康領域?他們目前都在研發哪些相關項目?大公司們的這些舉動對於醫療界以及我們普通用戶又會有哪些影響呢?小探今天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為啥是醫療保健?

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再來看看這四大公司本身都是做什麼的:

谷歌:做搜索引擎發家的谷歌大家想必已經多少有所了解了。之後谷歌無人車等一系列大數據支撐起來的業務,讓谷歌一直在行業處於不敗之地。

蘋果:做電腦起步,之後靠手機在科技界立足,隨後的iTune、Apple Store、以及 Apple Pay的金融業務讓蘋果在電子產品行業風生水起。只不過最近手機銷售量不佳,讓掌門人庫克很是惱火。

亞馬遜:從賣書的網站到現在什麼都賣以及AWS各種服務,把總裁貝索斯推到了世界首富的寶座。不過,估計他離婚後財產一分就不是了……

這樣一看,好像沒有一家公司能跟醫療直接扯上關係。那為什麼大公司們投入大量精力在醫療領域呢?下面,我們以心臟健康為例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過去問我要錢,現在問我要命?科技巨頭為何要入駐醫療健康領域?

首先,市場潛力巨大。我們都知道,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的頭號殺手。在美國,有7500萬人口的生活會因心血管疾病而受到影響。而心血管疾病不僅需要手術、藥物治療,更需要人們平時在營養、科學鍛煉方面更加合理安排。因此,對於科技大公司來說,健康生活方面的各種應用程序(APP)如果能夠獲得大眾的青睞,那麼市場前景必然廣闊。

其次,關於心臟健康的各類研究豐富且成熟。換句話說,我們已經知道如何心血管疾病的成因與如何防範。那麼這對於科技大公司來說,只要有足夠的用戶數據,那麼就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研發出更多的創新產品與應用。

最重要的是,大公司們能做,而且做得還不錯!比如蘋果。當年發布第一款心跳頻率應用的蘋果,怎麼也想不到竟然有用戶通過這個應用檢查出已經懷孕、心律不齊等癥狀,並且有人因為這一個小小的應用而得到及時救治,生命被成功挽救。於是將計就計,蘋果開始大規模研發心臟健康的各種應用。

過去問我要錢,現在問我要命?科技巨頭為何要入駐醫療健康領域?

我們平時去醫院做一次心電圖(EKG)價錢不低且耗時多。去年,蘋果推出的一款應用直接讓你帶著手錶就把心電圖給做了!當然,並不是說以後你就不用去醫院做心電圖了,而是醫生可以先根據你從 iWatch 上的心電圖給你做一些初步的判斷。

說完了原因,我們再去看看科技巨頭們現在到底在醫療領域都在布希么局?

科技巨頭們都在搗鼓啥?

谷歌:大數據時代下的人工智慧

你知道么,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數據來自醫療保健行業。而谷歌通過其搜索引擎積累了大量的醫療數據(小探猜百度也有不少)。谷歌表示:我們要通過結構化數據和人工智慧的視角來幫助醫療保健領域!

具體來看,谷歌通過與科技各地的醫生合作,谷歌已經開發出一種演算法,可以診斷圖像中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準確度與眼科醫生相當。

過去問我要錢,現在問我要命?科技巨頭為何要入駐醫療健康領域?

2017年,谷歌的生命科學部門Verily,與杜克大學醫學院和斯坦福醫學院共同推出了「標準線項目」(Project Baseline)。這項針對近一萬人的縱向研究目的是為人們建立起良好健康的「標準線」,並了解疾病的發病率和風險因素。

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 Google Ventures(GV)已經投資了近60家從遺傳到遠程醫療的健康相關企業。他們到底有多看重醫療健康這塊呢?這麼說吧,GV 將其足足三分之一的 Alphabet 基金都投資給了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創業公司,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基因檢測公司 23andMe。

在2013年至2017這五年里,谷歌一共提交186項與健康相關的專利。這超過了微軟和蘋果在同一時間段內提交的醫療專利數量的總和。 可以說,谷歌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頭把交椅,是坐上了。

蘋果:手錶幫你更健康

蘋果公司作為醫療領域的頂級科技公司之一,專註於面向患者的產品。在FDA的數字健康軟體預認證計劃中已經獲得九個席位。

2017年11月,蘋果開始於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展開一項名為 Apple Heart Study 的合作。這項研究使用蘋果手錶中的心率感測器收集不規則的心跳數據,並通知用戶可能擁有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比如房顫。並且,這次合作還能幫 Apple 改進用於檢測異常心跳的技術。

除了心血管類疾病,蘋果在其他疾病領域的研發也一路高歌。

2018年開始,蘋果通過其智能手錶中的感測器使醫學研究人員能夠追蹤帕金森病。根據收集的患者數據,研究人員可以通過「運動障礙API」調整藥物劑量,讓人們更加有效地治療這種疾病。

視力不好要檢測一下?在美國,檢測視力至少要60美金(約合人民幣400元)。而蘋果正在研發一款用 iPhone X 進行視力測試的工具可以讓大家省錢省力 —— 當然,也有不少眼科大夫質疑這些新潮方法是否準確。與此相同的,還有 AirPods 中的聽力測試功能,以及用於檢測與中風相關的語音障礙的語音識別工具等等。

對於蘋果來說,所有產品取得的基礎是來自用戶的數據。2018年,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宣布要公開健康記錄數據。 隨後,蘋果的 HealthKit AP 推出。HealthKit AP 意味著它允許用戶通過可信賴的第三方應用程序,與存儲在移動設備上的開發人員共享臨床健康數據。

過去問我要錢,現在問我要命?科技巨頭為何要入駐醫療健康領域?

這有什麼意義?我們知道,醫療保健行業監管嚴格,這就導致我們的很多健康數據都是孤立的。比如,你從醫院 A 開了什麼葯,吃了多少,醫院 B 的醫生是不知道的。如果你下次去醫院 B,如果自己記不清楚,怎麼能夠給讓醫生剛好地給你一以貫之地用藥呢?HealthKit API 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通過幫助 Medisafe 這款應用程序,在患者、醫生、和藥品提供者之間無縫交換相關的健康數據,讓你的治療更加方便。

說了這麼多,不如趕緊換個iPhone,iWatch 試試這些功能到底好不好用!

亞馬遜:改變醫療產品供應鏈

網購巨頭亞馬遜早已經通過多個領域進入醫療保健行業。 2014年是,亞馬遜首次通過 Cardinal Health 進入醫療用品業務,目前已獲得向 43 個州(美國一共50個州)的供應商分發醫療用品的許可。

過去問我要錢,現在問我要命?科技巨頭為何要入駐醫療健康領域?

作為供應鏈系統的行家,以及1億亞馬遜 Prime 會員的支撐,改變醫療保健供應鏈的格局對於亞馬遜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Reaction Data 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62%的人支持亞馬遜進入醫療用品市場,75%的人表示亞馬遜將非常成功地採取行動。

不出群眾所料,亞馬遜在醫療領域的研發確實很順利。

去年,亞馬遜、摩根大通和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宣布成立一家新的醫療保健公司,幫助這三家公司的員工以更低廉的價格獲得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參與這個項目的一共有約120萬名員工將為這項研究提供大量的數據。

都說亞馬遜小氣,看來還真是 … 給員工個福利,都要用員工自己的數據來換!

2018年6月,亞馬遜宣布將收購 PillPack,這是一家在全美國每個州都擁有郵購許可證的在線藥店初創公司。此舉將使這家在線零售巨頭通過顛覆5600億美元的醫藥行業,迅速擴大醫療保健業。(密探往期文章回顧《亞馬遜10億收購PillPack 送葯O2O還能怎麼玩?》)

在雲計算領域,亞馬遜也沒閑著。AWS 一直在醫療保健領域和微軟以及谷歌爭搶客戶。據CBI Insights 數據,AWS 在2017年投資了10家醫療保健初創公司,並且大力投資 AI 和Alexa 驅動的生態系統。看來,有亞馬遜在,谷歌的人工智慧第一把交椅恐不保!

科技大公司進駐醫療領域的影響

就在科技大公司們你爭我搶進駐醫療健康領域的同時,他們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首先,對於科技從業者而言,醫療領域的重大商機,讓更多的人願意花時間與經歷來分一杯羹。而醫療人才之後不會再只能去醫院、研究機構供職,他們今後也可能更受到科技公司的青睞。

同時,在醫療領域的競爭愈加激烈,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就意味著產品質量會有更大提高,而價格則會相對更加低廉。看病貴、看病難的情況,在未來會隨著更多科技產品的研發而得到改善。

對於醫院來說,與科技公司展開合作,可以雙贏。醫療技術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如果能有科技公司類的金主爸爸從中助推,醫院本身的研究也會有所提速。

而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他們可要注意了!以後的高額保費可不能想收就收了。在科技公司幫助更多人預防各類疾病的同時,它們同時還在改變著整個醫療保險行業。畢竟,如果一個人可以更準確地預知自己存在的患病風險,他就沒必要在其他健康領域投入大量的保險金額。

但是同時,也不得不讓人擔心,要是將來美國政府整出來一個潛在疾病患者需要多交保費,那麼群眾們到底是該感謝科技公司呢?還是憎恨科技公司呢?

可以說,大公司們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廝殺才剛剛開始。讀者朋友們,你最看好哪家科技公司?為什麼?歡迎留言分享!

(文章中圖片及案圖片全部來自於網路

版權屬於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想在美國創業卻沒有H1B?這些大學可以幫忙搞定身份!
Vitalik等大咖在第三屆Blockchain Connect全球區塊鏈峰會上講了什麼?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