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人物是電影能否突出重圍的根本 《速激》製片人莫瑞茲談新作幕後

人物是電影能否突出重圍的根本 《速激》製片人莫瑞茲談新作幕後

本周末,由Original Film製作,索尼哥倫比亞影業發行的好萊塢新片《密室逃生》,要在大銀幕上與中國觀眾見面了。

影片預算為900萬美元,目前僅在北美,就已斬獲3421.5萬美元,位居上周末北美票房第五名,無論從總量還是走勢來看,都是妥妥的穩贏。

對此,我們專門採訪了影片製片人,Original Film創始人尼爾·H·莫瑞茲(Neal H. Moritz),聊一聊《密室逃生》的取勝秘訣。

密室,要讓觀眾想逃

《密室逃生》的整體質量,無疑是超出預期的。

重要的是,「逃脫」變「逃生」這一概念,本身就充滿戲劇衝突。

片中六個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收到神秘邀請,去參加一場密室逃生遊戲,卻在連場驚險中,陷入一台巨大的殺人機器,更由此窺見了每個參與者背後共同的人生隱秘。

火焚、冰凍、顛倒空間、變形怪屋,讓遊樂中的有驚無險,變成命懸一線的死亡遊戲。

把全球盛行的「密室逃脫」真人遊戲改編成電影,來自於每家公司的周一,都無法避免的「頭號話題」——

「你上周末哪兒玩去啦?」

對一個四處挖點子的製片人而言,這是個誕生新計劃的絕好機會。

當聽到有同事周末去玩密室逃脫,尼爾·H·莫瑞茲有了想法:如果以「密室逃脫」為概念,衍生出一部驚悚片呢?

一番討論後,「逃脫」變「逃生」的點子定了下來,大家「磨刀霍霍」,要讓主角們在殺戮空間內,經歷生死考驗。

這種玩法,也是好萊塢驚悚片屢試不爽的妙招。

之前最著名的,無疑是1997年出品的《心慌方》(又譯《異次元殺陣》),同樣是一群人被困在密閉的「殺人魔方」中,共同設法逃出生天。

但人性的猜忌、偏見、自私等陰暗面,也必然在生死關頭爆發,最終註定,活下來的不會是所有人。

後來將這一概念發揚光大的,則是《電鋸驚魂》系列的囚室求生。

這種戲劇衝突強,場景集中的「密室殺戮」劇情,更適合我們通常講的故事框架偏小、戲劇衝突集中、故事前提簡潔明了的「高概念電影」,而這種敘事的一大典型特徵是「假如」:

「假如飛機上有蛇」——《航班蛇患》;「假如人類克隆了恐龍」——《侏羅紀公園》;「假如公交車速度慢下來就會爆炸」——《生死時速》;「假如一個人對什麼都只能說yes「——《好好先生》……

大片小片通用的「金點子」,造就了不少票房成績優異的名作。

但隨著世界電影工業模式的新潮,這類影片由於類型屬性非常強,開始成為流媒體制播、發行平台鐘愛的重要亞類型。

因此,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擺在《密室逃生》面前:

如何把密室逃脫的遊戲玩家吸引進電影院,帶給他們類似體驗的同時,還要製造更多驚喜呢?

在大家選擇在NetFlix、Hulu上看電影的時代,這樣一部驚悚片,作為院線電影存在的價值,又該如何凸顯?

莫瑞茲表示,《密室逃生》的取勝訣竅,在於為觀眾帶來的沉浸感。

他認為,前期的縝密籌備,對己方局限性的了解,加以非常明確的目標指向,不論預算大小,都能創作出驚為天人的作品。

「幸運的是,電影的藝術指導非常厲害,導演也有著清晰的目標,而我們最開始考慮的是,如何讓觀眾感受到最強的驚悚與刺激。」

他們要打造的「最強密室」,不僅要便於展開緊張刺激的動作戲,也必須與失陷其中的六人性格、遭際相關,讓他們直面心底隱秘,和靈魂深層的恐懼——

這是影院之外的,互動性、主宰性更強的觀影方式未必能做到的,在黑暗的影院里,觀眾必須接受時間不可逆的一維性,與角色共度恐慌與驚惶,面臨死亡的步步緊逼。

因此,雖然影片北美分級為PG-13,沒有多見於同題材影片的血腥鏡頭,但仍有不少觀眾看得手心冒汗。

「我們想拍的不是恐怖片,而是一部令人心跳加速的動作驚悚片。」

在拍攝之前,莫瑞茲與導演亞當·羅比特爾和編劇構思的重點,就在於密室本身:

「什麼樣的密室,才能激起大家逃出去的慾望?」

也許這一點的成功解決,才給了這部空間感極強的影片不做3D的信心。

片中,曾在失事飛機中被困,因重傷僵卧的少女佐伊,被送進了隨時可能噴出毒氣的病室;在伊戰中罹患PTSD的女兵阿曼達,必須再一次面對天翻地覆的攀爬求生;因酒駕遭遇車禍的男孩本,被擠壓變形的怪屋送回了災變一刻;經受過海上漂流的傑森,面臨的是閃光幻影里,瀕死體驗的歸來。

不是家庭出遊,也不是團建聯歡,在每一間密室里,沒有人是安全的,只有在每次驚魂中戰勝心魔的人,才能贏得活命救人的機會。

這種戲劇性帶來的體驗,正是《密室逃生》在「密室逃脫」之外帶來的驚嚇與驚喜。

人物比故事、類型、預算更重要

這次採訪,除了聊《密室逃生》,記者也就電影行業,尤其是國產類型片未來可能的發展,向莫瑞茲請教不少。

原因之一是,雖然國內電影觀眾對他所知甚少,但他所參與出品的影片數量與種類都非常可觀。

說起電影製作,尤其是類型片,尼爾·H·莫瑞茲絕對稱得上「家學淵源」。

他的父親米爾特·莫瑞茲曾在著名B級片出品公司「美國國際影業公司(AIP)」廣告部任職,這家公司與美國「B級片教父」羅傑·科曼長期合作,出品過不少動作驚悚片,甚至還負責過日本怪獸特攝片的美國發行。

而他的祖父約瑟夫·莫瑞茲,則是匹茲堡與洛杉磯數家影院的擁有者。在他投入好萊塢製片行業後幾年,他就參與了恐怖片迷們口耳相傳的著名系列:《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

1997年,他創立了Original Film,在四年後出品了《速度與激情》系列的第一部,且在之後參與了系列每一部的製作。

之後,他所參與的影片類型開始拓寬,有動作片系列《極速特工》,喜劇片《冒牌天神2》《人生遙控器》,科幻片《我是傳奇》《全面回憶》《太空旅客》……不僅擅長跨類型,也對每一類型範疇內的不同類別影片製作,有著豐富的經驗。

2019年,已經被寄予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厚望,其中《流浪地球》有望成為中國電影「硬科幻」首作,《拓星者》未來世界的異星拓荒歷險,《瘋狂的外星人》則走起了中國觀眾更熟悉的科幻喜劇路線。

所以,我們也請教了科幻片類型經驗豐富的莫瑞茲:對當下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科幻片而言,什麼類型更適合呢?或是說,如果讓他來華合作一部科幻片,他會選擇什麼類型?

莫瑞茲表示,自己還是更中意科幻動作片。不過假如有條件,來一部類型融合的科幻動作喜劇也不錯。

「關鍵不在於類型,而在於角色——觀眾是否願意跟這些角色展開冒險之旅。」

在遴選創意與劇本的過程中,相比於故事,莫瑞茲更注重人物塑造。

「塑造出有趣的角色,觀眾們才願意投入進去……多數情況下,斥資巨大的電影不見得就好,但如果人物很棒,一般來講,電影也會好看。」

而接下來,莫瑞茲與他的Original Film還將推出遊戲IP改編電影《刺蝟索尼克》。

至於《密室逃生》在結尾挖下的「坑」,他倒不急著填上:

「我們會在影片上映,且獲得了觀眾的喜愛後,才考慮續作的事。」

畢竟如果再拍續作,「殺人密室」必須創意升級,趣味加倍,又會是一項令人絞盡腦汁的挑戰:

「我們可不想讓電影的開頭比結尾刺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努里·比格·錫蘭:在痛苦孤獨和不自信中創作的土耳其人
翻拍片就容易拍?是時候破除迷思了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