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日本對戰爭罪責認識不深刻?美國作家犀利地指出兩個原因

為何日本對戰爭罪責認識不深刻?美國作家犀利地指出兩個原因

我們知道,1945年9月2日,日本的投降儀式在密蘇里艦上舉行。當時接受投降的有中美英蘇等國。對日本的處置,本來也該像對德國那樣,由各戰勝國分區佔領。然美國希望由他們單獨佔領,種種運作之下,雖然在日本成立了盟軍最高司令部,實際上,是美軍代表盟軍在佔領。

此事及之後一系列事件,造成了後來很多日本人對戰爭罪責認識不深,影響及於當下。那麼,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呢?

《擁抱戰敗》一書作者,美國人約翰·道爾指出了兩大原因。他說,由美國單獨佔領,這種方式的致命問題是,中國等受日本掠奪迫害最為災難深重的國家及其人民,在這片戰敗的土地上,既不會被認真對待,也沒有影響力,成為隱形人。

他說,亞洲各國為打敗日本天皇的陸海軍所做出的貢獻,由於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受到的強烈關注而被忽略不計。他認為,按著同樣的邏輯,日本對亞洲各國犯下的罪孽被拋諸腦後,就很正常了。另外一點則是關於天皇存廢的。

書中說,麥克阿瑟決定保住天皇。不但如此,他還私下勸阻了天皇身邊那些人對退位的質詢,公開讚揚天皇是新日本建設的領導者。正是在這種保皇政策之下,處理帝國內政外交20餘年的天皇的戰爭責任,直接被甩了鍋。

道爾質問,既然連天皇都不必負責,你還能奢望那些普通百姓,會花心力去思考,自己該對這場戰爭負怎樣的責任嗎?親身經歷戰爭者都能輕鬆逃過,又怎能期望那些沒參與過戰爭的人有深刻認識呢?(本文照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德國手槍牆裡開花牆外香,在抗日戰場大放異彩
蘇聯發明一款新槍想取代莫辛-納甘,但性能太差很快被拋棄

TAG:凡人摸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