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魏文侯的誠信與擔當

魏文侯的誠信與擔當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姜 鵬

魏文侯可以說是《資治通鑒》中第一位著意塑造的成功領導人。在提到他的時候,《資治通鑒》連續講了五個小故事,從不同側面展現魏文侯卓越的領導素質。其中第二個和第三個故事分別談到了誠信與擔當,對於今天的人來說,這些仍然值得借鑒。

魏文侯(公元前472年―前 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推動了小貴族或平民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誌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魏文侯式閭禮士。)

有一次魏文侯和大臣們一起飲酒,非常盡興,但天卻下起了雨。魏文侯命人準備車駕,打算去郊外。這時候就有人來勸阻魏文侯說,剛才喝酒已經很盡興了,天又在下雨,還要去郊外幹嗎呢?難道還嫌今天不夠快樂嗎?魏文侯回答道:我和掌管山林的官員預約了今天要去打獵,得跟他見一面,不能失約。於是魏文侯冒著雨,乘著車來到郊外,找到管理山林的官員,親口告訴他,下雨了,之前和你預約打獵的事,取消了吧。

魏文侯這麼做有必要嗎?對於魏文侯來說,天下雨,不去打獵的理由很充足,他貴為國君,即便爽約,山林管理員也不敢埋怨他。但站在山林管理員的立場來看,這事不一樣。魏文侯交代過的事他必然不敢懈怠,即便下雨,他也會把該準備的準備好,在崗位上等待著。萬一魏文侯去了而他沒準備好,那就吃罪不起。為了跟山林管理員確認活動取消,魏文侯不辭辛勞,親自走了一趟,體現出一位優秀領導人對小人物、小事件的誠信與責任心。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和重要人物有約,比如職位高,或者能給予自己發展機會的人,都會認真對待,甚至於戰戰兢兢,想盡一切辦法讓對方滿意,更不敢失信。但對於那些職位低、資歷淺,或者對自己沒什麼幫助的人,往往就不會用同樣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而魏文侯的這個舉動說明,他的誠信不分對象,他的責任心不分事情大小。

連環畫《孫子兵法》

對於一國諸侯而言,山林管理員的身份渺小卑微,因為下雨而不去打獵的理由也正當而充足,魏文侯卻沒有端著國君的身份,而是親自冒雨去取消活動。獵雖然不打了,但還是如約和山林管理員見了一面,通過誠信、負責的舉動,展現了一位偉大領導人的魅力。千萬不要小看這件事,史家認為它的效應十分巨大:「魏於是乎始強。」(《戰國策》卷二十二)魏文侯對待這麼件小事都能言出必行,負責到底,同樣的態度運用到治國上,凡有賞罰條例、法制律令,也必然是嚴格執行、毫不懈怠的。想做大事業,就該向魏文侯學習,事無巨細、言出必行,對人誠信、對事負責。

《資治通鑒》中講到魏文侯的另一個故事,最能體現他的「江湖大佬」 地位。有一次韓國向魏文侯借軍隊,想要以此攻打趙國。魏文侯說:「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資治通鑒》卷一)韓國國君聽完這話很生氣,埋怨魏文侯不幫自己,但也因此停止了攻打趙國的計劃。而後來趙國也來向魏文侯借軍隊,要去攻打韓國,魏文侯卻用同樣的話答覆趙國,說:我們和韓國是兄弟國家,不能讓軍隊去打自己的兄弟。因此趙國也怨恨魏文侯。

連環畫《孫子兵法》

隔了一段時間之後,韓、趙兩國才知道,原來魏文侯曾經阻止別人來攻打自己,相比之下,頓時覺得自己太狹隘了。於是韓、趙兩國國君懷著既慚愧又感激的心情,都來朝見魏文侯。魏文侯通過這件事確立了在「三晉」中的領導地位。(趙氏、韓氏、魏氏原為春秋四強國之一晉國的六卿,公元前453年,三家聯手在晉陽城打敗了執政晉國的智氏,此後三家逐步瓜分晉國,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承認三家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因此,在《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鑒》等書中,將趙、魏、韓三國合稱為「三晉」。編者注)

魏、趙、韓都脫胎於晉國,誠如魏文侯所說,三國之間好比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親友反目、兄弟鬩牆,是常有的事。作為兄弟或親屬當中的一員,處理這樣的矛盾,不僅需要能力和手段,還要有擔當。挨罵遭恨的是他,享受成果的是別人;受過他保護的人不知情,轉而又來罵他。這一切,魏文侯都默默承受,不作任何辯白。所有矛盾都在他這裡消化,所有後果都由他承擔,最終達到維護「三晉」團結的目的,這就是擔當。

(作者是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唐宋政治思想史、《資治通鑒》研究。本文詳見於【《家族企業》雜誌2019年1月刊】 未經本刊授權,不得轉載;經本刊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無聊經濟」下的智能
你感到非常幸福?有點幸福?還是不太幸福?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