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36.研究佛法的人,一定要先明白《楞嚴經》的道理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136.研究佛法的人,一定要先明白《楞嚴經》的道理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研究佛法的人

一定要先明白《楞嚴經》的道理

宣化上人 講述

胡大川所寫的〈幻想詩〉說得很好,這是給愚痴的人一個寫照,他怎麼說呢?他說愚痴的人是這麼想的:

好花常令朝朝艷 明月何妨夜夜圓

大地有泉皆化酒 長林無樹不搖錢

「好花常令朝朝艷」,貪美色的人,他就想這花最好天天都是這麼美麗,沒有凋謝的時候。所以就想好花常令朝朝艷,天天這花都開得這麼新鮮,這麼美麗。甚至於自己的太太可以總也不老,總是那麼年輕,這多好呢!這貪色的人就這樣想。

那麼好遊玩的人,他就想了,想什麼呢?他想:「明月何妨夜夜圓」,明月在十五是圓的,過了十五就少一點,一天比一天就不圓了。歡喜在月光下賞月的人就想:「月光若天天晚間都是這麼圓,這有多好!」

愛喝酒的人,因為現在酒也很貴的,去買酒就要用不少錢,他就想了:「我天天要喝酒,最好就是『大地有泉皆化酒』,所有這大地有水池的地方,都變成酒池,我如果想要喝酒,到了那地方也不用錢買,不用買醉,自己就自然會醉了,這多好呢!」他就有這麼愚痴的妄想。

那麼財迷呢?他也打妄想了,他說:「這錢哪,現在都要做工才賺錢,如果所有的樹林子都變成搖錢樹,街上那樹葉子都可以當錢來用,你說那有多好!我也不需要做工,想用錢的時候,到那兒晃一晃那樹,就落下很多金的樹葉子,拿起來就可當錢用了,這有多好呢!」

你看看,以上所說這些都近乎愚痴的妄想,明知辦不到的事情,他還要這樣想。那麼沙門呢?就沒有這種痴心妄想啰!為何沒有這種的妄想?因為他一心修道。

沙門有四種:

(一)勝道沙門:就是修道證果,入聖人的位了,這叫勝道沙門。

(二)說道沙門: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這個叫說道沙門。

(三)活道沙門:以法自活,以道自活,在佛教里他可以修道,又是發菩提心的。

(四)污道沙門:污,是染污,就是不持戒律,不修戒定慧,不息貪瞋痴的。他名雖然叫沙門,但是應該生大慚愧,應該很內疚的。

般剌密諦:是譯主的名字,這名字也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極量」,就是他的量非常大。他可以說「性盡人己參天地,心同日月若陽春」,也可以說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叫極量。

這一位沙門很聰明、很有智慧的,是他把《楞嚴經》傳到中國。本來《楞嚴經》是不容易傳到外國的,他第一次帶這一部經想要到中國來,被守關的檢查出來,不准他帶出來,也不准他出國了。第二次呢?他把這部《楞嚴經》以最細最薄的絹,用很小的字寫出來;然後將自己臂肉厚的地方割開,把這經放到裡邊,然後又把皮黏到一起,或者敷上一點藥膏之類的,就這樣子把經帶出來的。

《楞嚴經》對中國人是有很大利益的,以前有很多祖師、出家人、在家人,都因為讀誦《楞嚴經》而開悟了;過去有很多人得到《楞嚴經》的利益。般剌密諦法師翻譯《楞嚴經》,這對我們現在、未來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研究《楞嚴經》的人應該知道這一位沙門的名字。

譯:這一位沙門是四種沙門的前三種,不屬於最後一種。他是在唐朝的時候來的,武則天退位以後,他到了廣州,在五月二十三日這一天開始翻譯這一部經。這一部經對佛法、對佛教,是有大的作用、大的力量。所以我們研究佛法的人,一定要把《楞嚴經》的道理先懂了,先明白了。

我們生在這時候,一定要護持這部經,不要令這部經沒了。我們若不生在這時候,那就沒有責任;我們正在這時代,絕對要用全副的力量來護持這一部經!這一部經的來源,據佛教歷史考察,本來是在龍宮的。也是龍樹菩薩在龍宮裡看龍藏,看到這一部經的時候,他用記憶的力量把它記出來,所以世間上才有這部經。天竺國就視為至寶,不準流通到其他的國家。中國人因為和佛教有大因緣,才有這一位勝道沙門不惜身命把這一部經送到中國來。我們現在聽這一部經的人,都應該向這一位沙門叩頭頂禮,拜多少拜那隨自己。

智者大師沒有見著這部經之前,已經向西方印度拜這一部經的名字,拜了十八年,可惜他還是沒有看見這部經。我們現在這種因緣勝過智者大師,我們不用叩那麼多年的頭,已經可以遇著這一部經,你想一想,我們的因緣豈不是超過智者大師呢?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要放生?放生也就是「放我」
早晨是修行最好的一個時期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