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仙學是一門特殊的科學

仙學是一門特殊的科學

仙學,就是研究人的衛生、養生、攝生及精神境界的凈化提純,乃至身與意的統一、升華,直至再生、長生的學問。

仙學,在我中華已延綿傳承了六千餘載,由於歷史的局限,雖然歷史極其悠久,卻一直或委託於巫術,或依附於宗教,或寄身於其它,而沒有真正的地位。直至上世紀二十年代,陳攖寧先生才首次倡導並正式提出,要將仙學作為一門專門的學術來研究。

中華民族自古相傳的仙學之術,不是宗教,不是迷信,更不是專講心性的功夫。他是一門具體的科學。是科學,我們就需要有科學的態度和責任感,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分析,試驗,實修實證。

仙學是一門特殊的科學

所謂科學者,是就世界上每類事物做實驗的研究和分析,而得以有系統的知識及歸納法。如物理、化學、心理、生理、天文、地質、動物、植物、礦物等稱為自然科學;如工業、農業、醫藥、衛生、冶金等稱為應用科學;如歷史、地理、教育、政治、法律、經濟等稱為社會科學。仙學,是縮短人類進化過程之學,不是宇宙觀和人生觀的概念,故不屬於哲學範疇。仙學有方法可實驗,有系統可以研究,有歷史可以考證,不能說是非科學的。但仙學之作用,是要改造自然現象,不是僅以了解自然現象為滿足,故非自然科學。仙學初步之祛病延齡雖與醫藥衛生有關,外丹爐火雖與煉礦冶金有關,但皆未發展到一般可以應用之程度,故亦非應用科學。故仙學只可以名為特殊的科學。仙家提倡:我命由我不由天,故說「長生不死」。仙家最後結果是飛升,飛升現象就是重濁有生命的肉體化為輕清有生命的氣體,飛升的意義就是離開短命的世界,而升遷到長命的世界,永不寂滅(仙字古寫作僊。故仙者遷也。先遷化其形質。然後再遷移到適合此形質寄託之處所。與飛升之義相同)。玄學乃道家之學,唐朝嘗列之於學官,凡習《老子》、《莊子》、《文子》、《列子》各書者,在當時皆稱為玄學。此等書中雖亦偶有關於修養之言,然總不能稱之為丹經,不能認其為仙學。又如玄旨、玄談、玄機、玄覽、玄悟、玄妙等名詞,凡帶上一個玄學的,都有點令人難以捉摸。仙學乃實人實物,實修實證,實情實事,與彼專講玄理者不同,故只能名為仙學,而不能名為玄學。

仙學研究與修鍊的原則

陳攖寧先生曾經為仙學的修鍊,提出了四個原則。今日的研究者與修鍊者同樣應依照此原則,去探討仙學。這四個原則即:務實不務虛,論事不論理,貴逆不貴順,重訣不重文。

務實不務虛:仙家的功夫從入手功夫開始,經過延年益壽的階段,到出陽神的高級功夫,每一步都有其明確的修持法度,所謂有景有驗,其實不虛,而不是空泛的理論與說教。此外,仙家功夫從始至終都有嚴格的次第,不可躐等而求。

論事不論理:道家的理論起始於春秋,歷經兩千餘年的繁衍發展,可說是汗牛充棟。一部完整的《道藏》通讀下來至少需三四年時間,其中很多涉及養生的文章寫得玄之又玄。因此,仙家重視多做實事,下私功夫,所謂「垂大名於萬世者,必先行之於纖微之事」。而不多將時間精力浪費在理論研究方面。

貴逆不貴順:生長壯老已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修鍊金丹大道者卻必須違反這一規律,即所謂逆行。首先,在生理方面要先保其精,精滿則氣壯,氣壯則神旺,神旺則身健,身健則不病,不病則長壽,而後才可以談仙學。其次,在生活方面,飲食起居都要用逆。例如,飲食方面不能吃油膩,宜吃得清淡,有時要吃素,有時要辟穀,有時要吃水果,有時要吃松柏葉等等。總之,有許多生活與普通人不同。

重訣不重文:仙家逆修之道歷來是師徒相承,口傳心授,不肯落於文字,最為秘密。雖有著作,其中講述具體方法時總是用「鉛汞」、「龍虎」、「坎離」、「彼我」、「溫養」、「沐浴」、「文火」、「武火」等隱語來論述,諸如仙學著作中的精華《參同契》、《悟真篇》等,無不如此。所以,非遇明師傳授其訣,則終難修成。只有明師傳授真訣之後,才能了解其中原意,進而可談金丹大道的修為。

除以上四項原則之外,欲修仙道者,還要樹立宏大的志向。修仙學道,需要日復一日,年夏一年的下真功夫,非一朝一夕之事,這就要有吃大苦耐大勞,持之以恆的決心,誠如蘇軾所言「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又如孟子所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此,還要能夠把名利諸欲盡拋,做到清心寡欲,以具備精神條件。

除上所陳,陳攖寧先生尚為修鍊研究仙學者,提出了十條箴言,也是修仙學道之士應遵守之規則。即:學理——重研究不重崇拜;功夫——尚實踐不尚空談;思想——要積極不要消極;精神——圖自立不圖依賴;能力——宜團結不宜分散;事業——貴創造不貴模仿;幸福——講生前不講死後;信仰——憑實驗不憑經典;駐世——是長存不是速朽;出世——在超脫不在皈依。

仙學的歷史與近代之傳承

仙學傳承至今,至少已有六千餘年。據史料記載「黃帝且戰且學仙」。黃帝之時距今已近五千年。而史料又稱「黃帝問道廣成子」。廣成子當黃帝時已有一千二百歲,而廣成子未必就是生而知之者,自然有傳授。廣成子之師,更不知何代人物,復不知有幾千歲之壽齡。故,中華綿延傳承至今之仙學,至少應有六千餘載之歷史矣。

或有問,既已六千餘載,為何從歷代祖師著述中難以求得。蓋因古仙學雖有著其極悠久的歷史,但限於歷史的局限,或委託於巫術,或依附於宗教,或寄身於其它,並沒有真正的獨立地位,特別是自東漢以後的近兩千餘年,修仙之士常隱藏於儒釋道三教牌頭之下,不能獨立自成一家的學說,遂形成了有仙無學的局面。試看《參同契》冠以《周易》之名,《悟真篇》又附會老子之語,其實與《易經》、《道德經》毫無關係。後來如《仙佛同源》、《仙佛合宗》、《慧命經》等書,又將佛法拉入仙學之內,而佛教徒亦不肯承認。這班學仙的人,將儒釋道三教之名詞與義理混合組織,做成遮天蓋地一個大圈套。彼等躲在此圈套中,秘密工作,務其實而諱其名。如此圓滑行藏,常常招惹儒教之排斥,釋教之厭惡,甚至於道教徒亦根據老莊清靜無為之旨,而拒之於門外。彼學仙者流,竟弄得東家不收,西家不納,進退失據,左右為難。上世紀二十年代,陳攖寧先生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仙學從三教圈套中單獨提出來,扶助它自由獨立,擺脫彼等教綱之束縛,然後始有具體的仙學可言。敢謂仙學證驗之法,雖歷代先哲所遺傳,而仙學獨立之精神,前人實未嘗注意到此(《抱朴子》頗有這種精神,惜方法不足以應用;《老子》上也有許多修養的精義,但與《悟真篇》的作用不同)。惟至陳攖寧先生創導仙學以後,仙學才作為一門獨立的學術重現於世。

陳攖寧先生通過自身的實修實證,為中華仙學事業的研究、實踐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然而由於其所處年代的紛亂,先生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與文化大革命三個歷史時期,終因力不從心,未能最後證得仙學的最高境界(即陽神出殼、白日飛升)而遺憾故去。陳攖寧先生雖然不能算是仙學的成功者,但他為中華仙學做出的貢獻及其為仙學所建立的理論,卻為我們後學者學仙了道指明了了道之路。故有人曾予陳攖寧先生冠以仙學派的開山始祖,實不為過。

歡迎關注內丹360,一個專註於內丹養生的公眾號:

7、樂塵子專輯《玄虛門道醫內丹授課實錄》正式發布火爆發售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女人泥液有「雙關」二穴
「大道和生學」視閾下的國學與生命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