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縷濃香兩百年——咖啡館裡的江湖你想不到!

一縷濃香兩百年——咖啡館裡的江湖你想不到!

1975年,埃及拍攝的電影《咖啡館》正式上映。這部電影改編自埃及著名作家納吉布·馬赫福茲小說《卡爾納克咖啡館》,講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名醫學院學生個人與國家交織的跌宕命運。

咖啡館,這個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充滿著浪漫氣息的符號化場所,在開羅卻散發著古老與現代交織的獨特韻味。

自咖啡館200多年前在開羅出現以來,這裡就一直是作家學生們公開發表觀點、演講的地方,用電影《咖啡館》中的台詞來說,「開羅咖啡館裡產生了埃及的復興」。

埃及有一句俗語,翻譯過來大意是「左邊一個咖啡館,右邊一個咖啡館,中間還是一個咖啡館」,這大約概括出了埃及咖啡館的數量之多。而今天,當你遊走在埃及街頭,不僅可以看到傳統的老式咖啡館,也能見到來自歐美以及埃及本土的西式連鎖咖啡館,在不經意間串起了埃及的過去與現在。


傳統咖啡館:你好,舊時光

濃咖啡約從200年前席捲開羅,自那之後,開羅便不再是以前的樣子。

在開羅市中心較為繁華的解放廣場附近,在愛資哈爾清真寺背街的小巷子里,你都可以找見傳統的咖啡館,它們大部分看上去較為古舊簡陋,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到凌晨2點。

費沙維咖啡館1797年開門營業,是埃及最古老、最傳統也是最有名的咖啡館,坐落在哈利利市場中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我們頗費了一點時間才找到它。埃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納吉布·馬赫福茲就常在這裡消磨時光,他當年常常流連的房間如今成為一個單獨的紀念室,裡面掛滿了曾到訪名人的照片。

費沙維咖啡館分成室內與室外兩部分,兩邊掛滿了大塊的鏡子,令狹長的空間有了延伸感。室內多為大桌,室外則沿著走廊兩側擺著木製椅子和可以放置飲料的小銅桌。

傳統的阿拉伯咖啡濃郁強烈,大多來遊覽的歐美及亞洲遊客會選擇帶有薄荷、可以自行放糖的紅茶,再點上一個薄荷味或橙子味的水煙,一個上午的時光便能在與朋友們的閑談中悄然而逝。

開羅的傳統咖啡館更像是一個露天劇場,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扮演著固定的角色,在古老建築與現代霓虹的交相輝映里,在傳統咖啡和智能手機的交錯間,人們似乎在一起說著:你好,舊時光。


融合咖啡館:復古的時尚

距離費沙維咖啡館不遠,你便可以找到一間可以帶你穿越回上世紀70年代的咖啡館——納吉布·馬赫福茲咖啡館。說它是一間咖啡館,更不如說它是一間餐廳,這個融合了咖啡館閑適與餐廳歡聚氣氛的房子也是馬赫福茲常常光臨的地方。

除了欣賞掛滿牆面的馬赫福茲照片和擺放在角落裡的文學著作,單純只為享受美食和飲料的遊客也能在這裡得到滿足。在這間不大的咖啡館裡,傳統的埃及飲料和甜品大受歡迎。

天氣漸涼,埃及人非常喜歡喝一種名為Sahlab的熱飲,它是一種由粗麵粉、牛奶和切碎的堅果製成的飲料,口感醇厚,風味十足。

圖為Sahleb

而如果你不小心受凍感冒,一杯熱騰騰的藥味茴香飲料Yansoon則是再合適不過。

據介紹,這種飲料好像中國的板藍根,感冒時總會被家人勸著喝上一些。

圖為Yansoon

離開哈利利市場,我們來到開羅本地人非常喜愛的融合咖啡館Oldish。充滿著復古與時尚氣息的小院在夜幕降臨時亮起了燈光,以木製傢具和古典風格為主的內室則在不明不暗的燈光中散發著優雅的氣息。

儘管氣氛乃至餐廳名稱都暗示著一種「古老」,其實Oldish不過創立於2015年,並很快因為獨特的風格和融合食品贏得開羅人的喜愛。

翻開菜單,這裡既包括傳統的埃及菜和甜品、飲料,也集納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食品。

圖書角似乎是不少埃及咖啡館的必備空間,即使在Oldish這樣的復古咖啡館裡也不例外。圖書角的書籍大多為阿拉伯語,偶爾也有英文書。從小說到暢銷書,不少顧客會隨意挑選一本喜愛的來閱讀,時政類書籍還常常引得他們開啟近期熱點新聞的討論,小小的咖啡館裡時不時能聽到小聲的「唇槍舌劍」,優雅里多出了幾分江湖氣息。

現代咖啡館:年輕人的聚集地

如果說開羅的傳統咖啡館是老年人偏愛光顧的懷舊場所,那麼現代咖啡館則毫無疑問成了年輕人的聚集地。無線網路、明亮寬敞的室內、更加健康的餐食……開羅本土的現代咖啡館成為年輕人討論、小聚、課餘學習的最佳場所之一。

Cilantro是埃及第一家本土西式咖啡連鎖店。2000年,Cilantro向埃及市場推出了「連鎖咖啡店」概念,目前在全埃及已經擁有超過85家門店,平均每年接待超過400萬顧客,並在不斷嘗試通過各種改進滿足學生、上班族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商場、加油站、學校、企業、政府大樓附近,你幾乎都能找到這家咖啡館的身影,它已經成為了埃及現代咖啡館的代表之一。

另一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現代西式連鎖咖啡店是Beano"s Café。從裝修風格到餐飲服務,這裡都給人更加清新明快的感覺:寬敞的小院、卡其色外牆的建築、明亮的落地窗,這間咖啡館由內而外充滿著朝氣。

前來咖啡館看書的開羅大學學生納達是這裡的常客。她不僅常來看書或與同學完成小組討論,也會偶爾和家人來這裡小聚。更令她驚喜的是,她常常能從門口的便簽牆上發現有用的租賃或實習信息。

談及現代西式咖啡館會不會對開羅的傳統咖啡館產生衝擊時,納達笑著搖了搖頭。在她看來,即使是埃及的年輕人也仍然沒有失去去傳統咖啡館的習慣,而更加可貴的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依然保持著在咖啡館中各抒己見、討論公共事務的狀態和習慣,他們並沒有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放棄對社會事務的參與感。

「傳統咖啡館裡有著埃及人一直傳承的精神,那是我們的財富,我們不會忘記它們。」納達說。

上面列舉的咖啡館只是開羅眾多咖啡館中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有機會到埃及旅遊,不如多到一些開羅的咖啡館裡體驗,相信你不僅能體味古老與現代交織的獨特韻味,也能從那裡一窺埃及社會的江湖天地。

-END-

記者:吳丹妮 蘭萍

攝影:孟濤 李碧念 吳丹妮

編輯:鄭凱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國際 的精彩文章:

日本開徵「出境稅」:合理性及用途引發質疑 網民花式吐槽

TAG:新華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