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為何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卻還選擇撤軍?專家:他不撤軍他就完了

為何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卻還選擇撤軍?專家:他不撤軍他就完了

為何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卻還選擇撤軍?專家:他不撤軍他就完了

侃侃歷史往事,聊聊古今英雄,歡迎來到歷史小知君,讓小知君帶你走進那一段塵封往事。縱觀歷史上那些非常出名的謀士,他們都有一個神奇的特點,那就是多疑。在三國時期,有兩個謀士非常的厲害,分別是蜀漢的諸葛亮和曹魏的司馬懿。這兩個人每次交手,都是神仙打架,非常的富有觀賞性。兩人將計謀玩到了極致,互相揣摩對方心理更是疑點重重。每次小編看到這兩個人互相用計謀,都會大呼過癮。這次,小編就帶著大家回顧一下三國裡面的經典場景——空城計。

空城計,很多人都知道吧。不過,在大部分人眼中,空城計都是諸葛亮智謀更高一點,利用了司馬懿多疑的性格,故布疑陣,讓司馬懿產生懷疑,最終錯失了大好時機。不管是影視劇中還是文學作品中,都是對諸葛亮此計,非常的讚歎。就連大文豪魯迅,也感慨:「其智近乎妖」。也因此,民間都非常推崇諸葛亮。

但是,司馬懿就真的不如諸葛亮嗎?在很多廣為流傳的說法中,司馬懿是不如諸葛亮的,因為諸葛亮代表的是正義,而司馬懿代表的是邪惡。不過,歷史將這兩個人放在了對立面上,而且結果是司馬懿贏了,不僅贏了戰爭,還最終贏得了天下。司馬懿真的弱嗎?不,他並不弱,反之,他非常強大。

近些年,關於司馬懿的文學影視作品逐漸增多,大家對司馬懿這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也變得非常高了。他雖然一直活在諸葛亮的光芒之下,但他卻是笑到最後的人。基於對司馬懿的重視,就有人開始重新探討空城計了,司馬懿這麼厲害,為什麼不能識破空城計?至少選擇用小股部隊去騷擾一下,就能探明虛實,為何直接跑路呢?

回到空城計現場,諸葛亮在那天早上,把全部部隊都送出去了,城裡面只有兩千殘兵,而部隊走了沒多久,司馬懿就來了,跟著就是十五萬大軍。守城,是不可能守了,是跑是降一個準話吧。總之,諸葛亮再強,這個時候也沒兵可用啊。這個時候,諸葛亮讓手下打開城門,把士兵全部遣散,讓他們成為普通人,該幹嘛幹嘛。而他自己,抱著古琴就上樓了,做什麼?演戲!為了演好這場戲,他還需要一個童男童女。

諸葛亮這個架勢擺的很足了,留在司馬懿前面的就兩條路,要麼衝進去,可能會被埋伏,但若成功了,那就是擒殺諸葛亮,蜀漢覆滅。要麼就是走人,但是15萬大軍,來回調度,一無所獲,但凡是個用兵的將軍,都會兩手空空而歸。司馬懿眯著眼睛想了很久,聽完了一曲琴音,最終宣布,撤軍!

他兒子司馬昭不解,道:「兒臣願帶小股部隊一探虛實!」司馬懿面色鐵青,堅決不應,必須撤兵!為此,司馬昭不理解,認為父親老糊塗了,但軍令如山,他還是撤軍了。

在小說中描述到,諸葛亮看到司馬懿撤軍之後,大鬆一口氣,感嘆道:「險計!」很多人都覺得這是諸葛亮在玩火。其實不然,後來諸葛亮自己也嘆到:「這是只能對司馬懿用的計謀。」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因為司馬懿生性多疑,最終上當。其實不然,在這樣的一個局中,司馬懿非上當不可。

很多年後,司馬懿將死之際,才把這樣的一個道理講給了自己的兒子司馬昭聽,他道:「司馬家族之所以被重用,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存在,若是諸葛亮死了,司馬家族最大的敵人就變成曹魏政權了。屆時,司馬家族將會遭到滅頂災難。」事實卻是如此,曹操當初對自己的後人說過:司馬懿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可見曹氏從來沒有信任過司馬家族。

這也是為什麼司馬懿要裝作中計了,放過諸葛亮。他不放不行,因為他把諸葛亮打死了,他自己的地位就不保了。諸葛亮心思玲瓏,也是參透了其中的道理,若是讓司馬懿在攻城中放水,15萬打兩千落敗,太過明顯,兩人差距也沒有那麼大。乾脆,賭上兩個人秘而不宣的生存規則。也藉此,給司馬懿一個台階下,雙方都下了台階,也都能獲得共存。若是司馬懿強攻,那麼一損俱損,都沒有好下場。

所以專家對此評價道:「他不撤軍他就完了!」專家分析,當時司馬懿在看到空城的時候,就想到了這些,他沉思的內容,也不是如何攻城和是非虛實。而是諸葛亮不能兵敗被擒,他還要依賴諸葛亮活下去,這也符合了後來討論的對立統一理論。因此,司馬懿連小規模的試探都不敢,萬一真的沒有兵,萬一真的打下來了,他承擔不了這個後果,因此只能倉皇撤退,裝作中計。

所以,空城計不是陰謀,而是陽謀。諸葛亮的疑陣,司馬懿只能中計。這就是三國時兩位頂尖謀士之間的較量,若是司馬懿的水平達不到這個高度,恐怕早就打進去了,不是嗎?不知道大家覺得小編的分析有沒有道理?歡迎留言討論,謝謝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知君 的精彩文章:

昭君出塞並不是一個悲劇,如果王昭君不遠嫁的話,就沒有出頭之日
八路軍戰士喜歡打綁腿,而志願軍戰士卻不打綁腿呢?老兵含淚回答

TAG:歷史小知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