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首次同時成為油氣最大進口國

中國首次同時成為油氣最大進口國

2018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升至70.9%,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升至45.3%,首次同時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國。

《財經》實習生 左琳《財經》記者 韓舒淋 | 文 馬克 | 編輯

繼2017年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2018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並且這一趨勢還將繼續,中國的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在2019年繼續攀升。中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本周發布的《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做出了上述預測,該報告已連續發布11年。

報告信息顯示,2018年進口原油4.6億噸,對外依存度升至70.9%,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升至45.3%。

國際市場方面,石油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等因素,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均價分別為71.69美元/桶和64.90美元/桶,同比分別上漲31.0%和27.6%,波動劇烈;天然氣消費增速增速創下5年來新高,油氣行業整體回暖。中石油預計,2019年,布倫特均價將降至60-65美元/桶。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學峰總結稱,中國油氣體制改革正進入關鍵之年、油氣行業低成本高質量發展也處在關鍵之年,這也是中美博弈的關鍵之年。

油價波動劇烈,美國成為最大產油國

2018年,國際原油價格年均價大幅提高,並經歷了先震蕩沖高再深度下挫的全過程。2018年10月3日,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價格分別高達86.29美元/桶和76.41美元/桶,創下四年來的高點。而在12月24日這天,布倫特和WTI期貨價格又分別跌至50.47美元/桶和42.53美元/桶,創下2018年以來最低價紀錄,國際油價全年最大波幅達71%。

對於近年來的油價波動,報告認為, 2014年起,國際原油市場連續三年供應過剩,致使油價持續下跌。隨後,以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等產油大國為主的「減產聯盟」,在2016年底達成協議進行減產行動,使得國際石油市場供需逐漸相當,慢慢恢復了平衡的局面。

到了2018年,「減產聯盟」的行動則表現為「減產—增產—減產」。1—5月,「減產聯盟」依舊保持著超高速執行率,維持著石油市場的穩定。但2018年5月8日,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並要求各國在11月前停止自伊朗石油進口,否則將受制裁,伊朗石油出口量便逐漸下降,可能引發的供應緊缺是10月初油價持續走高的重要原因。同時,由於經濟危機、石油設備嚴重老化等因素影響,委內瑞拉的石油產量也大幅下跌。到了11月,伊朗石油出口量相比5月減少140萬桶/日,降至128萬桶/日。

為彌補兩者帶來的潛在供應缺口,6月份時,「減產聯盟」決定實施增產計劃,「減產聯盟」的實際增產幅度高出伊朗、委內瑞拉兩國的產量降幅。同時,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雖然確實生效,但卻給予了中國、印度、韓國、日本等8個國家和地區180天豁免期,不及此前「令伊朗石油出口率降至零」的預期嚴苛;10月份,沙烏地阿拉伯記者卡舒吉的被殺使得沙特在政治上受制於美國,加上美國自己也十分爭氣,11月中旬,美國周度原油產量達到1170萬桶/日,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又在11月30日當周,周度原油和成品油的出口量超過進口量,為1991年來的首次,「減產聯盟」的把控力度大不如前。

種種因素疊加之下,全球石油市場再度出現供應過剩,四個季度全球市場分別供大於求10萬桶/日、50萬桶/日、110萬桶/日和40萬桶/日,全年全球石油市場總體供大於需50萬桶/日。

不僅是供應側的變化在影響著2018年的國際原油價格,隨著全球經濟增長的前景轉弱、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世界石油的需求增速也在回落。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3.7%,與2017年持平,世界石油需求同比提高140萬桶/日,低於2017年150萬桶/日的同比增量。

報告預計,2019年,國際石油市場將更為動蕩。以中美經貿摩擦為代表的貿易爭端具有長期性和嚴峻性,雖然在伊朗石油進口方面,美國對8個國家和地區有臨時豁免期,但美國通過限制來打擊伊朗和改變中東地緣政治局面的目標尚未改變。預計2019年世界石油需求同比增加130萬桶/日,低於2018年140萬桶/日的增量。

「減產聯盟」仍將繼續穩定市場和油價,報告認為在基準情景下,2019年世界石油市場將維持供略大於需的態勢,布倫特原油全年均價範圍會降至60—65美元/桶;如果伊朗石油出口全部中斷、委內瑞拉石油產量超預期減少、利比亞和奈及利亞兩國局勢動蕩導致石油供應銳減,則全球石油市場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價格會提升至70—75美元/桶;如果中美貿易摩擦再升級導致全球經濟復甦受阻、「減產聯盟」減產執行情況變差、美國原油產量強勢增長,則全年油價均價水平或會降至50—60美元/桶。

天然氣供需兩旺,全球價格上漲

相比石油供需的劇烈波動,全球天然氣消費與供應繼續增長,增速創下5年來新高。2018年,全球天然氣消費約3.86萬億立方米,增速為5.3%,高於2017年的3%;全球天然氣的產量約為3.97萬億立方米,增速為4.5%,高於上一年的2.7%。

消費上漲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全球經濟復甦和亞太新興天然氣進口國需求增加。去年,估計亞太天然氣消費量為8312億立方米,較上年增長8%,其中韓國就因為能源政策和天氣原因,使得城市燃氣和發電用氣需求大增,拉動了全國天然氣的消費;中國受煤改氣政策的影響,消費量增速高達16.6%,為世界增速第一,也是帶動全球天然氣消費的又一大原因。

除此之外,美國也是天然氣消費大國。2018年初和年底,美國經歷了極寒和連續降溫降雨的天氣,採暖度日數同比增長13%,供暖用氣需求同比增長15%,這也讓美國在2018年的天然氣消費量達到8208億立方米,增量為81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以佔全球總消費量1/5的數額位居世界第一,俄羅斯、中國分別以4545億立方米和2766億立方米的消費總量排在第二和第三。

消費上行的同時,全球天然氣的供應也持續穩增,市場保持寬鬆狀態,其中北美貢獻最為突出,受美國需求增加和出口需求推動,其產量增幅最大,增速達9.1%;歐亞大陸產量同比增長5.5%,同北美產量合計起來,可以佔全球總產量的一半。

與此同時,全球LNG液化能力也增至3.83億噸/年,同比增長7.8%。目前全球有5個項目、7條生產線投產,新增產能3115萬噸/年,主要集中在美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三個國家合計佔比超過90%。

2018年,全球天然氣的價格也呈上升走勢。美國受LNG出口增加和需求上升影響,HH(Henry Hub)全年均價為3.1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比上年上漲5.9%;歐洲受寒流和暴風雪、氣田意外停電和停產影響,年均價8.0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比上年上漲38.8%;亞洲受主要消費國需求增加和國際油價上漲的影響,東北亞地區LNG進口均價為9.4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同比上漲23.3%,LNG現貨均價也在需求的推動下達9.8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同比上漲43.3%。

報告預計2019年,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需繼續寬鬆,全球天然氣需求有望穩步增加到3.98萬億立方米,比2018年增長3%;全球天然氣產量為4.09萬億立方米,增長3%。LNG現貨價格有望回落。

中國成為油氣雙料最大進口國

2018年是中國油氣消費快速增長的一年,但國內原油產量卻連續三年下降,天然氣產量增速不及消費增速,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

自2015年起,國內原油產量就連續下降,主要是受原油資源稟賦條件和低油價下高成本資源經濟效益欠佳被迫停產、上游投資不足等因素影響,到2018年,國內三大石油公司都加大了勘探開發力度,新疆、川渝等地區都在待勘探的名單。原油產量下降勢頭得到遏制,估計年產1.89億噸,同比下降1.3%,降幅較去年收窄1.9個百分點。2019年,原油產量有望重上1.9億噸。

2018年中國原油凈進口量為4.6億噸,同比增長10.9%,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70.9%,較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同時,國內石油表觀消費6.25億噸,首次突破6億噸。

中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也大幅攀升。在環保政策、「煤改氣」等政策的影響下,全年天然氣消費量約為2766億立方米。中國全年天然氣進口量為1254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升至45.3%,較上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

全年天然氣供應量約為2827億立方米。其中估計國內全年天然氣產量為1573億立方米(不含地方企業的煤層氣),同比增長6.6%,天然氣進口量為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進口天然氣是國內天然氣供應增長的主要來源。

尤其到了冬季,天然氣供氣緊張,為保障天然氣供應,中國將繼續加強天然氣供應保障體系的建設,繼續推進管道建設,到2018年底,中國天然氣長輸管道總里程近7.6萬千米,鄂安倉輸氣管道一期、蒙西管道一期、中緬管道支幹線楚雄至攀枝花天然氣管道投產,加上中俄東線、潛江—韶關天然氣管道已部分完工,估計全年建成跨省幹線管道1540千米。

報告預計2019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上升,構建全面開放條件下的油氣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國際油氣市場話語權,成為當務之急。

油氣改革方面,報告總結稱,2018年,中國油氣行業進入深化油氣體制改革意見的實施階段,圍繞市場體系和安全保供體系建設的措施逐步推出,油氣行業全產業鏈擴大開放,民營油氣企業進一步分化發展迅速崛起。到2019年,油氣行業及國企各項改革將進一步落實,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加快推進;國企、民企、外企三方在油氣全產業鏈上競爭的新格局將逐步形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亞財經 的精彩文章:

這個省GDP總量堪稱「富可敵國」,已超全球第13大經濟體…
美國憑什麼奪回全球競爭力第一?

TAG:東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