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科舉最「全明星」的一次:考出9位宰相、3名唐宋八大家

古代科舉最「全明星」的一次:考出9位宰相、3名唐宋八大家

古代科舉最「全明星」的一次:考出9位宰相、3名唐宋八大家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所說的就是我們古代選拔人才的方式——科舉。科舉制自隋唐時期出現,一直延續了數千年,這種方式使得寒門學子不再受到埋沒能夠有機會出人頭地。雖然也有一定的弊端,但是不可否認這一選拔方式為我國不同朝代不斷地輸送著人才。

今天我們就來講述科舉考試中最「全明星」的一次,眾所周知,科舉選拔出的人才大多擔任官職,為國效力。在一次選拔中,能夠出現一位國之棟樑已屬不易,可是在這「千年科甲第一榜」中,卻是出了整整九位宰相,三位唐宋八大家!如此陣容令人驚嘆。

此次夢幻的科舉發生在公元1057年,也是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這一平凡的年號的一次科舉卻大大影響了宋朝的文壇與政壇甚至軍界。

這時的北宋建國不過百年,國家的發展也到了最為和平安康的時期。此次的科舉主考官為歐陽修,他的地位我們不必贅言,身為文壇的領袖,他作為主考官考察的水平與公正性毋庸置疑,而副考官同樣是著名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

這一屆的考生中著名的文壇人物有著名的蘇軾、蘇轍與曾鞏,這三人皆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張載、程顥、程頤 這三位思想家,程朱理學的名頭我們都聽說過,而張載可以說是歷史正程朱理學最為重要的開拓者之一。

這一屆科舉對大宋的影響不僅僅是文壇,還有政壇,在嘉佑二年的考生中,先後共有九位成為了位高權重的宰相,這九位中有呂惠卿、曾布、王韶、章惇等等。

其中呂惠卿是為王安石變法的二號人物,他極大地幫助了變法的推行,並在變法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與政策。可惜此人恩品不佳,當初王安石一手提攜他,可他卻在王安石被罷相後惡意中傷王安石。

而王韶本為一介書生,以文采任職,後上書《平戎策》,因心繫國家一心報國被授予武官,本以為一介書生如何能帶兵作戰,可誰曾想在王韶的帶領下,宋軍大敗西夏羌族,收服了西北五洲,為大宋的開疆擴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後來更是任職副宰相,權傾一時。

可就是這三位唐宋八大家,九位宰相竟然沒有一人是此屆科舉的狀元,甚至沒有一人位列前三甲。很多人都無法想像,如此豪華的陣容,是誰能站在了科舉的最前頭奪得狀元、榜眼以及探花呢?

這三分分別是狀元章衡、榜眼竇卞,以及探花羅愷。這三人的名聲都不如我們上文中提到的那十幾人,但他們卻能在一眾高手中脫穎而出也有自己擅長的一面,其中章衡因為生性溫和,在官場中並沒有顯著建樹,官至天章閣待制、判昭文館、將作監,並同蘇軾成為好友。

而榜眼與探花也擔任了一定的官職,其實他們的成就在科舉中並不算低,奈何這一屆的考生都太過妖孽,相比之下他們自然暗淡了很多。

只能說科舉排名只是一時的,最終取得何種成就無人能夠預料。放眼千年科舉,能有如此「全明星」陣容的僅此一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夫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人所唾棄的三種行為,許多人小時候都做過第三件事,做過請檢討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誰說的?他還說了下句,更經典卻鮮為人知

TAG:子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