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唐玄宗拜他為師,顏真卿對他讚賞不已,這位道士太厲害!

唐玄宗拜他為師,顏真卿對他讚賞不已,這位道士太厲害!

李含光,唐代著名高士,西曆682年~769年。先生本姓宏,為避諱改姓李,是廣陵江都人(今江蘇揚州),唐玄宗尊稱他為「玄靜先生」。

先生的生平事迹主要載於顏公真卿的《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並序》、柳識《唐茅山紫陽觀玄靜先生碑》等。

玄靜先生之父博學好古,雅修彭聃之道,與道教上清派司馬承禎祖師為方外之交,謚號「正隱先生」,先生之母亦出於信道之家。

含光少好讀異經,誦習墳典,喜靜處。年十八,志求妙道,師事同邑李先生。

唐代神龍年間,他以清行度為道士,居龍興觀,尤精老、庄、周易之旨趣。開元十七年,師從司馬承禎於王屋山,受師傳以道法。

開元中,唐玄宗從茅山得楊羲、許謐眾真及陶弘景所寫上清諸經真跡,但缺經文十三紙。玄宗得知含光得司馬承禎之道,詔居王屋山陽台觀以繼承其道業,令李含光補書。

開元末,玄宗召含光至長安,問理化天下事,玄靜先生答稱:"《道德》,君王師也。昔漢文行其言,仁壽天下。"

又問及金鼎,復答:"《道德》,公也;輕舉,公中私也。時見其私,聖人存教。若求生徇欲,乃似系風耳。"

之後,先生纂修經法。玄宗有《命李含光建茅山壇宇敕》,稱"鍊師李含光,道高紫府,學總黃庭,齎然來思,式敷至妙。既而屬念茅嶺,言訪真經。近出咸泰,遠遊方外。朕載懷仙境,延佇勤修,將使九有之人,同歸玄教,三清之眾,俯鑒遵行"。

唐玄宗對李含光整理的真經表示贊同,之後他屢征不出,玄宗仍敕曰:"朕每重清真,親乎有道,而覽茲誠請,義在難違,俾遂乃懷,以就醫藥。亦既痊損,當早來旋。"

天寶四年,玄宗又命中官齎璽書征之:"尊師道德之重,仙真所欽,足以修齋,必有精感。"含光一到,即延入皇宮,每欲諮詢,必先齋沐。

天寶六年,含光回到茅山,當年詔書三至,資奉相續,渥澤頻繁,及公卿祈請,往來無虛月。山中原有上清真人許謐、揚羲、陶弘景自寫經書,歷代傳寶,時遭喪亂,散佚無遺,含光捧詔搜求,悉備其跡而獻上。

到天寶七年春,玄宗欲受三洞真經,拜李含光為師,尊為玄靜先生,以昭懿德彰高行。

顏魯公真卿作碑銘曰:"先生識思真淳,業行高古,道窮情性之本,學冠天人之際……又博覽群言,長於著撰。」

顏公又說玄靜先生「嘗以本草之書,精明藥物,事關性命,難用因循,著《音義》兩卷。又以老、庄、《周易》為潔凈之書,著《學記義略》各三篇,《內學記》二篇,以續仙家之遺事。皆名實無違,詞旨該博。"

《新唐書·藝文志》也著錄:"李含光《本草音義》二卷","道士李含光《老子莊子周易學記》三卷"。《真系》稱含光撰《仙學傳》及《論三玄異同》,又著《真經》並《本草音義》,都備載闕遺,窮頤精義。

這些著作今已佚,僅存《表奏十三通》及《太上慈悲道場消災九幽懺序》,收入《全唐文》。玄靜先生的《太上慈悲道場消災九幽懺》是融匯三洞的思想產物,主要導人趨善去惡,拯救群生。

顏公真卿還稱李含光祖師"能於陰陽術數之道,而不以藝業為能;極於轉煉服食之事,而不以壽養為極。但冥懷素樸,妙味玄津。非夫博大之至人,孰能盡於此"?

玄靜先生李含光是位注重道學義理的道士,保持了道教的優良傳統,被尊為茅山宗十三代宗師。先生整理上清經法,注重教理髮展,又尊為帝王之師,比其師司馬承禎更為優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2019己亥豬年,道系新年紅包!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古訓,活著無需抱怨,一切自有安排!

TAG:道教 |